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上新了!中国航天员 揭秘“超能力”的炼成记
2025-04-23 07:34:02 稿源: 央视新闻  

神舟二十号即将出征,中国载人航天再启新征程,总台新闻中心独家推出《上新了!中国航天员》系列节目,VR全景视角带你沉浸式体验航天员的飞天之路。

首期节目《航天员选拔的“超能力”清单》,总台央视记者崔霞带你解锁中国航天员的“魔法训练场”。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这里是中国天宫空间站核心舱,怎么样?像不像一个魔法世界?在这里,中国航天员们就像被赋予了“超能力”一样,将魔法化为现实。但他们的“超能力”从何而来呢?今天说一说那些鲜为人知的“航天员训练”。

崔霞:距离中国空间站400公里以外的蓝星上,就有航天员的“训练场”。在那里,他们经历重重挑战,突破心理和生理双重极限,才有资格“一飞冲天”。

崔霞:这张照片拍摄于27年前的1998年1月5日,中国航天员大队成立。大队刚成立的时候只有14名航天员。而截至今年,已经有24名航天员接力飞天,执行了14次载人飞行任务。

要具备飞天能力,在严格科学选拔进入航天员大队之后,还要通过全面系统的训练。

人船联试、人船站地联试、长期载人综合模拟验证试验、出舱活动水下验证试验、工效学评价试验等各类工程研制试验活动。

崔霞:这些训练,有些您一定不陌生。出舱活动训练中的模拟失重水槽训练大家最熟悉了。在训练时,航天员身着水下训练服,在模拟太空失重环境下,用双手控制身体姿态,要完成舱外转移、设备组装等操作。

此外,航天员还要在离心机里进行训练,因为在火箭发射和返回地球的过程中,航天员要承受数倍于自身重量的载荷,据说最高有8个G ,也就是相当于有8个自己压在身上。这时候人脸会被拉扯变形,眼前发黑甚至短暂失去意识。在训练时,航天员的手边有一个红色按钮,按下它就可以立即暂停训练,但是中国航天员训练的20多年来,这个按钮从没有被谁按下过。

航天员 王浩泽:我当时就握着这个警铃,我虽然很难受,但是我觉得我不能按,我不能按,我不能成为第一个按警铃的人。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出舱,不仅仅是在太空。航天员返回地面后,如果救援人员不能按时到达,就需要自主出舱。因此他们还必须具备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能力。

航天员的训练是一个漫长又艰辛的征程,训练不仅仅在准备飞行以前,在完成航天飞行之后,还要继续训练,为参加下次飞行做好准备。

因此,对于航天员来说,只要不退役,训练就会一直继续下去。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上新了!中国航天员 揭秘“超能力”的炼成记

稿源: 央视新闻 2025-04-23 07:34:02

神舟二十号即将出征,中国载人航天再启新征程,总台新闻中心独家推出《上新了!中国航天员》系列节目,VR全景视角带你沉浸式体验航天员的飞天之路。

首期节目《航天员选拔的“超能力”清单》,总台央视记者崔霞带你解锁中国航天员的“魔法训练场”。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这里是中国天宫空间站核心舱,怎么样?像不像一个魔法世界?在这里,中国航天员们就像被赋予了“超能力”一样,将魔法化为现实。但他们的“超能力”从何而来呢?今天说一说那些鲜为人知的“航天员训练”。

崔霞:距离中国空间站400公里以外的蓝星上,就有航天员的“训练场”。在那里,他们经历重重挑战,突破心理和生理双重极限,才有资格“一飞冲天”。

崔霞:这张照片拍摄于27年前的1998年1月5日,中国航天员大队成立。大队刚成立的时候只有14名航天员。而截至今年,已经有24名航天员接力飞天,执行了14次载人飞行任务。

要具备飞天能力,在严格科学选拔进入航天员大队之后,还要通过全面系统的训练。

人船联试、人船站地联试、长期载人综合模拟验证试验、出舱活动水下验证试验、工效学评价试验等各类工程研制试验活动。

崔霞:这些训练,有些您一定不陌生。出舱活动训练中的模拟失重水槽训练大家最熟悉了。在训练时,航天员身着水下训练服,在模拟太空失重环境下,用双手控制身体姿态,要完成舱外转移、设备组装等操作。

此外,航天员还要在离心机里进行训练,因为在火箭发射和返回地球的过程中,航天员要承受数倍于自身重量的载荷,据说最高有8个G ,也就是相当于有8个自己压在身上。这时候人脸会被拉扯变形,眼前发黑甚至短暂失去意识。在训练时,航天员的手边有一个红色按钮,按下它就可以立即暂停训练,但是中国航天员训练的20多年来,这个按钮从没有被谁按下过。

航天员 王浩泽:我当时就握着这个警铃,我虽然很难受,但是我觉得我不能按,我不能按,我不能成为第一个按警铃的人。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出舱,不仅仅是在太空。航天员返回地面后,如果救援人员不能按时到达,就需要自主出舱。因此他们还必须具备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能力。

航天员的训练是一个漫长又艰辛的征程,训练不仅仅在准备飞行以前,在完成航天飞行之后,还要继续训练,为参加下次飞行做好准备。

因此,对于航天员来说,只要不退役,训练就会一直继续下去。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