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千帆竞渡处 宁波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2025-03-26 06:44: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蒋晓东 摄)

  3月23日清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2号泊位,2787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如银色洪流涌入“伊塔波阿”轮的腹舱。宁波海关所属梅山海关关员朱家豪逐一比对框架箱号和车辆信息,确保装船顺利进行。这是该港区创下的新能源车出口纪录,短短一个月,近万辆国产车经此驶向全球。

  回首2020年春,习近平总书记赴浙江考察,首站就来到位于北仑的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留下“‘硬核’力量”的殷殷嘱托。

  钢缆摩擦的铿锵声里,一场关于开放的港城实践,正以五年为期,在现代化先行中写下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注脚。

  

  力度,在刀刃向内。

  潮涌东海处,开放基因深嵌血脉。41年前,宁波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北仑便是最先开放的区域。

  2020年9月,这片土地再立潮头——46平方公里的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挂牌。没有锣鼓喧天,唯有改革惊雷:当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名单公布,北仑已悄然铺开制度创新的棋盘。

  扩区不是扩容,而是破局。与40多年前“三来一补”的开放不同,这一次,北仑要解的是改革深水区命题:以制度创新倒逼要素重构。

  2022年元旦,宁波市102项市级权限下放宁波片区,11个部门“削手中权”,创下宁波史上放权纪录;23天后,新成立的开发区与宁波片区管委会“双牌合一”,改革齿轮加速咬合。

  于是人们看到,地面之下120米处,宁波人建起了亚洲最大丙烷地下洞库。这一大胆尝试,解开了宁波片区土地短缺的困扰。资源版图上,高地在崛起。长江经济带45%的铁矿石、90%以上的油品中转从这里出发,全国大约五分之二的油品、三分之一的铁矿石在这里汇聚,源源不断地为区域发展“输气补血”。

  地面之上,变革不遑多让。全国首个跨境电商出口前置仓以“零等待”通关;国内首个百亿级船舶交易平台“拍船网”诞生……每项突破,皆是对传统治理逻辑的颠覆。

  梅山海关电子屏上,离岸贸易数字化平台为18家银企打通资金“任督二脉”的场景共振,则揭示出更深层的变革——

  开放不只是地理概念,还有襟怀四海的气魄格局。从“闯海”到“创制”,开放的本质,是以改革之刃劈开新航路、以制度创新重塑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能力。

  至今,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26项制度创新在全国推广,“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集成创新”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印证了“试验田”的成色。

  

  广度,看生态共荣。

  在宁波隆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直径11厘米的EPS刹车马达外壳公差控制在微米级,这种“头发丝六分之一”的精度,曾让工程师张金达团队经历60天的技术鏖战。“客户要求的不仅是产品,更是百万件零缺陷的承诺。”张金达说。

  这场看似微观的技术突围,实则是中国制造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跃迁的缩影。

  对此,力劲科技的品牌管理部经理吴悠亮深有体会。当1.3万吨双压射压铸机为奇瑞汽车试模成功时,他形容“如同用百斤大刀切发丝,精度却能达到0.01毫米”。

  这种对技术极限的突破,催生独特的“优等生”生态:北仑压铸模具产业不仅占据全国50%市场份额,更让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将核心零部件订单锁定于此。

  数据显示,去年北仑规上工业产值突破5800亿元,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家。

  产业的狂飙突进带来新的命题,如何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成就更多的开放“轻骑兵”?

  当林涧蜗牛公司的跨境支付系统日处理上万单时,总经理李建峰坦言:“数字化不是终点,如何让中小卖家搭上跨境快车,一同‘轻装出海’才是关键。”

  灵峰工业社区党委书记史孟艳的探索更具深意——将社区治理基因植入产业园,用“产业链下午茶”喝出12家企业联合攻关的信任契约。

  遍布城区的竞合实践亦给出了答案:贝发集团搭建数字化生态平台链接3000家上下游企业,宁兴优贝首创“72小时全球集货”模式,亚集物流创新“先查验后装箱”监管……这些探索揭示:突围的核心,是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荣”的转型智慧。

  

  温度,听静水流深。

  入夜,宁波舟山港的20个港区如星斗密布,300余条集装箱航线织就全球航运网上的繁忙枢纽。

  五年前,北仑助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的蓝图初现,从东方大港到胸怀“国之大者”,这股“春风”掀开了新的篇章——全面打造东西双向开放、海陆联通发展新枢纽。

  “静”变,是北仑破解“港产城”矛盾的生动注脚。

  曾经困扰城市的“集卡围城”“堆场扰民”,通过“两场一仓一中心”整治得以纾解:82处集装箱堆场、30处集卡停车场启动腾退,在港区后方,6个地块建设面积达307.3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物流基地正推进建设,“智序港城”平台让集卡司机3秒锁定车位。去年的数据显示,城区过夜集卡数量骤降57.1%,投诉量锐减71.5%。

  在这场空间改造中,龙门吊的日夜轰鸣与高速公路的繁忙形成微妙共振,港口成为驱动产城融合的引擎。

  在民生领域,这种融合更具温度。

  峙南、横浦集卡司机之家的灯光下,24小时“暖心驿站”,食宿、托幼、健身服务消解了车轮上的漂泊感;玉兰社区270名外籍居民自发组建“国际志愿服务队”……去年,北仑获得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等荣誉,腾出用能空间30.8万吨标煤,达到历史之最、全市最多。

  真正的开放,从来不是浪花的喧嚣,而是潜流的涌动。当“硬核实力”一步步落地为“柔软生活”,宁波的开放早已超越地理意义上的“面朝大海”,那是制度创新与产业跃迁的双向奔赴,是本土深耕与全球视野的辩证统一,更是硬核发展与民生温度的同频共振。

  潮头立,风正劲。当“伊塔波阿”轮载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雄心驶向深蓝,在这片千帆竞渡的水域,人们相信,即便潮水终会退去,但航道已然成形——那些被浪涛打磨过的礁石,正是下一次涨潮的坐标。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 记者 单玉紫枫 孙肖 金鹭

  北仑区委报道组 陈旻茗 张若曦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千帆竞渡处 宁波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5-03-26 06:44:00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蒋晓东 摄)

  3月23日清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2号泊位,2787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如银色洪流涌入“伊塔波阿”轮的腹舱。宁波海关所属梅山海关关员朱家豪逐一比对框架箱号和车辆信息,确保装船顺利进行。这是该港区创下的新能源车出口纪录,短短一个月,近万辆国产车经此驶向全球。

  回首2020年春,习近平总书记赴浙江考察,首站就来到位于北仑的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留下“‘硬核’力量”的殷殷嘱托。

  钢缆摩擦的铿锵声里,一场关于开放的港城实践,正以五年为期,在现代化先行中写下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注脚。

  

  力度,在刀刃向内。

  潮涌东海处,开放基因深嵌血脉。41年前,宁波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北仑便是最先开放的区域。

  2020年9月,这片土地再立潮头——46平方公里的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挂牌。没有锣鼓喧天,唯有改革惊雷:当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名单公布,北仑已悄然铺开制度创新的棋盘。

  扩区不是扩容,而是破局。与40多年前“三来一补”的开放不同,这一次,北仑要解的是改革深水区命题:以制度创新倒逼要素重构。

  2022年元旦,宁波市102项市级权限下放宁波片区,11个部门“削手中权”,创下宁波史上放权纪录;23天后,新成立的开发区与宁波片区管委会“双牌合一”,改革齿轮加速咬合。

  于是人们看到,地面之下120米处,宁波人建起了亚洲最大丙烷地下洞库。这一大胆尝试,解开了宁波片区土地短缺的困扰。资源版图上,高地在崛起。长江经济带45%的铁矿石、90%以上的油品中转从这里出发,全国大约五分之二的油品、三分之一的铁矿石在这里汇聚,源源不断地为区域发展“输气补血”。

  地面之上,变革不遑多让。全国首个跨境电商出口前置仓以“零等待”通关;国内首个百亿级船舶交易平台“拍船网”诞生……每项突破,皆是对传统治理逻辑的颠覆。

  梅山海关电子屏上,离岸贸易数字化平台为18家银企打通资金“任督二脉”的场景共振,则揭示出更深层的变革——

  开放不只是地理概念,还有襟怀四海的气魄格局。从“闯海”到“创制”,开放的本质,是以改革之刃劈开新航路、以制度创新重塑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能力。

  至今,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26项制度创新在全国推广,“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集成创新”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印证了“试验田”的成色。

  

  广度,看生态共荣。

  在宁波隆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直径11厘米的EPS刹车马达外壳公差控制在微米级,这种“头发丝六分之一”的精度,曾让工程师张金达团队经历60天的技术鏖战。“客户要求的不仅是产品,更是百万件零缺陷的承诺。”张金达说。

  这场看似微观的技术突围,实则是中国制造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跃迁的缩影。

  对此,力劲科技的品牌管理部经理吴悠亮深有体会。当1.3万吨双压射压铸机为奇瑞汽车试模成功时,他形容“如同用百斤大刀切发丝,精度却能达到0.01毫米”。

  这种对技术极限的突破,催生独特的“优等生”生态:北仑压铸模具产业不仅占据全国50%市场份额,更让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将核心零部件订单锁定于此。

  数据显示,去年北仑规上工业产值突破5800亿元,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家。

  产业的狂飙突进带来新的命题,如何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成就更多的开放“轻骑兵”?

  当林涧蜗牛公司的跨境支付系统日处理上万单时,总经理李建峰坦言:“数字化不是终点,如何让中小卖家搭上跨境快车,一同‘轻装出海’才是关键。”

  灵峰工业社区党委书记史孟艳的探索更具深意——将社区治理基因植入产业园,用“产业链下午茶”喝出12家企业联合攻关的信任契约。

  遍布城区的竞合实践亦给出了答案:贝发集团搭建数字化生态平台链接3000家上下游企业,宁兴优贝首创“72小时全球集货”模式,亚集物流创新“先查验后装箱”监管……这些探索揭示:突围的核心,是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荣”的转型智慧。

  

  温度,听静水流深。

  入夜,宁波舟山港的20个港区如星斗密布,300余条集装箱航线织就全球航运网上的繁忙枢纽。

  五年前,北仑助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的蓝图初现,从东方大港到胸怀“国之大者”,这股“春风”掀开了新的篇章——全面打造东西双向开放、海陆联通发展新枢纽。

  “静”变,是北仑破解“港产城”矛盾的生动注脚。

  曾经困扰城市的“集卡围城”“堆场扰民”,通过“两场一仓一中心”整治得以纾解:82处集装箱堆场、30处集卡停车场启动腾退,在港区后方,6个地块建设面积达307.3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物流基地正推进建设,“智序港城”平台让集卡司机3秒锁定车位。去年的数据显示,城区过夜集卡数量骤降57.1%,投诉量锐减71.5%。

  在这场空间改造中,龙门吊的日夜轰鸣与高速公路的繁忙形成微妙共振,港口成为驱动产城融合的引擎。

  在民生领域,这种融合更具温度。

  峙南、横浦集卡司机之家的灯光下,24小时“暖心驿站”,食宿、托幼、健身服务消解了车轮上的漂泊感;玉兰社区270名外籍居民自发组建“国际志愿服务队”……去年,北仑获得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等荣誉,腾出用能空间30.8万吨标煤,达到历史之最、全市最多。

  真正的开放,从来不是浪花的喧嚣,而是潜流的涌动。当“硬核实力”一步步落地为“柔软生活”,宁波的开放早已超越地理意义上的“面朝大海”,那是制度创新与产业跃迁的双向奔赴,是本土深耕与全球视野的辩证统一,更是硬核发展与民生温度的同频共振。

  潮头立,风正劲。当“伊塔波阿”轮载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雄心驶向深蓝,在这片千帆竞渡的水域,人们相信,即便潮水终会退去,但航道已然成形——那些被浪涛打磨过的礁石,正是下一次涨潮的坐标。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 记者 单玉紫枫 孙肖 金鹭

  北仑区委报道组 陈旻茗 张若曦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