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高温天里的“空中绣工” 宁波这个幕墙师傅拼出城市天际线
2025-08-04 07:09: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黄书鲁在工作中。通讯员 郑铭 摄

这两天,宁波上空热浪翻滚。在由宁波建工建乐工程有限公司参建的北仑文化中心幕墙工程施工现场,幕墙师傅黄书鲁和他的班组成员正在高温下作业。阳光直射在巨大的玻璃幕墙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金属龙骨早已被晒得滚烫通红。黄书鲁身穿工装,正细致地安装幕墙,没一会儿就大汗淋漓。

汗珠砸铁板,在百米高空“绣花”

豆大的汗水浸透了黄书鲁的橘色工装,前胸后背紧紧黏在皮肤上,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每一次身体与安全绳的摩擦,都带来一阵刺痛。

狭窄的施工平台上,热得像铁板。他半跪着,身体因专注而紧绷,左手稳稳扶住一块近两米长的异形曲面玻璃边缘,右手熟练地拿起特制的吸盘工具,精准地吸附在玻璃表面,调整角度、微调位置……

他眯起眼,反复确认玻璃与下方已安装单元的对缝精度。“左边再进2毫米,好!稳住!”他低沉有力的声音传递给下方协助的工友。螺栓穿过预留孔,电动扳手发出沉稳的“哒哒”声,黄书鲁手腕沉稳地发力,将螺栓一寸寸旋紧。力矩扳手随即跟上,“咔嗒”一声脆响,精准达标——这块造型独特、价值不菲的玻璃单元,终于严丝合缝地嵌入了这座正在拔节生长的大厦骨架中。

每当提起这座由他亲手参与建造的曲面幕墙地标,黄书鲁脸上瞬间焕发出光彩。“那曲面造型,那些精密的节点,安装精度要求极高,误差必须在毫米级。上百块异形玻璃,每一块的位置、角度都不同,就像在百米高空‘绣花’。安装上去,十年、二十年都不晃、不漏,那才叫真本事!”黄书鲁说道。这份矗立在城市中的杰作,凝结着他和团队无数个日夜的汗水与智慧。

从钢枪到扳手,20年“焊”出幸福路

20年前,身为武警战士的黄书鲁接到父亲罹癌的噩耗,身为家中独子的他,没有丝毫犹豫,放弃了部队提干的宝贵机会,脱下军装,毅然回乡。推开家门,是沉甸甸的债务和父亲憔悴的病容。

“那时真的走投无路,但没时间多想,得挣钱,得还债,得撑起这个家。”黄书鲁一头扎进了建筑工地,从最基础的搬运、打下手开始干起。

20年弹指一挥,冰冷的玻璃和坚硬的金属型材,见证了他从学徒到“带班人”的蜕变。他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在城市的垂直画布上精雕细琢,也一点点“拼装”起自己的生活:外债早已还清,在城里安了家,两个儿子也在他的汗水中茁壮成长。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房子亮堂堂的,就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养家,这个最朴素的愿望,是支撑他在百米高空、在严寒酷暑中坚守二十年的动力。

作为一名党员,黄书鲁在工地上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更是安全线上的“铁闸”。

工期迫在眉睫?他带着班组挑灯夜战,困了冷水洗把脸,但安全规程一条不减,检查步骤一步不落。“在部队就明白,纪律是保命的。现在干幕墙,安全就是最大的纪律!”黄书鲁说道,“我们手里攥着的,不只是玻璃和钢材,更是工友们的命,是楼下行人的安全,马虎不得!”

收工后的夜晚,黄书鲁也并未停下脚步。出租屋的书桌上,电脑屏幕亮着,CAD软件界面打开。他笨拙却又极其认真地移动着鼠标,学习绘制幕墙节点图。

从紧握扳手的粗糙手掌,到学习操控精细的鼠标,这位40岁的幕墙硬汉,正努力跨越技术的代沟,只为在这条技艺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时代在变,光靠老经验不行了。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都得懂点电脑绘图才跟得上。”黄书鲁期待,自己能通过不断学习,熟练掌握电脑绘图技能,并将那些设计理念精准无误地呈现在图纸上,并从图纸变为现实,为城市的天际线增添更多独特的风景。

宁波晚报记者 马佳威

通讯员 夏阳 张乐 实习生 陈明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高温天里的“空中绣工” 宁波这个幕墙师傅拼出城市天际线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8-04 07:09:00

黄书鲁在工作中。通讯员 郑铭 摄

这两天,宁波上空热浪翻滚。在由宁波建工建乐工程有限公司参建的北仑文化中心幕墙工程施工现场,幕墙师傅黄书鲁和他的班组成员正在高温下作业。阳光直射在巨大的玻璃幕墙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金属龙骨早已被晒得滚烫通红。黄书鲁身穿工装,正细致地安装幕墙,没一会儿就大汗淋漓。

汗珠砸铁板,在百米高空“绣花”

豆大的汗水浸透了黄书鲁的橘色工装,前胸后背紧紧黏在皮肤上,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每一次身体与安全绳的摩擦,都带来一阵刺痛。

狭窄的施工平台上,热得像铁板。他半跪着,身体因专注而紧绷,左手稳稳扶住一块近两米长的异形曲面玻璃边缘,右手熟练地拿起特制的吸盘工具,精准地吸附在玻璃表面,调整角度、微调位置……

他眯起眼,反复确认玻璃与下方已安装单元的对缝精度。“左边再进2毫米,好!稳住!”他低沉有力的声音传递给下方协助的工友。螺栓穿过预留孔,电动扳手发出沉稳的“哒哒”声,黄书鲁手腕沉稳地发力,将螺栓一寸寸旋紧。力矩扳手随即跟上,“咔嗒”一声脆响,精准达标——这块造型独特、价值不菲的玻璃单元,终于严丝合缝地嵌入了这座正在拔节生长的大厦骨架中。

每当提起这座由他亲手参与建造的曲面幕墙地标,黄书鲁脸上瞬间焕发出光彩。“那曲面造型,那些精密的节点,安装精度要求极高,误差必须在毫米级。上百块异形玻璃,每一块的位置、角度都不同,就像在百米高空‘绣花’。安装上去,十年、二十年都不晃、不漏,那才叫真本事!”黄书鲁说道。这份矗立在城市中的杰作,凝结着他和团队无数个日夜的汗水与智慧。

从钢枪到扳手,20年“焊”出幸福路

20年前,身为武警战士的黄书鲁接到父亲罹癌的噩耗,身为家中独子的他,没有丝毫犹豫,放弃了部队提干的宝贵机会,脱下军装,毅然回乡。推开家门,是沉甸甸的债务和父亲憔悴的病容。

“那时真的走投无路,但没时间多想,得挣钱,得还债,得撑起这个家。”黄书鲁一头扎进了建筑工地,从最基础的搬运、打下手开始干起。

20年弹指一挥,冰冷的玻璃和坚硬的金属型材,见证了他从学徒到“带班人”的蜕变。他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在城市的垂直画布上精雕细琢,也一点点“拼装”起自己的生活:外债早已还清,在城里安了家,两个儿子也在他的汗水中茁壮成长。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房子亮堂堂的,就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养家,这个最朴素的愿望,是支撑他在百米高空、在严寒酷暑中坚守二十年的动力。

作为一名党员,黄书鲁在工地上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更是安全线上的“铁闸”。

工期迫在眉睫?他带着班组挑灯夜战,困了冷水洗把脸,但安全规程一条不减,检查步骤一步不落。“在部队就明白,纪律是保命的。现在干幕墙,安全就是最大的纪律!”黄书鲁说道,“我们手里攥着的,不只是玻璃和钢材,更是工友们的命,是楼下行人的安全,马虎不得!”

收工后的夜晚,黄书鲁也并未停下脚步。出租屋的书桌上,电脑屏幕亮着,CAD软件界面打开。他笨拙却又极其认真地移动着鼠标,学习绘制幕墙节点图。

从紧握扳手的粗糙手掌,到学习操控精细的鼠标,这位40岁的幕墙硬汉,正努力跨越技术的代沟,只为在这条技艺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时代在变,光靠老经验不行了。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都得懂点电脑绘图才跟得上。”黄书鲁期待,自己能通过不断学习,熟练掌握电脑绘图技能,并将那些设计理念精准无误地呈现在图纸上,并从图纸变为现实,为城市的天际线增添更多独特的风景。

宁波晚报记者 马佳威

通讯员 夏阳 张乐 实习生 陈明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