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记者 黄银凤 通讯员 陈燕 张雅雯 实习生 应宁怡
宁波,这座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历史名城,在这个火红的七月再次成为人们追寻革命记忆的精神高地。
今年“七一”,宁波市以“追寻红色印记,致敬不朽丰碑”为主题,推出了一系列革命文物研学活动和展览展示,披露了“四普”新发现的一批重要的革命文物,旨在通过革命文物讲述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红色热土:宁波的革命印记
宁波革命史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漫的革命征途中,涌现了一大批代表时代先进性的优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和珍贵的革命旧址遗迹。
目前宁波全市已公布98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853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它们犹如一座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静静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革命文物,宁波市近年来开展了革命文物调查研究项目,首次全面系统摸清了全市革命文物的家底,并编制完成了《宁波市革命文物调查研究报告》。同时,通过数字化信息采集及建档项目,完成了17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数字保护工程,初步建立了全市革命文物专题数据库,为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鄞州红色研学线:7个革命文物打卡点等你参观
为推动红色基因的传承,今年“七一”,鄞州区文保中心在对“四普”成果梳理的基础上,推出了红色主题研学线,推荐了7个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沙氏宗祠。
其中,沙氏宗祠(中共沙村支部旧址)位于塘溪镇沙村,这座飞檐翘角的传统四合院,不仅见证了宁波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更在2004年修缮时意外发现了农会斗争的珍贵文物,为研究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提供了实物佐证。

山岩岭农会旧址。
山岩岭农会旧址位于咸祥镇里蔡村,是浙江省第一批革命文物。这座饱经风霜的清末建筑,在1926年见证了浙东地区共产党领导农民武装反抗的第一枪。如今,经过精心修缮的旧址已变身为陈列馆,继续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和丰纱厂旧址。
和丰纱厂旧址位于江东北路,是浙江省第二批革命文物。1926年,和丰纱厂爆发了震惊宁波的“六月工潮”,这是宁波工人在党的领导下第一次有组织的罢工斗争,推动了宁波总工会的诞生。

冠英村陈氏宗祠。
观音庄陈氏宗祠(中共浙东临时特别委员会旧址)位于云龙镇冠英村,是抗战初期中共浙东临时特别委员会成立和进行抗日救亡活动的地方。这里曾是浙东抗日救亡运动的发源地,现被活化利用为文化礼堂。

蔡氏宗祠。
潘火桥蔡氏宗祠(宁波市地下党第二支部旧址)位于潘火街道,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42年,中共潘火桥支部在此成立,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白鹘桥。
白鹘桥(侵华日军宁波投降处)位于兴宁路白鹤新村,是浙江省第一批革命文物。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侵占宁波的日军在此正式签降,标志着宁波抗战的胜利。

凤溪文化礼堂。
凤溪文化礼堂位于东吴镇勤勇村,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文物。这座礼堂建于1978年,见证了勤勇村作为“农业学大寨”和新农村建设典范的光辉历史。
这些镌刻着红色记忆的文物建筑,正敞开怀抱,等待着人们前来探寻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四普”新发现:革命文物的新篇章
随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深入开展,一批重要的革命文物陆续被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宁波红色资源。
其中,谭启龙来姚工作居住处位于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是1943年谭启龙率中共浙东区委机关驻地的寓所。这里不仅是革命历史的见证,也是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

谭启龙来姚工作居住处。
青峙岭碉堡群位于北仑区,是抗战时期宁波人民为抵抗日寇而修建的防御工事。碉堡内还留有俄文题记,见证了那段烽火岁月。
冯定故居位于江北区慈城镇,是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冯定的故居。现辟为冯定纪念馆,通过丰富的展陈和互动体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冯定故居。
七七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慈溪,是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胡文坤、胡尧德、胡生炎、罗先朝、胡永连、胡楚标、胡明龙七位烈士而建。这座纪念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这个“七一”,让我们循着这些红色印记,在青砖黛瓦间聆听历史的回声,在斑驳弹痕前感悟信仰的力量,让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每个人的心中。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