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如何让这里的夜生活 不止晚上8点半?
2025-06-30 06:43:16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鱼灯《自由之跃》。记者张晓曦摄

  江南的夜色通常在晚上8点半后习惯性归于沉寂,但是,6月28日的象山石浦古城,到了晚上10点多依然人声鼎沸——

  万千鱼灯将海峡广场幻化为流动的星河,传统渔歌的旋律在咸湿海风中流淌,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与澳大利亚、泰国等国的国际友人共同见证了一场渔港的“白夜奇境”——“去石浦看鱼灯·古城夜游季”正式拉开帷幕。

  这一刻,“渔光之城”石浦向“八点半魔咒”发起了无声挑战。

石浦夜游。

  古城不眠夜

  鱼灯点亮文化基因新表达

  当日晚上7点18分,当《鱼跃新生》的巨型鱼灯在夜幕中倏然绽放,与环绕广场的渔灯连成璀璨星河,一场突破时空的“对话”已然开启。水幕中《勇立潮头》的光影晕染出惊涛骇浪,渔灯舞者踏浪而来,古铜色面庞在灯火映照下,仿佛将百年渔火重燃于今宵。众人振臂,“城主”鸣锣,飞火流星点燃“飞天鳌鱼灯”——这一夜,石浦将赖以生存的古老“渔火”淬炼成直抵人心的现代奇观。

  石浦古城由此变身为一座无界的沉浸剧场。

  江心街上,竹骨绢面的鱼灯如活物游弋,“渔灯万点映海天”的诗意从纸面跃入现实。碗行街、中街两侧,“台阶密如麻”的古老肌理被漫天星宿般的鱼灯温柔唤醒,国风乐队的琵琶古筝与海浪声共鸣,海味夜市的烟火气里,炸虾饼的金黄酥脆与渔光咖啡的醇香交织——传统渔港的生命力,在光影、声浪与滋味的交响中焕然一新。

  历史更以可感的方式在街巷间“复活”:明制衣冠的戚家军发放粮票,锦衣卫执行神秘任务,赶考书生与蟹兵蟹将斗智斗勇。在瓮城,火舞艺人手中的火焰划破夜空,非遗生活馆内,游客与宁波市级非遗传承人包基勤共编渔网、扎制鱼灯,亲手触摸“以网为纸,以线为墨”的古老智慧。

68号民宿的聚美食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记者张晓曦摄

  年轻力破局古城焕新的核心密码

  在非遗馆的院落里,有一组名叫《自由之跃》的鱼灯作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师的聚焦——由各色鱼灯组成的鱼群争相跃起,正奋力冲破渔网的束缚。

  而这似乎也与当下石浦文旅的求索相吻合——挣脱传统桎梏,跃向开阔天空。

  早在20年前便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石浦渔港深知,让年轻人成为文化传承的“主理人”,才是破局夜经济与未来发展的核心引擎。

  “要让年轻人喜欢并传承渔港文化,必须由他们参与、主导。”象山县旅游集团副总经理宋丽娜道出关键。石浦古城正通过多元模式吸引年轻创客:打造合伙人共创机制,品牌店、直营店、联营店、加盟店如雨后春笋,为创意提供生长的沃土。短短50余天,“五一”后的石浦便涌现出蝶醒咖啡、游礼象山、渔港礼物等一批现象级新业态。

  蝶醒咖啡的主理人杨鑫凯是石浦本地人,从小和父母移居广东。这位曾驾车在32个月环游大半个中国、传播蝴蝶文化的青年,在驾车回到家乡看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打拼时,他才幡然醒悟,家乡才是流浪蝴蝶的归宿,于是,便有了古城里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蝶醒咖啡”。而非遗馆内的“游礼象山”则用00后的奇思妙想,将蛏子、皮皮虾等石浦人的家常海鲜转化为承载职场情绪的文创符号,让年轻人在熟悉的海味中找到情感共鸣与松弛感。

  当然,石浦的年轻化叙事,远非简单的年龄标签。在这座古城的新生浪潮中,从60后、70后到90后、00后,不同年龄阶段的创意新锐共同构成了独特的代际熔炉。

  比如古城68号民宿主尤晓阳提倡“聚文化”,以家庭聚、战友聚、同学聚、同族聚,使他的民宿和茶馆成了中年人的聚集地。去年刚刚回归石浦,在古城开出民族服饰创研基地的红帮裁缝第三代传人张敏,就用美轮美奂的一片式旗袍聚集起了一大帮爱美的女士,那种旅游期间淘到宝、交到朋友的惊喜让她有了许多回头客……

  这些主理空间,已超越单纯的消费场所,成为文化再创造与社群联结的孵化器,他们将个人叙事与在地文化基因编织成全新的石浦故事。

海夜叉看着火舞艺人玩火。通讯员供图

  全域夜未央

  万物皆可游,处处是美景

  石浦的夜经济雄心远不止于古城一隅。这场从6月28日起为期百日、跨越夏秋的夜游季,将狂欢的半径拓展至整个环石浦港,更像是一封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邀请函。

  从7月1日开始的中国海洋渔文化馆的海洋探索研学,到7月5日推出的渔人码头“啤酒节”的龙虾狂欢;从7月12日“夜宴环港游”的海上音乐派对与现钓海鲜盛宴,到同期中国渔村《潮启渔城》的沙场马战与野性热舞;直至檀头山岛滩涂赶海、沙滩观星露营……百余项活动次第铺陈,构建出一幅“万物皆可游、处处是场景”的全域夜游图景。

  正在紧锣密鼓筹备的石浦古城二期,更以“艺术性、国际范”为坐标,预告着这座渔港的无限可能。环石浦港的夜游将不止于晚上8点半的物理时间,而是以文化为灵魂,年轻力共创为引擎,全域为舞台,将资源、场景、空间、意境等元素融合,满足游客情绪价值,促进消费。

  石浦这座渔光之城想拥抱的不仅仅是游客,更是有年轻力、有创造力的你。

  记者张晓曦通讯员卢炳珠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如何让这里的夜生活 不止晚上8点半?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6-30 06:43:16

鱼灯《自由之跃》。记者张晓曦摄

  江南的夜色通常在晚上8点半后习惯性归于沉寂,但是,6月28日的象山石浦古城,到了晚上10点多依然人声鼎沸——

  万千鱼灯将海峡广场幻化为流动的星河,传统渔歌的旋律在咸湿海风中流淌,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与澳大利亚、泰国等国的国际友人共同见证了一场渔港的“白夜奇境”——“去石浦看鱼灯·古城夜游季”正式拉开帷幕。

  这一刻,“渔光之城”石浦向“八点半魔咒”发起了无声挑战。

石浦夜游。

  古城不眠夜

  鱼灯点亮文化基因新表达

  当日晚上7点18分,当《鱼跃新生》的巨型鱼灯在夜幕中倏然绽放,与环绕广场的渔灯连成璀璨星河,一场突破时空的“对话”已然开启。水幕中《勇立潮头》的光影晕染出惊涛骇浪,渔灯舞者踏浪而来,古铜色面庞在灯火映照下,仿佛将百年渔火重燃于今宵。众人振臂,“城主”鸣锣,飞火流星点燃“飞天鳌鱼灯”——这一夜,石浦将赖以生存的古老“渔火”淬炼成直抵人心的现代奇观。

  石浦古城由此变身为一座无界的沉浸剧场。

  江心街上,竹骨绢面的鱼灯如活物游弋,“渔灯万点映海天”的诗意从纸面跃入现实。碗行街、中街两侧,“台阶密如麻”的古老肌理被漫天星宿般的鱼灯温柔唤醒,国风乐队的琵琶古筝与海浪声共鸣,海味夜市的烟火气里,炸虾饼的金黄酥脆与渔光咖啡的醇香交织——传统渔港的生命力,在光影、声浪与滋味的交响中焕然一新。

  历史更以可感的方式在街巷间“复活”:明制衣冠的戚家军发放粮票,锦衣卫执行神秘任务,赶考书生与蟹兵蟹将斗智斗勇。在瓮城,火舞艺人手中的火焰划破夜空,非遗生活馆内,游客与宁波市级非遗传承人包基勤共编渔网、扎制鱼灯,亲手触摸“以网为纸,以线为墨”的古老智慧。

68号民宿的聚美食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记者张晓曦摄

  年轻力破局古城焕新的核心密码

  在非遗馆的院落里,有一组名叫《自由之跃》的鱼灯作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师的聚焦——由各色鱼灯组成的鱼群争相跃起,正奋力冲破渔网的束缚。

  而这似乎也与当下石浦文旅的求索相吻合——挣脱传统桎梏,跃向开阔天空。

  早在20年前便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石浦渔港深知,让年轻人成为文化传承的“主理人”,才是破局夜经济与未来发展的核心引擎。

  “要让年轻人喜欢并传承渔港文化,必须由他们参与、主导。”象山县旅游集团副总经理宋丽娜道出关键。石浦古城正通过多元模式吸引年轻创客:打造合伙人共创机制,品牌店、直营店、联营店、加盟店如雨后春笋,为创意提供生长的沃土。短短50余天,“五一”后的石浦便涌现出蝶醒咖啡、游礼象山、渔港礼物等一批现象级新业态。

  蝶醒咖啡的主理人杨鑫凯是石浦本地人,从小和父母移居广东。这位曾驾车在32个月环游大半个中国、传播蝴蝶文化的青年,在驾车回到家乡看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打拼时,他才幡然醒悟,家乡才是流浪蝴蝶的归宿,于是,便有了古城里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蝶醒咖啡”。而非遗馆内的“游礼象山”则用00后的奇思妙想,将蛏子、皮皮虾等石浦人的家常海鲜转化为承载职场情绪的文创符号,让年轻人在熟悉的海味中找到情感共鸣与松弛感。

  当然,石浦的年轻化叙事,远非简单的年龄标签。在这座古城的新生浪潮中,从60后、70后到90后、00后,不同年龄阶段的创意新锐共同构成了独特的代际熔炉。

  比如古城68号民宿主尤晓阳提倡“聚文化”,以家庭聚、战友聚、同学聚、同族聚,使他的民宿和茶馆成了中年人的聚集地。去年刚刚回归石浦,在古城开出民族服饰创研基地的红帮裁缝第三代传人张敏,就用美轮美奂的一片式旗袍聚集起了一大帮爱美的女士,那种旅游期间淘到宝、交到朋友的惊喜让她有了许多回头客……

  这些主理空间,已超越单纯的消费场所,成为文化再创造与社群联结的孵化器,他们将个人叙事与在地文化基因编织成全新的石浦故事。

海夜叉看着火舞艺人玩火。通讯员供图

  全域夜未央

  万物皆可游,处处是美景

  石浦的夜经济雄心远不止于古城一隅。这场从6月28日起为期百日、跨越夏秋的夜游季,将狂欢的半径拓展至整个环石浦港,更像是一封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邀请函。

  从7月1日开始的中国海洋渔文化馆的海洋探索研学,到7月5日推出的渔人码头“啤酒节”的龙虾狂欢;从7月12日“夜宴环港游”的海上音乐派对与现钓海鲜盛宴,到同期中国渔村《潮启渔城》的沙场马战与野性热舞;直至檀头山岛滩涂赶海、沙滩观星露营……百余项活动次第铺陈,构建出一幅“万物皆可游、处处是场景”的全域夜游图景。

  正在紧锣密鼓筹备的石浦古城二期,更以“艺术性、国际范”为坐标,预告着这座渔港的无限可能。环石浦港的夜游将不止于晚上8点半的物理时间,而是以文化为灵魂,年轻力共创为引擎,全域为舞台,将资源、场景、空间、意境等元素融合,满足游客情绪价值,促进消费。

  石浦这座渔光之城想拥抱的不仅仅是游客,更是有年轻力、有创造力的你。

  记者张晓曦通讯员卢炳珠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