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
缅甸强震“黄金72小时”已过 美媒质疑特朗普援助滞后
2025-04-01 20:05:03 稿源: 澎湃新闻  

当多国快速向遭受强震袭击的缅甸派出救援队伍时,美国却表现出了明显的行动滞后。“黄金72小时”救援窗口期已过,搜救工作正在与时间赛跑,而据多家美媒报道,美国救援队至今尚未抵达地震现场。

据参考消息网援引路透社报道,缅甸地震发生当天(3月28日),特朗普表示,美国将向缅甸提供抗灾援助。而就在同一天,特朗普政府向国会表示,将裁撤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几乎所有剩余的工作岗位,并关闭该机构。国际开发署前救灾部门负责人批评称,特朗普政府大规模的人员和资金削减“破坏”了该机构向缅甸和泰国派遣救灾小组的能力。

《华盛顿邮报》4月1日刊文称,“特朗普削减美国国际开发署预算致缅甸地震救援严重滞后。震后三天未有美国救援队抵达缅甸,显示了特朗普政府正如何颠覆美国在灾难应对中的传统角色”。另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知情者透露,美国国际开发署的一个三人评估小组预计4月2日才会抵达缅甸。

对于外界质疑美国政府因削减USAID经费而致援助缅甸行动迟缓,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3月31日在记者会上驳斥了相关批评。布鲁斯在记者会上表示,USAID在当地的紧急响应小组正前往缅甸协助救灾,包括提供避难场所、食物、医疗、水资源等援助。她还表示,美国在曼谷、马尼拉与华盛顿特区的灾害应对专家,正与美国政府在当地的人道主义伙伴保持协调,密切监测缅甸灾情进展。

美国驻缅甸大使馆也在官方社交媒体上发文称,美国将通过驻缅甸的人道主义援助组织提供200万美元的援助。

美国国务院此前强调,尽管大幅削减对外援助预算并裁减国际开发署人员,但仍能保证对缅甸地震灾情的快速援助。

然而,美国政府此次缅甸震灾中表现出的延迟响应已引发外界质疑。多家美媒指出,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救援队已抵达缅甸并投入救援工作中,但美国却“什么都没做”。

据路透社报道,曾任美国国际开发署人道主义事务助理署长的莎拉·查尔斯指出,特朗普上任后冻结对外援助90天,取消超过80%的项目,包括对缅甸的5200万美元资助。她透露,用于将搜救团队、搜救犬和重型设备运送到灾区的项目合同已被砍掉,非政府组织也因资金枯竭而裁员,已“摧毁”了救灾小组响应和实际救援的能力。

难民国际组织主席、前美国国际开发署官员杰里米·科尼迪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特朗普这么做是“对美国数十年世界领导地位的完全放弃”。他还说,这次裁员将令“本可以对最近缅甸地震进行响应的国际开发署最后一点残余力量”也荡然无存。

中国、俄罗斯、印度、泰国和新加坡的救援队伍已在上周末抵达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和孟加拉的救援队伍也赶赴灾区。

在地震发生之前,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一项评估显示,缅甸在2025年将有129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医疗援助。这次地震更令当地的卫生医疗状况雪上加霜。

世卫组织30日发布新闻通报说,强烈地震“摧毁”了缅甸中部,将数以千计的民众置于危及生命的伤害和疾病暴发的风险之中,该组织正以最高级别的紧急行动作出响应。世卫组织发出紧急呼吁,迫切需要800万美元资金,在未来30天内提供受伤人员的创伤护理、预防疾病暴发并恢复基本卫生服务。

据央视新闻报道,缅甸领导人敏昂莱表示,截至目前,缅甸3月28日发生的强震已造成2719人遇难,另有4521人受伤,约441人失踪。他表示,遇难人数可能将超过3000人。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缅甸强震“黄金72小时”已过 美媒质疑特朗普援助滞后

稿源: 澎湃新闻 2025-04-01 20:05:03

当多国快速向遭受强震袭击的缅甸派出救援队伍时,美国却表现出了明显的行动滞后。“黄金72小时”救援窗口期已过,搜救工作正在与时间赛跑,而据多家美媒报道,美国救援队至今尚未抵达地震现场。

据参考消息网援引路透社报道,缅甸地震发生当天(3月28日),特朗普表示,美国将向缅甸提供抗灾援助。而就在同一天,特朗普政府向国会表示,将裁撤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几乎所有剩余的工作岗位,并关闭该机构。国际开发署前救灾部门负责人批评称,特朗普政府大规模的人员和资金削减“破坏”了该机构向缅甸和泰国派遣救灾小组的能力。

《华盛顿邮报》4月1日刊文称,“特朗普削减美国国际开发署预算致缅甸地震救援严重滞后。震后三天未有美国救援队抵达缅甸,显示了特朗普政府正如何颠覆美国在灾难应对中的传统角色”。另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知情者透露,美国国际开发署的一个三人评估小组预计4月2日才会抵达缅甸。

对于外界质疑美国政府因削减USAID经费而致援助缅甸行动迟缓,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3月31日在记者会上驳斥了相关批评。布鲁斯在记者会上表示,USAID在当地的紧急响应小组正前往缅甸协助救灾,包括提供避难场所、食物、医疗、水资源等援助。她还表示,美国在曼谷、马尼拉与华盛顿特区的灾害应对专家,正与美国政府在当地的人道主义伙伴保持协调,密切监测缅甸灾情进展。

美国驻缅甸大使馆也在官方社交媒体上发文称,美国将通过驻缅甸的人道主义援助组织提供200万美元的援助。

美国国务院此前强调,尽管大幅削减对外援助预算并裁减国际开发署人员,但仍能保证对缅甸地震灾情的快速援助。

然而,美国政府此次缅甸震灾中表现出的延迟响应已引发外界质疑。多家美媒指出,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救援队已抵达缅甸并投入救援工作中,但美国却“什么都没做”。

据路透社报道,曾任美国国际开发署人道主义事务助理署长的莎拉·查尔斯指出,特朗普上任后冻结对外援助90天,取消超过80%的项目,包括对缅甸的5200万美元资助。她透露,用于将搜救团队、搜救犬和重型设备运送到灾区的项目合同已被砍掉,非政府组织也因资金枯竭而裁员,已“摧毁”了救灾小组响应和实际救援的能力。

难民国际组织主席、前美国国际开发署官员杰里米·科尼迪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特朗普这么做是“对美国数十年世界领导地位的完全放弃”。他还说,这次裁员将令“本可以对最近缅甸地震进行响应的国际开发署最后一点残余力量”也荡然无存。

中国、俄罗斯、印度、泰国和新加坡的救援队伍已在上周末抵达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和孟加拉的救援队伍也赶赴灾区。

在地震发生之前,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一项评估显示,缅甸在2025年将有129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医疗援助。这次地震更令当地的卫生医疗状况雪上加霜。

世卫组织30日发布新闻通报说,强烈地震“摧毁”了缅甸中部,将数以千计的民众置于危及生命的伤害和疾病暴发的风险之中,该组织正以最高级别的紧急行动作出响应。世卫组织发出紧急呼吁,迫切需要800万美元资金,在未来30天内提供受伤人员的创伤护理、预防疾病暴发并恢复基本卫生服务。

据央视新闻报道,缅甸领导人敏昂莱表示,截至目前,缅甸3月28日发生的强震已造成2719人遇难,另有4521人受伤,约441人失踪。他表示,遇难人数可能将超过3000人。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