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姓村村景。通讯员供图
“平安巡防活动通常周二发布,这都周三了,怎么还没有看到呢?”日前,记者在慈溪桥头镇五姓村采访时,碰到村民李秋月,她正不断刷新文明实践平台“群治分”首页。
每周,李秋月都会和几十名村民组成巡查队,对全村进行“大检查”,捡拾垃圾、排查安全隐患等。“平台里发布的志愿活动很火,名额靠抢。”作为“群治分”的忠实粉丝,李秋月参与活动几乎全勤。
打开“群治分”,在线学习、志愿服务、文明监督等活动丰富多样,村民每参与一场活动可积10分或20分,积分可用来兑换生活用品、医疗服务、信用贷款等。
“虽然我们村村民的整体文明素质较高,然而几年前,大伙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却不是很高。”村党委书记毛佳文说,过去参加村里活动的,来来回回就是那几张熟悉的面孔。

村民在开展清爽行动。
如何让“少数人”变成“大多数人”?2020年,五姓村开始推行“桥头分”,也就是“群治分”的前身。
让村民“唱主角”,首先得把他们“请上台”。对此,村里打出“组合拳”: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让大家尝到“甜头”;量身定制个人二维码,网格员帮助录入活动参与和积分信息,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村民也能参与到村庄建设中来。
随着平台的推广,参加村里活动的不再只是那几张老面孔,先用者带动后用者,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报名。“我是最早一批用户,还曾当过环境美化、光盘行动的发起人呢!”56岁的孙景芬笑着展示手机里的活动记录。
村民在参与活动时发现,这其实是大家聚在一起交流的好机会。于是,参与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日积月累,一场由外而内的改变悄然发生:村民在共建中共享家园美好,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参加清爽行动时,明明是在我面前的垃圾,刚要去捡却被其他人抢先捡走。”村民何伟庆面带笑意地说。

五姓村文明廊。
现在,村民参加家园建设不仅仅是为了积分,让村庄变得更美好成为他们内心的责任。
“停车场旁边的绿化带是村民自愿认领管护的,大家主动承担拔草、修剪任务,门前屋后的杂草地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妥善整治。”毛佳文由衷高兴,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群治分”,改变的不仅是村容村貌,还有村民积极向上的精气神。
记者手记
美好家园建设,是一场人人参与的“长跑”,需要内生动力持续赋能。
五姓村通过文明实践积分制撬动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更多人从村庄建设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当志愿活动变成“香饽饽”,文明理念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村民的生活,促成洁净美丽、邻里和睦等可感可触的变化。
正如许多村民所言,大家已不再仅仅为了积分,而是出于对村庄建设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而这,正是家园共建的内生动力。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徐丽敏 通讯员蔡芳洁 赵敏敏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