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记者 沈天舟 通讯员 励彤 贺晓霞
磨咖啡豆、冲泡、拉花、递给顾客……今天一早,特殊孩子权权(化名)售出了他“咖啡师”生涯的第一杯咖啡,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
今天,宁波市达敏学校的“敏慧天使坊”正式揭牌营业,目前主营咖啡及烘焙,店内的咖啡师、烘焙师、服务员等职务均由在校的特殊孩子亲自担任。该建筑在校内,但开有一扇小门与社会连通,向市民提供服务。

“敏慧天使坊”外景。
目前,宁波市达敏学校设有2个职高班共25名学生,多为“星星的孩子”,平时的课程以社会就业技能为主,如烹饪课、洗车课、西点课、咖啡课等。
“我们想让孩子们掌握技能后,能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实践应用,同时面对社交、临场应变等挑战,让他们尽早适应社会,为将来就业助力。”该校校长陆雪萍道出了打造“敏慧天使坊”的初衷,“建在校内又与社会联通,让孩子们既有安全感,又有面对陌生人的勇气。”
经过反复探讨与规划,该校联合海曙区教育局、海曙区残联共同建立了这间咖啡馆,运营收入则汇入海曙区慈善总会“敏慧天使坊”基金,为达敏学校学生就业提供支持。

“敏慧天使坊”内景。
在店内,记者看到烘焙、咖啡制作等专业设备一应俱全,“店员”们娴熟地制作着咖啡、甜点,还有部分孩子亲手制作的手工文创作品售卖。
咖啡馆建成后,如何常态化运营?如何为孩子们提供更专业的指导?不少爱心企业主动参与到这份特殊的“校企合作”中。
浙江荃盛食品有限公司邀请职高班师生、家长参观工厂,并给予食品制作方面的技术支持;孩子们每周有一次前往星巴克门店实践学习的机会;三生(中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提供制作食品的原料供学生反复操练……

孩子们制作的咖啡。
“在听障、视障、智障等类型的残疾人中,智障人群是最难就业的。”陆雪萍坦言,包括低功能的孤独症孩子在内的不少学生在毕业时能顺利就业,但在工作中总会因各种原因而“被失业”。
“我们希望依托‘敏慧天使坊’这个集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社会市场于一体的平台,为更多智力低下及孤独症学生创造‘校门口’的就业机会,助力他们持续就业。”陆雪萍说。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