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支教日记”里的1000多条动态
2025-02-25 09:40: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甬派客户端记者 陈烨 通讯员 陈昭

  “愿大家乘风起航,扶摇直上。”

  “未来如金沙江奔流,勇往直前自有天地。”

  ……

  开学季,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新学期的开启,而对高三学子而言,这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冲刺阶段。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中学,校长刘信态在回归学校前干了一件事:寒假期间,他在北仑家乡主动联系了5位曾在美姑支教的教师,邀请他们为高三学子鼓劲加油。

  2月25日,这份跨越千里的寄语与鼓励,成为美姑县中学高三教室里最振奋人心的礼物。

  如同过去的每一天,这一天,高三学子又感受到了刘校长的可亲、可敬和可爱。

  邀约支教战友,让高三学子高考冲刺“强起来”

  美姑县中学是一所有着84个班的完全中学,其中高三有12个班级、483名学生。

  当天,这段视频在高三各个教室播放。当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隔着屏幕与大家打招呼时,学生们的记忆仿佛也被拉回了两年前。

5位支教老师跨越千里为美姑县中学高三学子加油鼓劲。

  5位教师都曾在美姑县中学支教:郑奇曾是挂职副校长;邵奇担任过年级组组长;周升国是艺体部副主任,同时带过一支体育训练队;李宇龙做过班主任;而刘洋更是第一次把钢琴音乐会送进学校。

  过去的一年半,他们曾在这里携手奋斗,也曾与如今坐在高三教室里的孩子们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

  视频1分25秒,寥寥数语,掷地有声,穿透屏幕,留下温暖和力量。在高考冲刺前的最后100多天,这是刘信态和他的“战友们”花心思送给孩子们的最重要的叮咛和祝福。

  自2022年7月,主动请缨与妻子一起参加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以来,刘信态为这所办学处于历史最低谷的县中、为这里的4700位彝族孩子的未来,费尽心力。

刘信态与孩子们在一起。

  三年支教生涯,只剩最后半年。他最希望看到的是自己辛勤耕耘后的开花结果:有更多的高三学子考入大学,用知识改变命运。

  “高三,在不确定性很多的时代里,锚定目标,自强不息,努力奋斗,超越自我,这个过程和历练,是走好未来人生之路最好的财富和最大的确定性。Good luck!”记者摘取了刘信态近日留在微信朋友圈的动态。

刘信态拍下高三学子奋力拼搏的模样。

  支教至今,他保持着每天一到两条的动态更新频率。微信朋友圈里的1000多条动态,成了他的支教日记。翻阅这本“日记”,许多人看到了这个不畏艰难的教育工作者是如何在教育贫瘠的土地上书写初心和成就。

  狠抓学校精气神,让师生从“趴着”到“跑起来”

  “从服务一方到兼济天下。任务艰巨,使命光荣!”2022年7月12日,从东海之滨奔赴西南大凉山腹地,正式开启支教生涯的刘信态在微信朋友圈里留下这条动态。

  今年54岁的他,在有些人看来是“放着好日子不过”。支教前,他已从一线教学岗位退出15年,任职北仑区教研室主任。

  校外山上放羊,校内教学也“放羊”,这是刘信态初到美姑县中学的感受。彼时,400米长的田径场上从早到晚躺着一群群晒太阳的学生,许多孩子浑浑噩噩,不爱读书,初中部的部分学生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高中部的学生高考上榜的仅有四五名。

刘信态家访。

  “老师和学生都是‘趴’着的,我们要想办法让他们跑起来。”在刘信态看来,种种问题的根结在于精气神。

  精气神,看不见摸不着,但刘信态身上一定有。身为校长,他迎难而上,管理教学一肩挑。他接过高中部5个班的化学、生物课教学工作,一周连上22节课,常常伏案备课至深夜。他保持着巡课习惯,每天奔波在4幢教学楼、100个教室,从一层到五层,来来回回,日均步行近两万步。

与孩子们合影。

  寻找教学管理突破口,刘信态从最基础的机制体系改革着手。他凝炼了“每走一步、每进一步”的学校精神,确立了建校50多年来的第一个校训:知行合一、行胜于言。他还与师生们一同设计校徽,创作校歌,挑选校服。

凝练“每走一步 每进一步”学校精神,确立校训。

2023年第一次举办初、高中毕业典礼。

  他狠抓教学队伍建设,重构中层教学团队,并将“组团式”教育帮扶团队纳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他牵头成立第一个科研师训处,重点培养青年教师,通过实施“青蓝工程”,让89对师徒结对。他还组织青年教师加入线上课程研习平台,以开展公开课、参与业务考试、实行集体备课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这个群体的教学本领。在东西协作机制下,美姑县中学还与北仑区各所高中、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乐山五通桥中学等建立了帮扶的教共体。

  从0到1,让这片贫瘠的土地结出教育硕果

  “从一片荒草之地到艺体综合大楼建成,我们期待从规划到图纸,从图纸变为现实。走进尚未交付的新大楼,比走进自家新房的感觉更兴奋、更激动。感谢县委县政府、县教体科局对我校办艺体特色学校的鼎力支持!”2024年10月16日,刘信态用九宫格照片更新了当天的微信朋友圈。

刘信态微信朋友圈里的动态。

  刘信态很清楚,在这所生源基础薄弱的民族学校,要尽快让更多的孩子考上本科、大专,最好是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之路。为此,他十分重视艺体特色体系构建,包括阵地搭建、课程设置、队伍建设、活动安排等。

新建的球场。

  他陆续推动美仑球场、舞蹈室、美术室、音乐室、艺体综合大楼等功能场所建成;牵头举办校运动会,让这所10年没开展运动会的学校重新有了酣畅淋漓的激情;陪着孩子们一起打篮球,鼓励孩子们组建篮球队、田径队、合唱队及其他文体社团;在教学区附近新增20余个乒乓球桌,让孩子们课间可以动起来;举办校艺术节,让热情洋溢的孩子有机会在舞台上闪闪发光……

美姑县中学国旗队正装亮相。

  2024年,在美姑县中学生篮球比赛上,美姑县中学收获颇丰,女子篮球队获得两个“第一”,男子篮球队获得第二名。当成绩公布时,在旁的刘信态一跃而起,他内心的兴奋和激动绝不亚于赛场上的孩子们。他知道,这群孩子眼底有光,心有热爱。

微信朋友圈里定格了孩子们夺冠的画面。

  两年半的时间里,刘信态和“战友们”的努力终于让这片贫瘠的土地结出教育硕果:2023年美姑县中学实现近二十年文化学科本科硬上线“零突破”。2023—2024年连续两年均有26名学生考上本科院校,人均总分提升60多分;2023年毕业季,校园里出现了校史上第一张大学招生海报;通过单招单考,2024年有142名学生成功获得公办大专录取通知书;同年,学校首次获得凉山州政府颁发的高中教学质量考核进步奖。

第一张大学招生海报出现在校园。

  从0到1,刘信态团队和当地干部们一起,用许多个“第一次”,让校园从外在“颜值”到内在“涵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帮扶工作成效也在全国247支“组团式”队伍中获得认可。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全国被帮扶高中阶段学校领导人员培训班上,刘信态曾作为浙江省、四川省唯一代表作典型发言。他还曾连续两年作为帮扶典型,受邀登上四川卫视大舞台。

刘信态曾作为浙、川唯一代表做典型发言。

  “携手同行,赓续奋进,作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教育强国的答卷人!”这是美姑县中学“新春第一会”的主题词,也是“刘信态们”的共同奋斗目标。

  本文照片由受访者供图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支教日记”里的1000多条动态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2-25 09:40:00

  甬派客户端记者 陈烨 通讯员 陈昭

  “愿大家乘风起航,扶摇直上。”

  “未来如金沙江奔流,勇往直前自有天地。”

  ……

  开学季,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新学期的开启,而对高三学子而言,这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冲刺阶段。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中学,校长刘信态在回归学校前干了一件事:寒假期间,他在北仑家乡主动联系了5位曾在美姑支教的教师,邀请他们为高三学子鼓劲加油。

  2月25日,这份跨越千里的寄语与鼓励,成为美姑县中学高三教室里最振奋人心的礼物。

  如同过去的每一天,这一天,高三学子又感受到了刘校长的可亲、可敬和可爱。

  邀约支教战友,让高三学子高考冲刺“强起来”

  美姑县中学是一所有着84个班的完全中学,其中高三有12个班级、483名学生。

  当天,这段视频在高三各个教室播放。当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隔着屏幕与大家打招呼时,学生们的记忆仿佛也被拉回了两年前。

5位支教老师跨越千里为美姑县中学高三学子加油鼓劲。

  5位教师都曾在美姑县中学支教:郑奇曾是挂职副校长;邵奇担任过年级组组长;周升国是艺体部副主任,同时带过一支体育训练队;李宇龙做过班主任;而刘洋更是第一次把钢琴音乐会送进学校。

  过去的一年半,他们曾在这里携手奋斗,也曾与如今坐在高三教室里的孩子们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

  视频1分25秒,寥寥数语,掷地有声,穿透屏幕,留下温暖和力量。在高考冲刺前的最后100多天,这是刘信态和他的“战友们”花心思送给孩子们的最重要的叮咛和祝福。

  自2022年7月,主动请缨与妻子一起参加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以来,刘信态为这所办学处于历史最低谷的县中、为这里的4700位彝族孩子的未来,费尽心力。

刘信态与孩子们在一起。

  三年支教生涯,只剩最后半年。他最希望看到的是自己辛勤耕耘后的开花结果:有更多的高三学子考入大学,用知识改变命运。

  “高三,在不确定性很多的时代里,锚定目标,自强不息,努力奋斗,超越自我,这个过程和历练,是走好未来人生之路最好的财富和最大的确定性。Good luck!”记者摘取了刘信态近日留在微信朋友圈的动态。

刘信态拍下高三学子奋力拼搏的模样。

  支教至今,他保持着每天一到两条的动态更新频率。微信朋友圈里的1000多条动态,成了他的支教日记。翻阅这本“日记”,许多人看到了这个不畏艰难的教育工作者是如何在教育贫瘠的土地上书写初心和成就。

  狠抓学校精气神,让师生从“趴着”到“跑起来”

  “从服务一方到兼济天下。任务艰巨,使命光荣!”2022年7月12日,从东海之滨奔赴西南大凉山腹地,正式开启支教生涯的刘信态在微信朋友圈里留下这条动态。

  今年54岁的他,在有些人看来是“放着好日子不过”。支教前,他已从一线教学岗位退出15年,任职北仑区教研室主任。

  校外山上放羊,校内教学也“放羊”,这是刘信态初到美姑县中学的感受。彼时,400米长的田径场上从早到晚躺着一群群晒太阳的学生,许多孩子浑浑噩噩,不爱读书,初中部的部分学生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高中部的学生高考上榜的仅有四五名。

刘信态家访。

  “老师和学生都是‘趴’着的,我们要想办法让他们跑起来。”在刘信态看来,种种问题的根结在于精气神。

  精气神,看不见摸不着,但刘信态身上一定有。身为校长,他迎难而上,管理教学一肩挑。他接过高中部5个班的化学、生物课教学工作,一周连上22节课,常常伏案备课至深夜。他保持着巡课习惯,每天奔波在4幢教学楼、100个教室,从一层到五层,来来回回,日均步行近两万步。

与孩子们合影。

  寻找教学管理突破口,刘信态从最基础的机制体系改革着手。他凝炼了“每走一步、每进一步”的学校精神,确立了建校50多年来的第一个校训:知行合一、行胜于言。他还与师生们一同设计校徽,创作校歌,挑选校服。

凝练“每走一步 每进一步”学校精神,确立校训。

2023年第一次举办初、高中毕业典礼。

  他狠抓教学队伍建设,重构中层教学团队,并将“组团式”教育帮扶团队纳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他牵头成立第一个科研师训处,重点培养青年教师,通过实施“青蓝工程”,让89对师徒结对。他还组织青年教师加入线上课程研习平台,以开展公开课、参与业务考试、实行集体备课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这个群体的教学本领。在东西协作机制下,美姑县中学还与北仑区各所高中、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乐山五通桥中学等建立了帮扶的教共体。

  从0到1,让这片贫瘠的土地结出教育硕果

  “从一片荒草之地到艺体综合大楼建成,我们期待从规划到图纸,从图纸变为现实。走进尚未交付的新大楼,比走进自家新房的感觉更兴奋、更激动。感谢县委县政府、县教体科局对我校办艺体特色学校的鼎力支持!”2024年10月16日,刘信态用九宫格照片更新了当天的微信朋友圈。

刘信态微信朋友圈里的动态。

  刘信态很清楚,在这所生源基础薄弱的民族学校,要尽快让更多的孩子考上本科、大专,最好是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之路。为此,他十分重视艺体特色体系构建,包括阵地搭建、课程设置、队伍建设、活动安排等。

新建的球场。

  他陆续推动美仑球场、舞蹈室、美术室、音乐室、艺体综合大楼等功能场所建成;牵头举办校运动会,让这所10年没开展运动会的学校重新有了酣畅淋漓的激情;陪着孩子们一起打篮球,鼓励孩子们组建篮球队、田径队、合唱队及其他文体社团;在教学区附近新增20余个乒乓球桌,让孩子们课间可以动起来;举办校艺术节,让热情洋溢的孩子有机会在舞台上闪闪发光……

美姑县中学国旗队正装亮相。

  2024年,在美姑县中学生篮球比赛上,美姑县中学收获颇丰,女子篮球队获得两个“第一”,男子篮球队获得第二名。当成绩公布时,在旁的刘信态一跃而起,他内心的兴奋和激动绝不亚于赛场上的孩子们。他知道,这群孩子眼底有光,心有热爱。

微信朋友圈里定格了孩子们夺冠的画面。

  两年半的时间里,刘信态和“战友们”的努力终于让这片贫瘠的土地结出教育硕果:2023年美姑县中学实现近二十年文化学科本科硬上线“零突破”。2023—2024年连续两年均有26名学生考上本科院校,人均总分提升60多分;2023年毕业季,校园里出现了校史上第一张大学招生海报;通过单招单考,2024年有142名学生成功获得公办大专录取通知书;同年,学校首次获得凉山州政府颁发的高中教学质量考核进步奖。

第一张大学招生海报出现在校园。

  从0到1,刘信态团队和当地干部们一起,用许多个“第一次”,让校园从外在“颜值”到内在“涵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帮扶工作成效也在全国247支“组团式”队伍中获得认可。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全国被帮扶高中阶段学校领导人员培训班上,刘信态曾作为浙江省、四川省唯一代表作典型发言。他还曾连续两年作为帮扶典型,受邀登上四川卫视大舞台。

刘信态曾作为浙、川唯一代表做典型发言。

  “携手同行,赓续奋进,作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教育强国的答卷人!”这是美姑县中学“新春第一会”的主题词,也是“刘信态们”的共同奋斗目标。

  本文照片由受访者供图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