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新的一年宁波从何处发力?
2025-02-24 20:04: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东钱湖建设村一景

  甬派客户端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严舒玮

  春为一岁首,农为百事先。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再次聚焦“三农”,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描绘新蓝图。

  今年是宁波“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之年。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要强化改革和科技双轮驱动,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为奋力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提供有力支撑。

  回首2024年,宁波紧紧围绕乡村全面振兴主线,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宁波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之于“三农”,是一场重头戏。新的一年,宁波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从何处发力?

  强基固本,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条底线,宁波将进一步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体系,完善规模种粮动态补贴机制,重塑粮油补贴结构,探索建立粮油补贴与亩产水平、复种指数等挂钩机制,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

  实施“十百千”培育行动,改造提升10个现代种植业精品园、开展100个粮油高产高效绿色示范片(方)试点、培育1000个种植业示范大户,以点带面,推动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人勤春早。这几天,鄞州区归本农场负责人汪琰斌正组织工人对仓库里的农机设备进行保养、维修,为春耕生产做准备。

  “看了中央一号文件,我对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汪琰斌说,要注重科学种植和精细化管理,把1800亩早稻种好,为国家多交粮。同时还将通过加工升级,延伸粮油产业链,提升产品竞争力。

村民在表演节目。通讯员供图

  强基固本,提升现代种业发展水平刻不容缓。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将制定杂交水稻制种规范,修订出台现代种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种业创新平台建设。完成蔬菜种质创新与应用平台、水稻种质资源智慧库、浙东白鹅祖代场等18个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形成一批现代种业标志性成果。

  强村富民,打好“组合拳”

  实施“多地联动”改革,是推进强村富民的首要任务。

  去年,我市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全市首个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村北仑柴桥街道四合村基本完成延包合同签订。

  今年,我市将实施“多地联动”改革行动,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延包试点。推进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试点,探索建立完善流转议价机制、价格引导机制和价格风险防范机制,延伸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创新土地利益三方分配机制。

  实施集体经济“提低”“扩中”“攀高”协同推进行动。深化片区组团发展模式,谋划强村带弱村发展机制,推动村与村之间的资源整合、品牌共享,鼓励村集体通过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发展途径,推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

  实施农民增收提级行动。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为引领,加快建立农村居民“四大收入”持续均衡较快增长机制和助农增收工作体系,挖掘新的发力点,推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强链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这为农业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

  “做好‘土特产’文章,要在精品化培育上下功夫。”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说。

  做深“一县一特、一镇一业”,壮大余姚榨菜、象山红美人柑橘、余慈杨梅、奉化水蜜桃、浙东白鹅、岔路黑猪等特色产业,构建“十链百亿”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持续建设高能级“土特产”资源合作共享平台。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做足“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支持企业开展产、运、加、销一体化技术研究,围绕特色产业,推动农产品多元化创新开发,全量化、增值化利用。

  农业增效,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农业新质生产力”,这让宁波时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庄黎波欣喜不已。

  时新公司依托全程数字化监管体系,构建智能化农业生产模式,在推动农产品品质提升的同时,实现亩均收益增长约30%。

  庄黎波表示,以数字技术和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为目标,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价值链。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新的一年宁波从何处发力?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2-24 20:04:00

东钱湖建设村一景

  甬派客户端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严舒玮

  春为一岁首,农为百事先。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再次聚焦“三农”,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描绘新蓝图。

  今年是宁波“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之年。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要强化改革和科技双轮驱动,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为奋力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提供有力支撑。

  回首2024年,宁波紧紧围绕乡村全面振兴主线,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宁波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之于“三农”,是一场重头戏。新的一年,宁波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从何处发力?

  强基固本,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条底线,宁波将进一步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体系,完善规模种粮动态补贴机制,重塑粮油补贴结构,探索建立粮油补贴与亩产水平、复种指数等挂钩机制,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

  实施“十百千”培育行动,改造提升10个现代种植业精品园、开展100个粮油高产高效绿色示范片(方)试点、培育1000个种植业示范大户,以点带面,推动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人勤春早。这几天,鄞州区归本农场负责人汪琰斌正组织工人对仓库里的农机设备进行保养、维修,为春耕生产做准备。

  “看了中央一号文件,我对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汪琰斌说,要注重科学种植和精细化管理,把1800亩早稻种好,为国家多交粮。同时还将通过加工升级,延伸粮油产业链,提升产品竞争力。

村民在表演节目。通讯员供图

  强基固本,提升现代种业发展水平刻不容缓。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将制定杂交水稻制种规范,修订出台现代种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种业创新平台建设。完成蔬菜种质创新与应用平台、水稻种质资源智慧库、浙东白鹅祖代场等18个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形成一批现代种业标志性成果。

  强村富民,打好“组合拳”

  实施“多地联动”改革,是推进强村富民的首要任务。

  去年,我市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全市首个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村北仑柴桥街道四合村基本完成延包合同签订。

  今年,我市将实施“多地联动”改革行动,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延包试点。推进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试点,探索建立完善流转议价机制、价格引导机制和价格风险防范机制,延伸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创新土地利益三方分配机制。

  实施集体经济“提低”“扩中”“攀高”协同推进行动。深化片区组团发展模式,谋划强村带弱村发展机制,推动村与村之间的资源整合、品牌共享,鼓励村集体通过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发展途径,推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

  实施农民增收提级行动。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为引领,加快建立农村居民“四大收入”持续均衡较快增长机制和助农增收工作体系,挖掘新的发力点,推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强链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这为农业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

  “做好‘土特产’文章,要在精品化培育上下功夫。”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说。

  做深“一县一特、一镇一业”,壮大余姚榨菜、象山红美人柑橘、余慈杨梅、奉化水蜜桃、浙东白鹅、岔路黑猪等特色产业,构建“十链百亿”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持续建设高能级“土特产”资源合作共享平台。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做足“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支持企业开展产、运、加、销一体化技术研究,围绕特色产业,推动农产品多元化创新开发,全量化、增值化利用。

  农业增效,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农业新质生产力”,这让宁波时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庄黎波欣喜不已。

  时新公司依托全程数字化监管体系,构建智能化农业生产模式,在推动农产品品质提升的同时,实现亩均收益增长约30%。

  庄黎波表示,以数字技术和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为目标,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价值链。

编辑: 应波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