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在春日的阳光下,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放松方式。然而,有些人却因此惹上了麻烦。近日,记者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鄞州人民医院)皮肤科获悉,随着春季的到来和紫外线强度的增加,过敏反应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该科室每天接诊十余位过敏患者。医生提醒,可用“ABC”原则来进行预防。
现在正是吃笋的时节,上个周末王小姐与家人一起上山挖笋,晒了2个小时,未采取任何防晒措施。当天回到家后,她便感觉脸上发痒,还出现了一团团的红斑。第二天,红斑扩散至颈部、上肢,伴随剧烈瘙痒。王女士随后前往鄞州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
接诊医生郭小燕检查后发现,王女士所患的是典型的日光性皮炎,俗称急性日晒伤或日光水肿。这种皮肤病通常在春末夏初时节高发,尤其是在那些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日光性皮炎的发生与光线强弱、照射时间、个体肤色、体质及种族等因素密切相关。”郭小燕解释,某些药物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利尿剂中的氢氯噻嗪,以及部分中药,都可能引发光敏反应。食物方面,食用过某些水果蔬菜,如柠檬、青柠、芒果,香菜、芹菜、荠菜等含有呋喃香豆素的植物,再暴露于UVA辐射后,也可能诱发光敏反应。
为了预防日光性皮炎的发生,郭小燕建议日常可采用“ABC”原则做好防晒措施:A即Avoid,尽量避免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一天中紫外线最强烈的时刻外出:B即Block,外出时佩戴帽子、防晒衣、墨镜等防护装备进行遮挡;C即Cream,可涂抹SPF30以上的防晒霜。
此外,如果近期服用了可能导致光敏反应的药物,要尽量减少阳光直射,并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如出现持续未缓解或严重的过敏反应,如面部红肿不适、胸闷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
宁波晚报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郑瑜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