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呼噜声,曾是林先生婚姻生活的“隐形杀手”。这位30岁的程序员因长期鼾声如雷,不仅被妻子赶去睡书房,白天更是昏昏沉沉,开会时频频瞌睡,曾多次因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工作差错。幸运的是,深受打鼾困扰的他日前在江北区中医院中医耳鼻喉科接受治疗后,终于迎来了安静睡眠。
该科主任中医师毛雪华介绍,近期像林先生这样因鼾症求诊的中青年患者明显增多,科室日均接诊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半。
呼噜震天响是病,得治
林先生回忆,他打鼾的病史长达5年多,鼾声常如电钻般穿透房门,一家人都深受其鼾声的影响。半年前,他感觉症状更加严重了,睡觉时曾多次“断气”,呼吸暂停长达十几秒,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到处求医。
经检查,林先生被确诊为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血氧饱和度最低时仅82%,远低于正常值95%以上。前段时间,他经人介绍来到江北区中医院中医耳鼻咽喉科求诊。
接诊的毛雪华医生表示,鼾症绝非睡得香的表现,而是气道受阻的警报。长期缺氧会导致高血压、记忆力减退,甚至诱发心梗、脑梗。他说,近期接诊的鼾症患者中,约70%存在代谢综合征倾向,如肥胖、血脂异常等,这与中青年群体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运动不足密切相关。
中医治鼾从痰湿瘀堵破题
毛医生介绍,与西医的手术、呼吸机等治疗方式不同,中医将鼾症归为痰湿壅盛、气滞血瘀之症。他解释,耳鼻咽喉是“清窍”,需气血濡养。若肺脾失调,痰湿内生,瘀阻气道,便会鼾声大作。中医治疗鼾症注重标本兼治,通过内调脏腑、外通经络,改善鼻腔、咽喉等局部气血循环,恢复气道通畅。即通过中药、针灸、推拿、导引四法联动,帮助患者疏通气血,调理体质。
林先生接受体质辨识后发现,其舌苔厚腻、脉滑,属典型痰湿体质。医生为其定制化痰祛湿方,配合喉科飞针刺激穴位,改善咽部肌肉松弛度等。治疗两周后,林先生的鼾声强度明显降低,血氧饱和度回升至正常范围。
“现在终于不用再睡书房了。”林先生笑着说。
打鼾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毛医生介绍,中药内服旨在化痰祛湿、行气活血、补益肺脾、清肺通窍;针灸疗法包括针剂和耳穴贴压。喉科飞针可减轻咽部水肿,增强咽部肌肉功能。耳穴贴压则选取咽喉、气管、神门、内分泌等耳穴,调节气机,缓解夜间气道痉挛;推拿与导引包括咽部揉按,晨起用拇指轻揉喉结两侧,促进局部气血流通。呼吸导引则是通过练习“六字诀”中的“呬(sī)”字功,以调肺气,增强呼吸肌力量(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六字养生诀:呵、呬、嘘、呼、吹、嘻);外治法中的中药雾化吸入,直接作用于鼻腔咽喉,消肿开窍。清热消肿散喉科吹药则可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化痰开窍。
同时患者要注意生活调理,包括睡姿调整,采取侧卧位睡眠,避免仰卧时舌根后坠加重打鼾;控制体重,肥胖者颈部脂肪堆积易压迫气道,减重可显著改善鼾症;饮食方面少食肥甘厚味、生冷黏腻之物,戒烟限酒,避免痰湿内生。
毛医生提醒,鼾症非小事,久拖伤全身。如果夜间呼吸暂停超过10秒、晨起口干头痛、白天嗜睡,务必尽早就医。
宁波晚报记者 程鑫 通讯员 史末未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