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首批专利转化费用损失保险在宁波完成保单签约,降低专利转化过程中的“试错成本”,让投保企业吃下“定心丸”。
这是今年3月宁波入选全国首批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后的首个创新举措。
宁波奉化赛诺欧液压技术有限公司的2件胶囊相关专利转化项目和宁波东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3件采血管贴标机相关专利转化项目,与平安财险宁波分公司现场签约,每家企业得到保额10万元的风险保障,以推动高校院所专利产业化。
长期以来,专利转化过程涉及研发、中试、量产等多个高风险环节,一旦项目未能达到预期,企业前期研发投入、试验成本可能就“打了水漂”,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针对这一痛点,宁波在全国首创“政策+保险+服务”模式,配套“过程管理+转化评估”服务,减轻企业专利转化“不敢转”“没钱转”的顾虑。
投保该项保险后,企业在引入高校院所的专利进行转化的过程中,经政府有关部门或保单中约定的第三方机构认定失败的,保险机构赔付被保险人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投入的材料、人员工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咨询评估等费用,有效降低企业“试错成本”。
当前,该项保险单笔保费在一万元至几万元不等。保险公司按照企业选择的投保限额调整保费系数,再匹配市、区两级财政专项保费补贴政策后,预计保障额度能放大到50倍至100倍。
现场签约的两份保单,核定保费均为1.5万元。“享受财政专项保费补贴政策后,我们企业实际只需付1500元,保障额度能有10万元。”宁波奉化赛诺欧液压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这意味着,若在专利产业化过程中未转化成功,企业最高可获赔10万元。
此外,根据投保企业所在地奉化区的发明专利产业化奖补政策,企业自行研发或从高校院所等转让的发明专利转化成功,且产业化对应的专利销售额达300万元及以上的,每个项目能获得最高10万元的补助;若转化失败,则可以得到保险对应的损失补偿,相当于企业转化专利有了“双保险”。
“该保险产品的落地,是通过市场化机制破解专利转化堵点、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保险+服务’模式,通过金融创新助力打通专利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宁波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处相关负责人说。(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金宇涵通讯员魏雅绮王楚琳)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