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
赤脚踏入万年晶花池拍照!专家:遭破坏后基本不可逆
2025-05-01 21:04:17 稿源: 央广网  

  近日,贵州遵义道真县奥陶纪洞穴内,女子赤脚进入晶花池拍摄视频后发布在网络平台,引发关注。

相关视频截图

  当事人回应

  当事人陈女士称,事发4月7日,自己是当地招商引资的客商,过去做开发前采,目前已经是第4次进入,所在的团队进入晶花池区域前均已脱鞋行走。

相关视频截图

  专家:洞穴遭到破坏后

  基本不可逆

  据了解,事发晶花池位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奥陶纪白云岩山脉深处,是当地在建设一条为农业灌溉开凿的引水涵洞时所发现的,洞穴位于4.8亿年前形成的奥陶纪地层,水质纯净,被专家称为“洞穴沉积物基因库”。

  洞内数万平方米的洞厅高达100余米,水滴在下坠过程中,雾化成富含碳酸氢钙的“气溶胶”,微小的水滴在石笋、洞底凝结,形成了千奇百怪的石花、石枝、石葡萄、石珊瑚等,形成“雾化沉积”奇观。这种“雾化沉积”现象全球仅存数例,堪称喀斯特地貌的巅峰之作,非常震撼。

探险队员在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洞穴内科考。新华社发

探险队员发现洞内的“云朵石”景观。新华社发

  对于赤脚进入晶花池拍照的行为是否会对其造成破坏,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教授蒋玺告诉记者,拍照时打光对晶花池的影响很小,但赤脚可能会让人体带入的油脂和微生物将池水多年形成的化学平衡被打破。“洞穴内的水环境多年来已经形成了独有的平衡,容易被外来的扰动所打破。”蒋玺说道。

  “保护和开发历来都是很矛盾的事情。”蒋玺建议,要在科学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做到对自然的最少侵犯,目前最好就是将洞穴隔离起来。需要进行的科考研究,应提前做好评估,并全身防护,同时有计划地进入。

  “晶花池是十分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但又十分脆弱,在目前的条件下不宜开发。”蒋玺表示,后续当地是否可以考虑在洞穴的周围,通过3D扫描的方式,把数据完整地测量出来,再用VR呈现,让大家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把洞穴的发展过程用图片、动画展示出来,便于公众更好地探知自然。

  另有专家表示,洞穴遭到破坏后基本不可逆。

  当地回应

  当地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洞穴已彻底封闭并加以保护,事情均在核实处理当中,会及时给予答复。同时,也希望有关人士提供更多保护建议。

  综合央广网贵州频道、极目新闻、新华社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赤脚踏入万年晶花池拍照!专家:遭破坏后基本不可逆

稿源: 央广网 2025-05-01 21:04:17

  近日,贵州遵义道真县奥陶纪洞穴内,女子赤脚进入晶花池拍摄视频后发布在网络平台,引发关注。

相关视频截图

  当事人回应

  当事人陈女士称,事发4月7日,自己是当地招商引资的客商,过去做开发前采,目前已经是第4次进入,所在的团队进入晶花池区域前均已脱鞋行走。

相关视频截图

  专家:洞穴遭到破坏后

  基本不可逆

  据了解,事发晶花池位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奥陶纪白云岩山脉深处,是当地在建设一条为农业灌溉开凿的引水涵洞时所发现的,洞穴位于4.8亿年前形成的奥陶纪地层,水质纯净,被专家称为“洞穴沉积物基因库”。

  洞内数万平方米的洞厅高达100余米,水滴在下坠过程中,雾化成富含碳酸氢钙的“气溶胶”,微小的水滴在石笋、洞底凝结,形成了千奇百怪的石花、石枝、石葡萄、石珊瑚等,形成“雾化沉积”奇观。这种“雾化沉积”现象全球仅存数例,堪称喀斯特地貌的巅峰之作,非常震撼。

探险队员在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洞穴内科考。新华社发

探险队员发现洞内的“云朵石”景观。新华社发

  对于赤脚进入晶花池拍照的行为是否会对其造成破坏,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教授蒋玺告诉记者,拍照时打光对晶花池的影响很小,但赤脚可能会让人体带入的油脂和微生物将池水多年形成的化学平衡被打破。“洞穴内的水环境多年来已经形成了独有的平衡,容易被外来的扰动所打破。”蒋玺说道。

  “保护和开发历来都是很矛盾的事情。”蒋玺建议,要在科学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做到对自然的最少侵犯,目前最好就是将洞穴隔离起来。需要进行的科考研究,应提前做好评估,并全身防护,同时有计划地进入。

  “晶花池是十分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但又十分脆弱,在目前的条件下不宜开发。”蒋玺表示,后续当地是否可以考虑在洞穴的周围,通过3D扫描的方式,把数据完整地测量出来,再用VR呈现,让大家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把洞穴的发展过程用图片、动画展示出来,便于公众更好地探知自然。

  另有专家表示,洞穴遭到破坏后基本不可逆。

  当地回应

  当地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洞穴已彻底封闭并加以保护,事情均在核实处理当中,会及时给予答复。同时,也希望有关人士提供更多保护建议。

  综合央广网贵州频道、极目新闻、新华社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