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李惠利故居陈列提升工程收尾 防雷设备、老物件捐赠纷至沓来
2025-07-30 20:26: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捐赠仪式现场。

  甬派客户端记者 黄银凤 实习生 应宁怡 通讯员 陈燕

  今天(7月30日),李惠利故居防雷设备捐赠仪式在鄞州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举办。记者了解到,李惠利故居陈列馆近期还陆续收到了多批珍贵老物件捐赠。

  科技护航:无源等离子抗雷设备落户故居

  捐赠仪式上,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无源等离子抗雷技术的创新性。该技术颠覆了传统“引雷入地”的防雷模式,通过提前破坏雷击形成的“导火索”,实现主动预防。其无高热、无剧烈放电的特点,尤其适合古建筑保护,既避免安装过程对建筑的破坏,也不会给古建筑带来额外负担。

励小捷参观李惠利故居。

  在李惠利故居参观时,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咨询委员会主任励小捷表示:“这不仅是一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实践,也将为全国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提供可复制的‘宁波经验’。”

  历史回响:老物件讲述李惠利与家乡的深情

  记者了解到,随着陈列布展工程接近尾声,李惠利故居近期迎来多批具有纪念意义的捐赠品。

  比如,李惠利医院捐赠的心脏手术器械和院徽、李惠利中学首任校长董五川与该小学原校长伊阳捐赠的英纳格手表,以及30年前的中学作业本,生动展现了李惠利捐资兴学的深远影响。

  志愿者捐赠的华明行开表器、上世纪40年代上海华明利记钟表行发票及上世纪50年代香港华明行日历信封,再现了李惠利“钟表大王”的创业历程。

市民朱永礽捐赠沈元发书法折扇。

  市民朱永礽捐赠的沈元发书法折扇,题有“惠利乡井 造福桑梓”,成为李惠利捐资助学的珍贵物证。

  故居新生:从迁建保护到文化驿站

  李惠利故居始建于民国,历经粮仓、维修、迁建等阶段,2019年完成迁建后于2023年开放,并打造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驿站。

李惠利故居。

  2025年,李惠利故居开展陈列布展提升工程。此次防雷设备的引入与老物件的充实,不仅提升了故居的预防性保护能力,更通过实物与科技的结合,让历史故事可触可感。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李惠利故居陈列提升工程收尾 防雷设备、老物件捐赠纷至沓来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7-30 20:26:00

捐赠仪式现场。

  甬派客户端记者 黄银凤 实习生 应宁怡 通讯员 陈燕

  今天(7月30日),李惠利故居防雷设备捐赠仪式在鄞州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举办。记者了解到,李惠利故居陈列馆近期还陆续收到了多批珍贵老物件捐赠。

  科技护航:无源等离子抗雷设备落户故居

  捐赠仪式上,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无源等离子抗雷技术的创新性。该技术颠覆了传统“引雷入地”的防雷模式,通过提前破坏雷击形成的“导火索”,实现主动预防。其无高热、无剧烈放电的特点,尤其适合古建筑保护,既避免安装过程对建筑的破坏,也不会给古建筑带来额外负担。

励小捷参观李惠利故居。

  在李惠利故居参观时,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咨询委员会主任励小捷表示:“这不仅是一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实践,也将为全国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提供可复制的‘宁波经验’。”

  历史回响:老物件讲述李惠利与家乡的深情

  记者了解到,随着陈列布展工程接近尾声,李惠利故居近期迎来多批具有纪念意义的捐赠品。

  比如,李惠利医院捐赠的心脏手术器械和院徽、李惠利中学首任校长董五川与该小学原校长伊阳捐赠的英纳格手表,以及30年前的中学作业本,生动展现了李惠利捐资兴学的深远影响。

  志愿者捐赠的华明行开表器、上世纪40年代上海华明利记钟表行发票及上世纪50年代香港华明行日历信封,再现了李惠利“钟表大王”的创业历程。

市民朱永礽捐赠沈元发书法折扇。

  市民朱永礽捐赠的沈元发书法折扇,题有“惠利乡井 造福桑梓”,成为李惠利捐资助学的珍贵物证。

  故居新生:从迁建保护到文化驿站

  李惠利故居始建于民国,历经粮仓、维修、迁建等阶段,2019年完成迁建后于2023年开放,并打造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驿站。

李惠利故居。

  2025年,李惠利故居开展陈列布展提升工程。此次防雷设备的引入与老物件的充实,不仅提升了故居的预防性保护能力,更通过实物与科技的结合,让历史故事可触可感。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