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记者 马亭亭 通讯员 李雨寒
在宁波,学生社团不仅是校园生活的“第二课堂”,更是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缩影。
细数宁波大中小学,哪个学段社团数量最多?青少年最喜欢哪类社团?有哪些地域性特色社团?
4月27日,第二届宁波市大中小学社团文化月活动发布了一份甬城校园社团图谱,从数据背后,细数大中小学社团的秘密。

数据来源:宁波市教育局 制图:徐哨
数据透视
社团数量持续增长
高中成“主力军”
截至2025年4月,宁波市大中小学社团总数达8204个,较2022年增长16%,预计2028年将达到9400个,较2025年增长14.5%。
其中,高中社团占比最高,为33.1%,宁波中学社团数量高达40个,位居高中榜首。初中社团占比31%,宁波市第十五中学以24个社团数量成为初中社团最多的学校。小学社团占比23.5%,象山县石浦镇新港小学以48个社团位列小学第一。高校社团占比12.4%,宁波财经学院以155个社团领跑。
这一分布凸显了宁波教育对不同年段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视,以社团为纽带,激活学生的多元潜能。同时也映射出“五育并举”政策的落地成效,更彰显青少年对多元化发展的强烈需求。
地域特色
非遗传承与乡土文化交织
慈溪、镇海、鄞州数量领跑
校园社团数量从地域分布上来看,慈溪市以1090个位居榜首。其他依次为镇海区914个、鄞州区912个。
宁波各区(县、市)依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名片社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基因库”。
如慈溪市匡堰实验学校的青瓷瓯乐社团更将青瓷与音乐结合,演绎“泥土上的交响”,传承和弘扬慈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象山县高塘学校卵石画社团结合花岙岛独特的卵石资源与海洋文化,进行海洋文化传承;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小学席乡雅韵社团以黄古林草席为教学载体,传承省级非遗草编技艺;江北区中城小学的童印古镇社团利用慈城古镇中的瓦当、石窗、牌坊等资源,传承金石传拓这一非遗技艺。
类型分布
兴趣爱好类占72.4%
科技与非遗成新增长点
从类型分布上来看,值得关注的是,宁波72.4%的校园社团属于兴趣爱好类,还有科技创新类(13%)、理论学习类(9.6%)、志愿服务类(4.8%)、其他类(0.2%)。
在兴趣爱好类社团中,体育类尤为突出。这座诞生了杨倩、汪顺等奥运冠军的“体育强市”,将运动精神深植校园,体育运动类社团也是宁波市最多的社团类型。值得一提的是,兴趣爱好类中的非遗传承类社团有128个,对宁波灰雕、金银彩绣、竹编等非遗技艺进行学习、传承和创新。
宁波学校里一直都有很多科技类社团,在“大科学”理念引领下,宁波持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校园内的科技创新类社团也成为新的增长点。科技创新类社团以编程、机器人、无人机为主,在从低学段到高学段的进阶过程中,科技类社团呈现专业化特质。
理论学习类社团主要分布在大学,并且专业性较高。志愿服务类社团中,大学生尤为关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主题。
从非遗传承到科技创新探索,从乡村振兴到文化自信觉醒,宁波校园社团正以多元形态构筑青少年的成长乐园。当社团不再局限于校园围墙,这些“第二课堂”不仅是兴趣的培养皿,更成为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与社会责任的实践场。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