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从“三组核心数据”看宁波经济的“稳、进、优”
2025-04-21 22:00: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甬派客户端记者 冯瑄 通讯员 陈巧云

  GDP同比增长5.6%!4月21日,宁波发布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在长三角经济版图上,宁波再次以稳健增速锚定发展坐标。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7%,如何连续38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长6.8%,压舱石何以更稳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9.6%,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如何更快?记者从“三组核心数据”,看宁波经济的“稳、进、优”。

  稳,基建底盘筑牢发展根基

  一个多星期前,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二期通车。这段高速公路,一头牵起杭绍甬高速杭绍段终点,一头连着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小曹娥互通,意味着继杭甬高速之后,杭州至宁波的第二条高速大通道基本成形。从杭州出发,开车去宁波既可以选择走杭甬高速,也可以选择走杭绍甬高速。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1%,增速比去年全年回升1.5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2%。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2.7%,比去年同期提高6.0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能源水利增长27.7%;制造业投资增长3.3%;

  “基础设施投资最为抢眼,宁波已经连续38个月两位数增长。”市统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海燕说。

  作为投资的主力军,重大项目撑起高质量发展的“龙骨”。今年2月,全省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宁波11个重大项目参加,合计总投资217.7亿元。

  其中先进制造业领域项目3个、总投资37.4亿元;科技创新强基领域项目6个、总投资141.9亿元;交通强省领域项目1个、总投资30.6亿元;民生设施领域项目1个、总投资7.8亿元。

  重大产业和新质生产力项目历来是引领投资结构优化和产业提质的“重头戏”。今年以来,长三角汽车科创基地、高新区未来产业创新园、浙江省人形机器人科创平台等9个重大产业和新质生产力项目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发力。

  当前,前湾新区正在加快构建汽车产业生态圈,长三角汽车科创基地项目是重要支撑。宁波前湾新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453亩,总投资约53.3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第一个汽车测试、研发、运动融合创新平台、中国第一个面向未来的汽车科创基地和浙江第一个综合性汽车测试场。

  在交通和民生领域,海曙区雄镇租赁住房项目、宁波北部综合交通枢纽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前者将提供2000余套保障性住房,后者通过整合高铁、城际轨道与城市公交,打造“半小时通勤圈”。这些大项目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民生福祉,为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进,智造矩阵锻造产业韧性

  4月15日晚,“极氪007 GT”正式上市。这也是极氪今年推出的首款新能源汽车,产自梅山基地。近几来,极氪在甬发展迅速。数据显示,今年3月,极氪单月交付量15422辆,同比增长19%,一季度累计销量突破4万台,同比增长25%。

  与之相呼应的是,在宁波舟山港,一辆辆新能源汽车以一箱五车的叠载姿态驶向中东,书写着中国智造出海的传奇——今年前两个月,宁波舟山港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长439%。

  深究439%的爆发式增长,暗藏着宁波50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集体突围。从均胜电子的智能座舱到帅特龙的充电枪,这些隐形冠军构建起半径50公里的超级供应链。当比亚迪把华东生产基地落户宁波,本地配套率半年内就从35%跃升至68%,造就了上午缺零件、下午即送达的产业奇观。

  “压舱石”,作为宁波工业的“代名词”再恰当不过。在宁波经济的一季度“考卷”上,数据印证着“压舱石”的定力 ——

  工业增加值增长6.8%,高于GDP增速1.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9.8%,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在计算机通信、仪器仪表和通用设备等行业带动下,制造业增长8.1%。

  定力背后,是重点行业的强力支撑。

  分行业看,增加值规模前十行业“九升一降”,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专用设备、金属制品和通用设备等4个行业分别增长15.2%、12.0%、10.8%和10.3%,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从新兴产业看,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61”产业中人工智能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生命健康产业快速成长,增加值分别增长19.3%、17.3%和10.2%。

  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一条由行业冠军和“小巨人”企业组成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初露雏形。瀚晟的关节减速器、舜宇光学的定位相机、柔星科技的柔性电子皮肤……这些新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通过串点成“链”,推动宁波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加速冲一流。

  优,“双创”相融向新奔跑

  日前,宁波数字孪生(东方理工)研究院宁波市空间智能与数字衍生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启动,该研究院分别与宁波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开展相关合作。

  其中,实验室 与均普机器人研究院的合作重点就是 人形机器人“大脑”——系统集成中的软件部分,将填补我市这一产业链的空白。

  作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宁波聚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宁波制造”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更多的真金白银投向科技创新——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9.6%,增速比营业收入高6.4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相当于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53%,同比提高0.15个百分点。

  更多的创新平台势如破竹——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宁波大学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实现宁波基础研究类国家级平台零的突破。仅用48天,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签订合作协议,设立总规模4亿元的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成为全国首个加入的设区市,我市重大基础研究集成项目实现零的突破。

  更多的科技成果正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去年宁波技术交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216亿元。在技术红娘撮合下,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为浙江斯普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变频控制技术方案,将整套泳池设备的平均能耗降低80%,大大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聚势向新,全力奔跑。统计显示,规模以上十七大重点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9个百分点。更多资本活水锁定科技服务业投资、装备制造业投资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透过“5.6%”,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数据曲线,更是一座城市的进化逻辑——以"稳"筑基,以"进"强链,以“优”破界。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从“三组核心数据”看宁波经济的“稳、进、优”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4-21 22:00:00

  甬派客户端记者 冯瑄 通讯员 陈巧云

  GDP同比增长5.6%!4月21日,宁波发布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在长三角经济版图上,宁波再次以稳健增速锚定发展坐标。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7%,如何连续38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长6.8%,压舱石何以更稳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9.6%,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如何更快?记者从“三组核心数据”,看宁波经济的“稳、进、优”。

  稳,基建底盘筑牢发展根基

  一个多星期前,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二期通车。这段高速公路,一头牵起杭绍甬高速杭绍段终点,一头连着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小曹娥互通,意味着继杭甬高速之后,杭州至宁波的第二条高速大通道基本成形。从杭州出发,开车去宁波既可以选择走杭甬高速,也可以选择走杭绍甬高速。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1%,增速比去年全年回升1.5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2%。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2.7%,比去年同期提高6.0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能源水利增长27.7%;制造业投资增长3.3%;

  “基础设施投资最为抢眼,宁波已经连续38个月两位数增长。”市统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海燕说。

  作为投资的主力军,重大项目撑起高质量发展的“龙骨”。今年2月,全省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宁波11个重大项目参加,合计总投资217.7亿元。

  其中先进制造业领域项目3个、总投资37.4亿元;科技创新强基领域项目6个、总投资141.9亿元;交通强省领域项目1个、总投资30.6亿元;民生设施领域项目1个、总投资7.8亿元。

  重大产业和新质生产力项目历来是引领投资结构优化和产业提质的“重头戏”。今年以来,长三角汽车科创基地、高新区未来产业创新园、浙江省人形机器人科创平台等9个重大产业和新质生产力项目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发力。

  当前,前湾新区正在加快构建汽车产业生态圈,长三角汽车科创基地项目是重要支撑。宁波前湾新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453亩,总投资约53.3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第一个汽车测试、研发、运动融合创新平台、中国第一个面向未来的汽车科创基地和浙江第一个综合性汽车测试场。

  在交通和民生领域,海曙区雄镇租赁住房项目、宁波北部综合交通枢纽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前者将提供2000余套保障性住房,后者通过整合高铁、城际轨道与城市公交,打造“半小时通勤圈”。这些大项目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民生福祉,为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进,智造矩阵锻造产业韧性

  4月15日晚,“极氪007 GT”正式上市。这也是极氪今年推出的首款新能源汽车,产自梅山基地。近几来,极氪在甬发展迅速。数据显示,今年3月,极氪单月交付量15422辆,同比增长19%,一季度累计销量突破4万台,同比增长25%。

  与之相呼应的是,在宁波舟山港,一辆辆新能源汽车以一箱五车的叠载姿态驶向中东,书写着中国智造出海的传奇——今年前两个月,宁波舟山港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长439%。

  深究439%的爆发式增长,暗藏着宁波50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集体突围。从均胜电子的智能座舱到帅特龙的充电枪,这些隐形冠军构建起半径50公里的超级供应链。当比亚迪把华东生产基地落户宁波,本地配套率半年内就从35%跃升至68%,造就了上午缺零件、下午即送达的产业奇观。

  “压舱石”,作为宁波工业的“代名词”再恰当不过。在宁波经济的一季度“考卷”上,数据印证着“压舱石”的定力 ——

  工业增加值增长6.8%,高于GDP增速1.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9.8%,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在计算机通信、仪器仪表和通用设备等行业带动下,制造业增长8.1%。

  定力背后,是重点行业的强力支撑。

  分行业看,增加值规模前十行业“九升一降”,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专用设备、金属制品和通用设备等4个行业分别增长15.2%、12.0%、10.8%和10.3%,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从新兴产业看,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61”产业中人工智能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生命健康产业快速成长,增加值分别增长19.3%、17.3%和10.2%。

  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一条由行业冠军和“小巨人”企业组成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初露雏形。瀚晟的关节减速器、舜宇光学的定位相机、柔星科技的柔性电子皮肤……这些新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通过串点成“链”,推动宁波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加速冲一流。

  优,“双创”相融向新奔跑

  日前,宁波数字孪生(东方理工)研究院宁波市空间智能与数字衍生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启动,该研究院分别与宁波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开展相关合作。

  其中,实验室 与均普机器人研究院的合作重点就是 人形机器人“大脑”——系统集成中的软件部分,将填补我市这一产业链的空白。

  作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宁波聚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宁波制造”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更多的真金白银投向科技创新——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9.6%,增速比营业收入高6.4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相当于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53%,同比提高0.15个百分点。

  更多的创新平台势如破竹——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宁波大学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实现宁波基础研究类国家级平台零的突破。仅用48天,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签订合作协议,设立总规模4亿元的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成为全国首个加入的设区市,我市重大基础研究集成项目实现零的突破。

  更多的科技成果正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去年宁波技术交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216亿元。在技术红娘撮合下,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为浙江斯普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变频控制技术方案,将整套泳池设备的平均能耗降低80%,大大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聚势向新,全力奔跑。统计显示,规模以上十七大重点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9个百分点。更多资本活水锁定科技服务业投资、装备制造业投资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透过“5.6%”,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数据曲线,更是一座城市的进化逻辑——以"稳"筑基,以"进"强链,以“优”破界。

编辑: 应波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