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古村新韵 箬岙有戏
2025-06-30 07:04: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专题】人文乡村行

  潮汐千年朝古庙,溪山九曲抱深村。

  藏在蜿蜒山势怀抱中的宁海县一市镇箬岙村,民风淳朴、山清水秀,至今已有600余年建村历史。

  近年来,箬岙村深挖古村文化资源,通过艺术与乡村双向融合,焕发勃勃生机。

  今年5月,2024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典型案例名单公布,箬岙村《以艺术新动力焕发古村新活力》榜上有名,为宁波唯一。

  文脉寻根,古村焕新颜

  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因地处山岙且箬竹丛生,故称箬岙。有竹枝词描绘村落风光:“西矗双峰大小尖,蜿蜒龙下霭人烟。面南一带山屏列,中有萦回九曲泉。”

  亦渔亦耕、亦读亦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就了箬岙富庶之地。

  行走在箬岙村,一座座曾经的“深宅大院”亦可见当年的繁华。高大的门楼、精美的石窗……这里是一本讲述浙东民居的古书,是一曲烟霞风雨代代相传的民歌,也是一首用砖石泥木写成的古诗。

  “箬岙村之前有1座古庙、1处宗祠、5处书院和9座清代的宅院,大部分保存完好。”该村党支部书记褚为东说,村里在2016年对每一处传统建筑、每一项非遗进行收集整理,同时清理倒塌的老房子,对褚氏宗祠、近智堂等年久失修的古建筑进行维修。

  同年,箬岙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宁波市第三批历史文化古村,并将下拨的古建筑保护资金用于荷花池、太婆坛和近勇堂的维护、重建,古村焕发勃勃生机,古建筑迎来新生。

  历史上,箬岙村因海而兴,村口即原来的一市港。因为富庶且临海,为了抵御海上匪寇侵扰,箬岙村形成独特的海防文化。“如今,我们尝试深挖海防文化,希望从传统建筑中汲取灵感,力求做到村庄建设和谐化、在地化。”褚为东说。

  艺术赋能,古村奏新曲

  曾经,箬岙村多处老屋空置,年轻人纷纷外出。如今,村中引入社会资本打造愈境民宿;将十余间废旧棚屋微改精提,变身时尚咖啡吧;整合艺术类项目,建成古樟广场、民宿周边文化广场、艺术菜园等一系列文化艺术空间……

  为进一步提升古村文化内涵与艺术气息,箬岙村邀请了一批专业团队参与打造艺术空间。

  近年来,依托传统渔耕文化与褚氏家风,箬岙村将原有的植桂书舍改造为褚遂良书画院。该书画院集会谈、展览等功能于一体,多次举办书画活动及村民文艺类活动,成为箬岙村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箬岙村又借力全国大学生联合毕业设计活动,设计了一系列文创作品,如枇杷花、枇杷膏、箬岙酒、箬岙饼等,这些文创作品不仅展现了箬岙村的特色文化,还提升了村庄的文化艺术软实力。

  艺术乡建的深层变革,还在于唤醒村民的文化自觉。

  去年,省级文化特派员任天带领学生来到箬岙村。“箬岙的乡村文化资源相当丰富,但大多处于‘蒙尘’的状态,如何因地制宜挖掘这里的特色文化,融入艺术装置的搭建,有许多文章可做。”任天说。

  “对村子的保护不应只借助外力,更需要挖掘乡村的内生动力。”任天的想法得到了褚为东的大力支持。村里的竹匠、石匠、木匠、泥瓦匠、画师等传统手工艺匠人都觉得“老手艺有了用武之地”。

  如今,箬岙村开设了首个以文旅为主题的共富工坊——“箬岙三宝共富工坊”,集农民手工艺技能培训、手工艺研学体验,以及箬岙酒、箬岙饼、枇杷膏等土特产展销于一体,成为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

  以艺术为笔,以文化为墨,箬岙村正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属于自己的绚丽图景,让古韵与新风在这里交织,吸引着八方来客探寻它的独特魅力。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龚旭琪通讯员周率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古村新韵 箬岙有戏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5-06-30 07:04:00

  潮汐千年朝古庙,溪山九曲抱深村。

  藏在蜿蜒山势怀抱中的宁海县一市镇箬岙村,民风淳朴、山清水秀,至今已有600余年建村历史。

  近年来,箬岙村深挖古村文化资源,通过艺术与乡村双向融合,焕发勃勃生机。

  今年5月,2024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典型案例名单公布,箬岙村《以艺术新动力焕发古村新活力》榜上有名,为宁波唯一。

  文脉寻根,古村焕新颜

  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因地处山岙且箬竹丛生,故称箬岙。有竹枝词描绘村落风光:“西矗双峰大小尖,蜿蜒龙下霭人烟。面南一带山屏列,中有萦回九曲泉。”

  亦渔亦耕、亦读亦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就了箬岙富庶之地。

  行走在箬岙村,一座座曾经的“深宅大院”亦可见当年的繁华。高大的门楼、精美的石窗……这里是一本讲述浙东民居的古书,是一曲烟霞风雨代代相传的民歌,也是一首用砖石泥木写成的古诗。

  “箬岙村之前有1座古庙、1处宗祠、5处书院和9座清代的宅院,大部分保存完好。”该村党支部书记褚为东说,村里在2016年对每一处传统建筑、每一项非遗进行收集整理,同时清理倒塌的老房子,对褚氏宗祠、近智堂等年久失修的古建筑进行维修。

  同年,箬岙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宁波市第三批历史文化古村,并将下拨的古建筑保护资金用于荷花池、太婆坛和近勇堂的维护、重建,古村焕发勃勃生机,古建筑迎来新生。

  历史上,箬岙村因海而兴,村口即原来的一市港。因为富庶且临海,为了抵御海上匪寇侵扰,箬岙村形成独特的海防文化。“如今,我们尝试深挖海防文化,希望从传统建筑中汲取灵感,力求做到村庄建设和谐化、在地化。”褚为东说。

  艺术赋能,古村奏新曲

  曾经,箬岙村多处老屋空置,年轻人纷纷外出。如今,村中引入社会资本打造愈境民宿;将十余间废旧棚屋微改精提,变身时尚咖啡吧;整合艺术类项目,建成古樟广场、民宿周边文化广场、艺术菜园等一系列文化艺术空间……

  为进一步提升古村文化内涵与艺术气息,箬岙村邀请了一批专业团队参与打造艺术空间。

  近年来,依托传统渔耕文化与褚氏家风,箬岙村将原有的植桂书舍改造为褚遂良书画院。该书画院集会谈、展览等功能于一体,多次举办书画活动及村民文艺类活动,成为箬岙村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箬岙村又借力全国大学生联合毕业设计活动,设计了一系列文创作品,如枇杷花、枇杷膏、箬岙酒、箬岙饼等,这些文创作品不仅展现了箬岙村的特色文化,还提升了村庄的文化艺术软实力。

  艺术乡建的深层变革,还在于唤醒村民的文化自觉。

  去年,省级文化特派员任天带领学生来到箬岙村。“箬岙的乡村文化资源相当丰富,但大多处于‘蒙尘’的状态,如何因地制宜挖掘这里的特色文化,融入艺术装置的搭建,有许多文章可做。”任天说。

  “对村子的保护不应只借助外力,更需要挖掘乡村的内生动力。”任天的想法得到了褚为东的大力支持。村里的竹匠、石匠、木匠、泥瓦匠、画师等传统手工艺匠人都觉得“老手艺有了用武之地”。

  如今,箬岙村开设了首个以文旅为主题的共富工坊——“箬岙三宝共富工坊”,集农民手工艺技能培训、手工艺研学体验,以及箬岙酒、箬岙饼、枇杷膏等土特产展销于一体,成为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

  以艺术为笔,以文化为墨,箬岙村正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属于自己的绚丽图景,让古韵与新风在这里交织,吸引着八方来客探寻它的独特魅力。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龚旭琪通讯员周率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