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十余年守护患病双亲 她用爱温暖一个家
2025-04-25 07:13: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专题】在宁波 看见文明中国

陈松燕(左)和母亲。

床头安装的扶手、24小时公共视频、茶几上的水果和温水、整齐叠放的衣物被褥……走进北仑区戚家山街道蔚斗社区居民陈松燕的家,处处可见用心的痕迹。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却是她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常态。

双肩撑起风雨檐

双肩撑起风雨屋檐,十载守护病榻不离。1970年出生的陈松燕成长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父亲先天性聋哑,母亲先天性下肢残疾。10多年前,她与丈夫离婚,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又遭遇了父亲中风瘫痪、母亲焦虑症发作的双重打击。

“那时候家里是真的困难,父母、孩子都要照顾,一个人真的忙不过来。”家庭的变故让她不得不暂停工作,一家人挤在一个小平房里,没有收入来源还要负担父母的医药开支,这个家一度陷入经济困局。“这样不行!”坚强的陈松燕咬了咬牙,四处问亲戚朋友借款,将房子进行重建,后将部分房间进行出租,用租金来维持日常开支和偿还借款。

“说实话,问人借钱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特别感谢当时帮助过我们的亲戚朋友。”回想当时,陈松燕平静地说,“父母养我小,我养他们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寸心织就温暖细节,无声浸润岁月长河。每天,她早起为父母梳头、定时定量地喂饭、翻身护理。两个老人每天各自都需要吃10余种药物,这些琐碎却必需的日常,陈松燕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两年前,父亲诊断出患上胃癌,陈松燕悉心陪护,住院期间,夜里每隔一两小时就要起身查看父亲的状态,帮他拉好被子,摆正枕头。天冷降温时,父亲的腿脚会经常性疼痛,她就会用厚毛巾裹住其腿脚,防止受凉,并用热水袋缓解父亲的不适。

久病床前有孝子

“父母虽然病了,但也得活得舒适。”陈松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久病床前有孝子”。几年前,父亲因胃癌离世,母亲病情恶化为阿尔茨海默病。陈松燕回忆,在一个下雨天,母亲趁她不注意,走出家门。待她发现后立刻出门寻找,最后发现母亲坐在不远处的一家店铺门口。可是因为母亲记不得她,不愿意跟着回家,陈松燕就陪着母亲坐了好几个小时。待母亲情绪稳定后,才一起回了家。

“现在孩子上大学了,我就每天陪着妈妈。希望能延缓一些病情,让我再尽尽孝。” 孝心点亮万家灯火,善意铺就社区温情。2023年10月,陈松燕获评北仑区2023年度“敬老之星”荣誉称号;今年,她又获评“北仑好人”。她说:“政府一直都在给父母发补贴,社区工作人员也常来帮忙,街坊四邻也都帮了我很多,而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如今的陈松燕依然保持着忙碌的节奏。除了照顾母亲,有时间就参与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元宵节为高龄老人送汤圆,端午节给退役军人送粽子,有空就参加社区清洁家园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虽然光阴染白了她的双鬓,但孝老爱亲的明灯却愈发明亮。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夜的坚守,将“孝”字刻进柴米油盐,让“善”的种子生根发芽。

宁波晚报记者 陈烨 通讯员 曹琭 蒋怡霞 文/摄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十余年守护患病双亲 她用爱温暖一个家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4-25 07:13:00

陈松燕(左)和母亲。

床头安装的扶手、24小时公共视频、茶几上的水果和温水、整齐叠放的衣物被褥……走进北仑区戚家山街道蔚斗社区居民陈松燕的家,处处可见用心的痕迹。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却是她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常态。

双肩撑起风雨檐

双肩撑起风雨屋檐,十载守护病榻不离。1970年出生的陈松燕成长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父亲先天性聋哑,母亲先天性下肢残疾。10多年前,她与丈夫离婚,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又遭遇了父亲中风瘫痪、母亲焦虑症发作的双重打击。

“那时候家里是真的困难,父母、孩子都要照顾,一个人真的忙不过来。”家庭的变故让她不得不暂停工作,一家人挤在一个小平房里,没有收入来源还要负担父母的医药开支,这个家一度陷入经济困局。“这样不行!”坚强的陈松燕咬了咬牙,四处问亲戚朋友借款,将房子进行重建,后将部分房间进行出租,用租金来维持日常开支和偿还借款。

“说实话,问人借钱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特别感谢当时帮助过我们的亲戚朋友。”回想当时,陈松燕平静地说,“父母养我小,我养他们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寸心织就温暖细节,无声浸润岁月长河。每天,她早起为父母梳头、定时定量地喂饭、翻身护理。两个老人每天各自都需要吃10余种药物,这些琐碎却必需的日常,陈松燕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两年前,父亲诊断出患上胃癌,陈松燕悉心陪护,住院期间,夜里每隔一两小时就要起身查看父亲的状态,帮他拉好被子,摆正枕头。天冷降温时,父亲的腿脚会经常性疼痛,她就会用厚毛巾裹住其腿脚,防止受凉,并用热水袋缓解父亲的不适。

久病床前有孝子

“父母虽然病了,但也得活得舒适。”陈松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久病床前有孝子”。几年前,父亲因胃癌离世,母亲病情恶化为阿尔茨海默病。陈松燕回忆,在一个下雨天,母亲趁她不注意,走出家门。待她发现后立刻出门寻找,最后发现母亲坐在不远处的一家店铺门口。可是因为母亲记不得她,不愿意跟着回家,陈松燕就陪着母亲坐了好几个小时。待母亲情绪稳定后,才一起回了家。

“现在孩子上大学了,我就每天陪着妈妈。希望能延缓一些病情,让我再尽尽孝。” 孝心点亮万家灯火,善意铺就社区温情。2023年10月,陈松燕获评北仑区2023年度“敬老之星”荣誉称号;今年,她又获评“北仑好人”。她说:“政府一直都在给父母发补贴,社区工作人员也常来帮忙,街坊四邻也都帮了我很多,而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如今的陈松燕依然保持着忙碌的节奏。除了照顾母亲,有时间就参与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元宵节为高龄老人送汤圆,端午节给退役军人送粽子,有空就参加社区清洁家园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虽然光阴染白了她的双鬓,但孝老爱亲的明灯却愈发明亮。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夜的坚守,将“孝”字刻进柴米油盐,让“善”的种子生根发芽。

宁波晚报记者 陈烨 通讯员 曹琭 蒋怡霞 文/摄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