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记者 王嘉彬 廖惠兰 通讯员 张滔
“来了,来了,我上电视啦!”
今晚(5月1日),在中交二航局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项目部内,百余名建设者围坐在大屏前等候着央视的“五一”晚会。
宁波文艺精品歌曲《海中央》MV,作为特别节目在晚会中登场。
这首歌以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建设者为原型,用3分18秒的镜头语言和音乐叙事,将世界最长跨海高铁大桥背后的400多个日夜的坚守与壮阔,凝练成献给劳动者的时代赞歌。

央视舞台上,他们是主角
歌曲《海中央》的主角,就是这100名日夜守候在海中央——杭州湾海域之上,建设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的工友们。
这是他们第一次以“主角”身份登上国家级舞台。
“谁在敲醒海中央,立起钢铁脊梁;谁在挥毫海中央,一轮青春朝阳……”
当熟悉的歌词响起,有人举起手机记录,有人红了眼眶,更多人随着节奏轻声哼唱。
他们是亲历者,在这片辽阔的海域落下钉子、和海“拼搏”的人。
“我女儿今晚也守在电视机前看!感谢社会对我们的关心,这个劳动节很暖心,把我们‘最帅’的身影留下!”项目部的姚腾龙说,等通桥了,要带女儿来拍照。
“住在海上,吃在海上,梦留在海上,爱在海上,情在海上,扎根在海上……”《海中央》MV的拍摄经历让许多工友难忘,几乎也是这些一线工人的日常写照。
来自四川的杨成政对“住在海上”感触最深。“刚开始接受不了海腥味,现在不闻着这味反而睡不踏实。”

向海而歌,致敬平凡之光
《海中央》这首歌曲的诞生,源于一场“双向奔赴”。
去年,宁波春晚总导演邹建红在采风中得知,这群驻扎杭州湾海域的建设者已在此奋战多年,其故事与宁波原创音乐力量碰撞出火花。
2025年宁波春晚的舞台,《海中央》首次亮相,歌曲通过展现项目建设者们日常工作与生活场景,纵览大国工程背后的艰辛与不易。
节目也特别邀请到了大桥一线建设者共唱建设之歌,节目播出后反响热烈。
“3月初,宁波春晚总导演邹建红联系到我,告诉我们有机会上央视。”中交二航局4标党委副书记张滔告诉记者,从那时起就开始酝酿这个片子,“工友们也很振奋,一听到能当回主角,都跃跃欲试。”
说干就干,在多日的谋划后,4月21日正式开拍。

短短5天拍摄期内,工友们在不耽误工期的前提下化身“影帝”,用质朴的镜头语言还原了“与风浪为伴,以星月引航”的日常:绑扎钢筋、操作塔吊、深夜值守……
今年3月份,歌曲《海中央》入选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献礼典藏“百年百首歌”,收录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献礼典藏《我们的歌声》一书中,是浙江省唯一一首入选的歌曲。
歌曲聚焦通苏嘉甬高铁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建设,用音符解构世界首个跨海铁路大桥的建造密码。
该作品开创性地将工程美学融入音乐创作,将大桥的4863根桩基转化为旋律起伏,充分展示了建设者们以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智慧,创造了5项世界第一。这不仅是工程的奇迹,更是中国基建实力的有力见证。
夜色中的杭州湾,打桩声依旧轰鸣,与《海中央》的旋律交响成这个“五一”最动人的海上“乐章”。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