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警惕头盔安全隐患:直播间大锤砸不坏 测评一摔就碎
2025-08-17 16:40:00 稿源: 央视新闻  

  到今年7月,电动自行车头盔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已满两年,市场销售格局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线下门店、电商平台和直播间,商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家产品“质量可靠”。这些产品的实际质量究竟如何?

  记者在北京、江西、安徽等地调查时发现,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头盔价格差异明显,有的售价两三百元,而一些低价头盔仅需十几元甚至更低。

  在一些电动车销售点,这类售价15元至35元不等的头盔多为“赠品”,也可单独售卖。商家称,这种头盔和那些售价几百块钱的产品一样拥有3C认证,安全性能“没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在多个电商平台及带货直播间,售价几十元的头盔被大量宣传,成为销售主力。某直播间热销一款14.9元的“百搭基础款”头盔,商家介绍,产品有3C认证、三层防护,能够保障头部安全。

  在某电商平台的这个专卖店,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头盔价格在20元左右,记者看到,网店推出的商品讲解视频里,这款头盔用大锤都没有砸坏。

  另一家店铺则用铝盆、头盔等道具展示自家产品的质量。

  记者注意到,这些售价在二十多元的产品普遍销量不低,比如这款标价16.8元的头盔,页面显示累计销量达16.7万件。

  这些电动自行车头盔,是否真如商家宣传那样安全可靠?记者从线上线下随机购买了7款头盔,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测试。

  在实际使用中,骑行者可能会遭遇摔倒、重物撞击、尖锐物冲击等情况,因此头盔的耐穿刺性能和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成为评价安全性的关键指标。

  在实验室里,首先对这些产品进行了耐穿刺测试。记者注意到,一款号称“大锤砸不坏”的头盔,在实验中被钢锥直接刺穿顶部壳体,形成一个洞口。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轻工产品实验室 物理技术经理 黄永强:如果使用这种头盔上路,万一遇到尖锐物品,这个头盔不能够起到保护头部不被尖锐物品穿透的作用。

  这款在视频里怎么砸都穿不透镐尖的头盔,测试中在锥形头冲击下,顶部壳体破碎,出现了一个直径3厘米左右的孔洞。记者在线下购买的一款售价20块钱的产品,也未通过穿刺测试。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评估跌倒、撞击情况下头盔保护性能的吸收碰撞能量测试中,共有4款产品没有达到标准要求

  记者:已经碎了。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轻工产品实验室高级测试工程师 凌志超:里面的连接部件已经坏掉了,这边没有EPS泡沫之类的,保护能力更差。

  根据新国标规定,符合安全要求的头盔需同时满足外壳、缓冲层等多项性能要求。

  外壳虽须具备一定抗冲击能力,但过度坚硬可能导致冲击力直接传递给头部,这就需要头盔内部要有泡沫材料构成的缓冲层,遇到外力可以通过形变吸收碰撞能量。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自行车头盔,都增加了由泡沫材料构成的缓冲层。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轻工产品实验室高级测试工程师 凌志超:这款就是一个完全符合标准要求的头盔,它的外壳,还有EPS的保护层、里面的内衬,像这种EPS保护层跟外壳,基本是同步大小的。像这款里面EPS吸收缓冲层少了一部分。

  记者:缺了四分之一。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轻工产品实验室高级测试工程师 凌志超:如果缓冲层不到位,只有坚硬外壳,在受到强烈撞击或者意外发生的时候,相当于拿头撞钢板。

  电动自行车头盔能够发挥保护作用,前提是能牢固地佩戴在头上,测试中,多款电动自行车头盔的稳定性都不能满足标准要求

  总台央视记者 焦畅:在我们刚刚进行的稳定性测试环节,其中有一个在没有测试,只是固定它的时候,这个环就已经掉了,另外两个头盔测试的结果是扣袢折了。日常在佩戴过程中,如果受到撞击,这个头盔根本达不到保护自己的效果。

  记者购买的7款产品,经测试发现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稳定性测试:7款都不符合国家标准。

  耐穿刺性能:5款不符合国家标准。

  吸收碰撞能量:4款不符合国家标准。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 王福山:产品品质一定跟它的价格是成正比的,高质量的产品价格肯定会比较高。如果一味选择便宜的产品,就很容易踩坑,因为你每个产品都有成本的,低于常识的价格,就要倍加小心。

  专家提醒消费者,选购头盔时应重点查看,是否标注生产厂家及批次信息;缓冲层结构是否完整;材质是否发脆或过硬;建议使用周期为2~3年,应定期更换,避免材质失效影响安全。

  骑行戴头盔,本该是多一份保障。如果这份保障靠不住,不仅浪费了金钱,更可能危及生命。还是那句话,面对明显低于合理价格区间的产品,消费者要多一分警惕,为自己的安全把好第一道关。也希望商家不要为了销量,用虚假测试误导消费者。对销售头盔这类安全产品的商家,平台也应加强资质核查,规范商家的宣传行为。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警惕头盔安全隐患:直播间大锤砸不坏 测评一摔就碎

稿源: 央视新闻 2025-08-17 16:40:00

  到今年7月,电动自行车头盔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已满两年,市场销售格局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线下门店、电商平台和直播间,商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家产品“质量可靠”。这些产品的实际质量究竟如何?

  记者在北京、江西、安徽等地调查时发现,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头盔价格差异明显,有的售价两三百元,而一些低价头盔仅需十几元甚至更低。

  在一些电动车销售点,这类售价15元至35元不等的头盔多为“赠品”,也可单独售卖。商家称,这种头盔和那些售价几百块钱的产品一样拥有3C认证,安全性能“没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在多个电商平台及带货直播间,售价几十元的头盔被大量宣传,成为销售主力。某直播间热销一款14.9元的“百搭基础款”头盔,商家介绍,产品有3C认证、三层防护,能够保障头部安全。

  在某电商平台的这个专卖店,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头盔价格在20元左右,记者看到,网店推出的商品讲解视频里,这款头盔用大锤都没有砸坏。

  另一家店铺则用铝盆、头盔等道具展示自家产品的质量。

  记者注意到,这些售价在二十多元的产品普遍销量不低,比如这款标价16.8元的头盔,页面显示累计销量达16.7万件。

  这些电动自行车头盔,是否真如商家宣传那样安全可靠?记者从线上线下随机购买了7款头盔,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测试。

  在实际使用中,骑行者可能会遭遇摔倒、重物撞击、尖锐物冲击等情况,因此头盔的耐穿刺性能和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成为评价安全性的关键指标。

  在实验室里,首先对这些产品进行了耐穿刺测试。记者注意到,一款号称“大锤砸不坏”的头盔,在实验中被钢锥直接刺穿顶部壳体,形成一个洞口。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轻工产品实验室 物理技术经理 黄永强:如果使用这种头盔上路,万一遇到尖锐物品,这个头盔不能够起到保护头部不被尖锐物品穿透的作用。

  这款在视频里怎么砸都穿不透镐尖的头盔,测试中在锥形头冲击下,顶部壳体破碎,出现了一个直径3厘米左右的孔洞。记者在线下购买的一款售价20块钱的产品,也未通过穿刺测试。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评估跌倒、撞击情况下头盔保护性能的吸收碰撞能量测试中,共有4款产品没有达到标准要求

  记者:已经碎了。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轻工产品实验室高级测试工程师 凌志超:里面的连接部件已经坏掉了,这边没有EPS泡沫之类的,保护能力更差。

  根据新国标规定,符合安全要求的头盔需同时满足外壳、缓冲层等多项性能要求。

  外壳虽须具备一定抗冲击能力,但过度坚硬可能导致冲击力直接传递给头部,这就需要头盔内部要有泡沫材料构成的缓冲层,遇到外力可以通过形变吸收碰撞能量。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自行车头盔,都增加了由泡沫材料构成的缓冲层。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轻工产品实验室高级测试工程师 凌志超:这款就是一个完全符合标准要求的头盔,它的外壳,还有EPS的保护层、里面的内衬,像这种EPS保护层跟外壳,基本是同步大小的。像这款里面EPS吸收缓冲层少了一部分。

  记者:缺了四分之一。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轻工产品实验室高级测试工程师 凌志超:如果缓冲层不到位,只有坚硬外壳,在受到强烈撞击或者意外发生的时候,相当于拿头撞钢板。

  电动自行车头盔能够发挥保护作用,前提是能牢固地佩戴在头上,测试中,多款电动自行车头盔的稳定性都不能满足标准要求

  总台央视记者 焦畅:在我们刚刚进行的稳定性测试环节,其中有一个在没有测试,只是固定它的时候,这个环就已经掉了,另外两个头盔测试的结果是扣袢折了。日常在佩戴过程中,如果受到撞击,这个头盔根本达不到保护自己的效果。

  记者购买的7款产品,经测试发现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稳定性测试:7款都不符合国家标准。

  耐穿刺性能:5款不符合国家标准。

  吸收碰撞能量:4款不符合国家标准。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 王福山:产品品质一定跟它的价格是成正比的,高质量的产品价格肯定会比较高。如果一味选择便宜的产品,就很容易踩坑,因为你每个产品都有成本的,低于常识的价格,就要倍加小心。

  专家提醒消费者,选购头盔时应重点查看,是否标注生产厂家及批次信息;缓冲层结构是否完整;材质是否发脆或过硬;建议使用周期为2~3年,应定期更换,避免材质失效影响安全。

  骑行戴头盔,本该是多一份保障。如果这份保障靠不住,不仅浪费了金钱,更可能危及生命。还是那句话,面对明显低于合理价格区间的产品,消费者要多一分警惕,为自己的安全把好第一道关。也希望商家不要为了销量,用虚假测试误导消费者。对销售头盔这类安全产品的商家,平台也应加强资质核查,规范商家的宣传行为。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