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记者 徐丽敏 徐能
集四海智慧求创新,扬青春力量以致远。
4月21日,“才聚甬城兴·今天我发布”青年发展型城市专场发布会在海曙区“青年之家”城隍庙站举行。此次发布会由宁波市政府新闻办主办、共青团宁波市委协办、宁波广电集团承办,以青春之名向全球英才发出邀约。两位青年代表以“青·创”的科技锋芒与“青·苗”的公益热忱,生动诠释了宁波作为人才磁场的开放格局与创新活力。

“才聚甬城兴·今天我发布”青年发展型城市专场发布会现场。本文图片均由徐能摄
“海归土族”让番茄“上天”
自称“海归土族”的杨一昕,是宁波市镇海金果园蔬果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毕业于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安省农学院。归国后,他把现代化农业设备、智慧管理系统引进到传统合作社,给种植基地安装智能化温控系统,强化水肥一体化系统的运用,解决低温天气对农作物的伤害,既节省了灌溉人力,又保证了果品口感,为农场带来了较大收益。

杨一昕
2021年7月,台风“烟花”登陆浙江,亲眼看着已经挂果的桃树在狂风暴雨中“夭折”,基地采收损失一半以上,杨一昕愈发坚定了科技兴农的决心。他和同事们边论证、边实践,建起了高标准新型智能连栋大棚,棚内设有水肥一体化系统、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为了节约资金,减少后期维护成本,基地的全套现代化农业设计,都是杨一昕和同事自主完成的。
“智”助新农人,梦想再升级。杨一昕又想着让番茄“上天”:用椰糠无土栽培小番茄,能够防止土壤传播病害,避免打农药;用计算机总控每个大棚的水肥一体化灌溉,定时定量又精准。经过几轮实验筛选,基地的“无土番茄”果品酸甜度、口感达到了高品质,去年获得了省农业博览会金奖,杨一昕也荣获2024年度浙江省乡村振兴共富青年先锋“青牛奖”。
“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元素和思路,推动农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乡村的振兴注入新动力。”杨一昕盼望着,有更多的新农人能够到宁波来跨界碰撞。
山村女孩的“追光”之旅
杨莹,一个出生在湖南安化,成长在宁波的青年学生。教育,是她最炽热的追求。宁波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毕业后,杨莹毅然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到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支教。

杨莹
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校舍简陋,条件非常艰苦,可孩子们对大山外的世界同样好奇。一次,杨莹给孩子们讲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他们听得入了迷。课后,其中一个孩子拉着她的手说:“老师,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的地球是这么神奇。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杨莹被学生打动了,她联系了宁波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举行了一场跨越浙黔两地9所学校的世界地球日环保主题交流活动,通过互寄书信和自制地图,让黔西南州山里的孩子能听到大海的声音,也让宁波海边的学生能听到远山的呼唤。
当地不少孩子在贫困、留守、离异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心理状况起伏不定。杨莹知道后,在学校设置了心理活动室、feeling树洞等,帮助孩子们缓解情绪、说出烦恼。有个叫小尤的学生,希望能为患渐冻症的爸爸办一场快乐派对。杨莹为此策划了一次特殊的家访,在宁波爱心人士的资助下,准备了聚会用的东西,约上其他支教老师们来到小尤家包饺子、聊天、拍照。孩子开心极了,一家三口也第一次有了全家福照片。这次聚会后,小尤在学校里变得外向开朗起来,成绩也提高了。杨莹十分感慨:“我也出生在农村,深知教育的力量对于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地区的重要性。”
支教结束后,杨莹继续回到宁波大学攻读学科教学(地理)研究生。她不仅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也希望继续参加公益活动,把爱传递给更多人。

点评环节
宁波为青年发展提供了丰沃土壤,青年在城市向上成长。宁波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婉娟点评道:“甬青开放”“甬青向新”“甬青科创”“甬青优教”等行动,激励青年们拿出百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动力,期待更多的优秀青年汇聚宁波,共同推动宁波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