
活动现场
“《海错图》这本书讲了什么?”“书中的奇异海洋生物是真的吗?”“是否联想到了《哪吒》元素?”2月16日,“沧海明珠——古籍里的海洋生物”悦读会活动在天一阁书院举行,为大家解密《海错图》。
本次活动由自然资源部宁波海洋中心的科普老师担任分享嘉宾,从古籍里的海洋生物切入,以“共读+共赏+共创”的形式带领大家探索海洋生物的奥秘。
“向东是大海”,宁波拥有835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678公里海岸线、600余个海岛,海洋资源丰富。天一阁馆藏《清国史·地理志》中记载了十余项宁波海产土贡,这些海产品在清代画家聂璜的著作《海错图》中得以窥见其貌。

海胆灯
“古文献《尚书·禹贡》中有记载:‘厥贡盐絺,海物惟错’,聂璜用‘海错’来命名著作,主要用以形容书中记录的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全书共画了371种海洋生物。”科普老师孙老师先介绍了《海错图》的价值,随后结合书中的描绘对水母、乌贼、鱿鱼、章鱼、鲚鱼、黄鱼、中国鲎等做了重点介绍。
“这是中国鲎标本,它的血是蓝色的,有很好的药用性,我们称它为蓝血活史书,是4.8亿年海岸线的守望者。”现场,孙老师还带来了中国鲎、紫海胆、栉江珧等海洋生物标本,现场家长和小朋友纷纷围绕标本驻足观看。

天一阁馆藏《清国史·地理志》
其间,一位小朋友翻起桌上的书籍:“《海错图》中用鱼鳍当翅膀的飞鱼,让我联想到了《哪吒》动画片里用耳朵当翅膀的飞猪。”她说。
另外,在“共创”环节,孙老师介绍了海胆灯的制作方法,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把两枚“哈氏刻肋海胆”黏贴在一起,并盖上灯罩,一盏盏海胆灯在天一阁书院内闪闪发光。“300年前聂璜用画笔记录下海洋中的奇妙生物,300年后我们在天一阁共读《海错图》,感受古人对海洋的好奇与敬畏,很有意义!”一位观众感慨道。

【清】聂璜《海错图》
宁波晚报记者谢舒奕 通讯员向玉婷文/摄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