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插上科技“翅膀” 农业发展有“智”更有“质”
2025-04-05 06:49: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当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变得触手可及,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发生。

  在这场数字化浪潮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营养液取代土壤、传感器替代肉眼观察,更是由科技转化而来的、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是一个由数据驱动、万物互联的农业生态体系。

  从“空中菜园”到数字田园,从智能牧场到数字渔场,当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被持续引入农业生产,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绿色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我们期待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加速变为现实。

  新技术,育种变得更加“聪明”

  踏入入选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的微萌种业数字育种A+温室工场,一排排瓜苗顺着精心设计的钢绳向顶棚“攀爬”,在智能系统营造的精准光照、适宜温度、最佳湿度环境里茁壮成长。

  在这个占地1万平方米的空间里,规划了十余个独立控制区域,设有低温春化人工气候室,可满足茄科、葫芦科及十字花科等作物的育种需求,从春化、授粉到光周期诱导加代,全方位助力育种研究。

  种业是现代农业的“芯片”。但传统育种节奏拖沓,培育良种的过程漫长且充满挑战。

  数字技术赋能之后,通过云端互联与智能化管理平台,技术员能实时获取湿度、温度、光照等数据,并依据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灵活设置参数,自动控制保温棉开关和水肥使用,让育种工作变得更“聪明”。

  “就拿光照调控来说,以前要根据不同作物生长阶段,手动调整遮阳网、补光灯;现在系统不仅能精准控制,而且还能根据每株作物的实际需求微调,让我们的工作更高效、更科学。可以说,温室工场的智能系统太强大了!”负责温室调控的技术员吴长江说。

  “目前,我们培育的种子质量与国际产品不相上下,价格仅为对方的五分之一,深受农户喜爱。”微萌种业技术员王宁东自豪地表示,去年微萌种业培育的樱桃番茄“紫小可1号”,凭借独特的外观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市场价格远超同类产品。

  随着数字农业(育种)工厂的投入使用,微萌种业的原种繁育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计可新增蔬菜良种供给370吨,优质瓜菜推广面积将新增近70万亩,为农户带来更为丰厚的收益。

  新模式,农业产出更加稳定可控

  杭州湾沿岸,宁波市牛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八牧场内,每头奶牛的耳朵上都佩戴着白色的耳标内置传感器,好比随身携带的“健康身份证”。

  牧场负责人吴振华介绍,通过一整套犊牛自动饲喂系统,每头奶牛的体温,牛犊吸奶节奏与速度、喝奶量等都能被实时监测,有助于犊牛实现少食多餐的健康模式,有效降低肺炎、腹泻等疾病的发病率。

  “数字化带来奶牛生长环境改善,使原料奶的品质进一步提高。”宁波牛奶集团副总经理廉立伟介绍,公司将所有乳制品的每百毫升蛋白质含量最低要求提高了0.2克。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品质的需求越来越高。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农业发展正在从追求速度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竞争力转变,走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踏入宁海的宁波原坊科技有限公司,6座已建成的现代化养殖车间映入眼帘。在这里,南美白对虾、银鲳鱼和石斑鱼悠然“定居”于四季如春的循环水“豪宅”中。

  养殖基地负责人杨筱杰表示,养殖池内不仅安装了传感器,还设计了“余热回收系统”,在车间排污与热水处理环节进行热交换,可有效减少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生产量,实现更为生态的环境要素控制。

  “得益于在更纯净的环境里生长,不少消费者来基地品尝时,纷纷反馈水产品口感要比市面上常见的更鲜。”杨筱杰说。

  目前,该基地正与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合作,将所有养殖数据用于推动AI大数据模型持续迭代升级,以便更精准地掌握海洋物种的生长习性,探索更适合它们的养殖模式,为智慧渔业的未来发展开辟更多可能。

  新设施,农产品更加绿色优质

  在宁波市江北东莱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智能玻璃温室里,番茄、乌塌菜等作物长势喜人,它们被整齐栽种在一行行由椰糠组成的种植基质或营养液中,根系悬空生长,不与地面直接接触,宛如一座“空中菜园”。

  “这些作物的种植基质和营养液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成果,是我们经过反复试验后,得出的最适合这些作物的配方。”种植基地负责人卓芬璐说,这里还配备了室温调控、水肥滴灌等设备,水肥一体化设备协同运作,可使作物灌溉效率提升约5倍,还可使这些作物在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先进适用的农机农艺装备、智能高效的现代设施农业,能够显著提升资源利用率,也能为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带来看得见的变化。

  “过去浇水、施肥全凭经验判断,现在利用这种无土栽培技术,产出的作物通常具有更佳的口感、更高的营养价值和更长的保鲜期。”卓芬璐介绍,以番茄为例,该温室中种植的“酸甜果10号”番茄果色亮丽、酸甜可口,在2024年宁波市精品番茄推选活动中荣获金奖。

  据了解,截至2024年,宁波设施农业面积已达21.67万亩,基质栽培、雾化栽培等技术广泛应用于草莓、蓝莓等作物上,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质蔬果。

  “我们的目标是结合象山柑橘、奉化水蜜桃等本土优势品种,构建‘数字+设施+机械’的智慧农业发展体系,推动农作物生产过程信息化、现代化。”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手记

  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农业的蜕变主要体现于生产逻辑的重构。每一项农业的数智化实践都在证明:科技并非用来取代人工,而是让生产更加高效,让农作物品质更高、更加绿色。农业,这个曾给人留下“面朝黄土背朝天”深刻印象的传统行业,如今正随着科技创新的推进,逐渐变成充满智慧、极具技术含量的现代产业。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王佳辉 通讯员严舒玮 洪坤城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插上科技“翅膀” 农业发展有“智”更有“质”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5-04-05 06:49:00

  当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变得触手可及,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发生。

  在这场数字化浪潮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营养液取代土壤、传感器替代肉眼观察,更是由科技转化而来的、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是一个由数据驱动、万物互联的农业生态体系。

  从“空中菜园”到数字田园,从智能牧场到数字渔场,当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被持续引入农业生产,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绿色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我们期待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加速变为现实。

  新技术,育种变得更加“聪明”

  踏入入选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的微萌种业数字育种A+温室工场,一排排瓜苗顺着精心设计的钢绳向顶棚“攀爬”,在智能系统营造的精准光照、适宜温度、最佳湿度环境里茁壮成长。

  在这个占地1万平方米的空间里,规划了十余个独立控制区域,设有低温春化人工气候室,可满足茄科、葫芦科及十字花科等作物的育种需求,从春化、授粉到光周期诱导加代,全方位助力育种研究。

  种业是现代农业的“芯片”。但传统育种节奏拖沓,培育良种的过程漫长且充满挑战。

  数字技术赋能之后,通过云端互联与智能化管理平台,技术员能实时获取湿度、温度、光照等数据,并依据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灵活设置参数,自动控制保温棉开关和水肥使用,让育种工作变得更“聪明”。

  “就拿光照调控来说,以前要根据不同作物生长阶段,手动调整遮阳网、补光灯;现在系统不仅能精准控制,而且还能根据每株作物的实际需求微调,让我们的工作更高效、更科学。可以说,温室工场的智能系统太强大了!”负责温室调控的技术员吴长江说。

  “目前,我们培育的种子质量与国际产品不相上下,价格仅为对方的五分之一,深受农户喜爱。”微萌种业技术员王宁东自豪地表示,去年微萌种业培育的樱桃番茄“紫小可1号”,凭借独特的外观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市场价格远超同类产品。

  随着数字农业(育种)工厂的投入使用,微萌种业的原种繁育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计可新增蔬菜良种供给370吨,优质瓜菜推广面积将新增近70万亩,为农户带来更为丰厚的收益。

  新模式,农业产出更加稳定可控

  杭州湾沿岸,宁波市牛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八牧场内,每头奶牛的耳朵上都佩戴着白色的耳标内置传感器,好比随身携带的“健康身份证”。

  牧场负责人吴振华介绍,通过一整套犊牛自动饲喂系统,每头奶牛的体温,牛犊吸奶节奏与速度、喝奶量等都能被实时监测,有助于犊牛实现少食多餐的健康模式,有效降低肺炎、腹泻等疾病的发病率。

  “数字化带来奶牛生长环境改善,使原料奶的品质进一步提高。”宁波牛奶集团副总经理廉立伟介绍,公司将所有乳制品的每百毫升蛋白质含量最低要求提高了0.2克。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品质的需求越来越高。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农业发展正在从追求速度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竞争力转变,走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踏入宁海的宁波原坊科技有限公司,6座已建成的现代化养殖车间映入眼帘。在这里,南美白对虾、银鲳鱼和石斑鱼悠然“定居”于四季如春的循环水“豪宅”中。

  养殖基地负责人杨筱杰表示,养殖池内不仅安装了传感器,还设计了“余热回收系统”,在车间排污与热水处理环节进行热交换,可有效减少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生产量,实现更为生态的环境要素控制。

  “得益于在更纯净的环境里生长,不少消费者来基地品尝时,纷纷反馈水产品口感要比市面上常见的更鲜。”杨筱杰说。

  目前,该基地正与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合作,将所有养殖数据用于推动AI大数据模型持续迭代升级,以便更精准地掌握海洋物种的生长习性,探索更适合它们的养殖模式,为智慧渔业的未来发展开辟更多可能。

  新设施,农产品更加绿色优质

  在宁波市江北东莱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智能玻璃温室里,番茄、乌塌菜等作物长势喜人,它们被整齐栽种在一行行由椰糠组成的种植基质或营养液中,根系悬空生长,不与地面直接接触,宛如一座“空中菜园”。

  “这些作物的种植基质和营养液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成果,是我们经过反复试验后,得出的最适合这些作物的配方。”种植基地负责人卓芬璐说,这里还配备了室温调控、水肥滴灌等设备,水肥一体化设备协同运作,可使作物灌溉效率提升约5倍,还可使这些作物在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先进适用的农机农艺装备、智能高效的现代设施农业,能够显著提升资源利用率,也能为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带来看得见的变化。

  “过去浇水、施肥全凭经验判断,现在利用这种无土栽培技术,产出的作物通常具有更佳的口感、更高的营养价值和更长的保鲜期。”卓芬璐介绍,以番茄为例,该温室中种植的“酸甜果10号”番茄果色亮丽、酸甜可口,在2024年宁波市精品番茄推选活动中荣获金奖。

  据了解,截至2024年,宁波设施农业面积已达21.67万亩,基质栽培、雾化栽培等技术广泛应用于草莓、蓝莓等作物上,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质蔬果。

  “我们的目标是结合象山柑橘、奉化水蜜桃等本土优势品种,构建‘数字+设施+机械’的智慧农业发展体系,推动农作物生产过程信息化、现代化。”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手记

  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农业的蜕变主要体现于生产逻辑的重构。每一项农业的数智化实践都在证明:科技并非用来取代人工,而是让生产更加高效,让农作物品质更高、更加绿色。农业,这个曾给人留下“面朝黄土背朝天”深刻印象的传统行业,如今正随着科技创新的推进,逐渐变成充满智慧、极具技术含量的现代产业。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王佳辉 通讯员严舒玮 洪坤城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