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冠夏制作
甬派客户端记者 顾佳诚/文 陈结生/摄
8月的四明山,草木葱茏,生机盎然。
今天上午(8月31日),“从烽火岁月到共富之路”红村青年分享交流会在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举行。
来自浙东抗日根据地、陕甘宁抗日根据地、苏南抗日根据地、淮南(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年轻人代表——黄徐洁、呼鹏、何海燕、平东林,共赴这场特殊的聚会。

红村青年祭扫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缅怀先烈。
当代年轻人如何更好地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新一代的奋斗者怎么续写新时代的共富故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别年份,围绕着这些问题的讨论,显得格外有意义。
他们,在各自的红色热土上努力拼搏、奋发向上,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他们,因为宁波日报报网端联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团市委推出的“那些红村的年轻人——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共富密码’”系列报道结缘,从线上走到线下,碰撞出更多新的火花。

红村青年参观百果园。
在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朝着纪念碑深深鞠躬,缅怀革命先烈;在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里,聆听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故事,回忆峥嵘岁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血脉里的红色基因,是红村年轻人共同的标签。
在“红芯”植物工厂,探讨新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为现代化农业带来的新出路、新希望;在串联周边多个村庄的小火车前,畅想党建联建背景下强村带弱村、抱团共发展的共建共治模式——守正创新,与时俱进。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从来不是空谈和口号。
黄徐洁说,从一名返乡青年成长为村干部,既是在乡村实践中逐步扎根的过程,也是慢慢获得村民认可的过程。“能为革命老区建设出一份力,这件事本身就满是幸福感”。

红村青年参观“红芯”植物工厂。
深耕红村运营工作的何海燕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工作:“这次亲身体验‘浙东红村’的红色旅游发展模式,让我对如何更好开发家乡的红色特色资源,有了不少新想法。”
同样奔跑在农业赛道的平东林和呼鹏,围绕农产品的开发、销售展开了更为深入的交流。两人默契地表示:“作为革命老区的青年,我们要彼此学习经验、加强协作、优势互补,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从烽火岁月到共富之路,让这群年轻人从心底产生共鸣的,不仅仅是同样的红色基因、共同的家国情怀,还有“无愧于时代、好好做出一番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感谢有这次机会,让天南地北的大家相互认识”“我们赶紧建个群,争取挨个地方去学习取经”“希望这只是个开始,以后这样的交流分享多多益善”……
千言万语,汇聚成红村年轻人共同的心声——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结伴同行、脚踏实地,共同为老区建设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