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新规“严进严出” 《中药生产监督管理专门规定》发布
2025-09-08 22:53:54 稿源: 央视新闻  

国家药监局今天正式发布《中药生产监督管理专门规定》,对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实施审批管理的中药材、实施备案管理的中药提取物等中药的生产监管提出新要求,主要聚焦中药材源头质量和生产的关键环节,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鼓励企业进行生产改造升级,推进数智化转型。今天发布的新规定,将于2026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一级巡视员 石磊:中药生产涉及的环节多、链条长,从中药材的种养殖一直到产品的上市,同时也包括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等这些类别。国家药监局出台《中药生产专门管理规定》,主要是针对中药的特点和规律,来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实现中药生产的全过程监管。

国家药监局表示,新规定是在药品生产监管通行要求和现行中药监管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药生产过程控制。

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监管一处处长 刘春:特别是强化了中药材等原料的质量评估,严格中药注射剂等高风险品种的生产监管,从源头把关、过程控制、检验放行等各环节加强管理,提升中药质量,严守药品的安全底线。

据了解,中药生产规定主要涵盖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实施审批管理的中药材、实施备案管理的中药提取物等中药的生产及监督管理。

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一级巡视员 石磊:新规定实施后,国家药监局将加强对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生产企业的监管,同时密切关注专门规定的实施效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监管体系。

聚焦物料源头和生产过程 新规“严进严出”

中药生产规定是我国完善中药全生命周期监管的新举措,同时也是我国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生产企业明年3月1日起需要遵循的生产新规。记者从国家药监局获悉,这一新规定对中药生产采取“严进严出,中间松绑”,同时重点监管高风险品种等多项有力措施,引入现代化技术方式加强监管,助力我国中药实现产业化和现代化,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记者采访了解到,新规定首先加强对“中药材源头质量”和“成品检验放行”中药生产的“一进一出”监管。

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监管一处处长 刘春:中药生产规定特别强调中药材等源头质量,进一步严格中药材的质量评估,强化检验验收,减少误购易混品种的风险。比如川贝母,涉及松贝、炉贝及瓦布贝母等多个基原,中药材的多基原混用,可能产生质量波动。要更好地保持质量稳定,就需要企业从药材源头严格把关。所以我们鼓励企业将质量管理体系延伸到中药材产地,引导中药材规范化发展。

新规定在生产过程控制方面,还特别重视对中药注射剂等高风险品种的生产质量监管,不仅严格药材原料管理,细化工艺参数,而且强化委托、受托生产,以及长期不生产品种的恢复生产要求。

与此同时,新规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生产过程的一些环节进行松绑,合理减轻企业负担。

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监管一处处长 刘春:中药生产规定,允许企业可以制定合理的偏差范围,可以将中药材等原料质量调整均一以后再投料,允许中药注射剂以外的品种有条件的共享检验结果,减少重复检验,前提是企业必须切实保证产品质量。

此外,中药生产规定还将完善中药全过程信息化追溯,加快中药生产数智化和绿色转型。

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监管一处处长 刘春:我们鼓励企业开展资源循环利用综合研究,加快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有序建立可视化监控能力,提倡采取电子记录替代纸质记录,推进数智化生产和绿色化转型。

注册+标准+生产 三位一体监管中药

记者在进一步的采访中了解到,国家药监局近年来持续对中药全品类,产业全链条进行监管改革。目前已陆续发布并实施了《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和《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此次刚刚发布《中药生产监督管理专门规定》,这三个中药专门规定,三位一体,从注册审评到标准制定,再到生产管理,环环相扣,覆盖了我国中药产业的全生命周期,形成完整的监管闭环。

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副司长 王海南:《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建立了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明确了每一个类别的中药标准制定的关键点和相应的技术要求。另外也协调了不同层次中药标准的管理要求;《中药生产监督管理专门规定》强调全过程的生产质量控制,优化了基于风险的共享、共管的有关要求,三个专门规定环环相扣。

据了解,《中药注册规定》自2023年7月1日施行以来,国家药监局配套制定40多项技术规范和指导原则,涵盖中药创新药、改良型中药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等全品类中药注册分类,覆盖药物研发和上市后变更。

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中药民族药处处长 于江泳:我国中药研发热情持续高涨,中药注册数量从2018年的47个增长到2024年的144个,累计增长了两倍多。《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实施以来,累计上市了中药新药39个,占近10年上市的总数57%,2025年截至8月已经上市了中药新药18个,超过了2024年上市的总数。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有机衔接药品质量通用要求,明确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质量控制关键点,为建立最严谨的中药监管提供支撑。

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中药民族药处处长 于江泳:《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实施以来,我们以中国药典为核心,持续优化中药标准管理体系。202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了中药标准3069个,新增加和修订了448个。2018年以来,我们修订提高了784个中药国家标准。

国家药监局表示,明年3月1日即将施行的中药生产规定,注重遵循传统生产工艺,根据中药独特价值,提供有别于其他药品监管体系的差异化监管。

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副司长 王海南:国家药监局希望持续地改革,能够不断地完善审评审批制度,中药标准管理的优化,使得我们的中药标准更加与中药的特点相适应,生产监管当中进一步加大全过程控制的力度。总体来说,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监管举措,来促进中医药能够更加现代化和产业化。

我国中药市场规模超7000亿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中药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相关统计显示,我国中药生产企业近5000家,全国中药市场规模超过7000亿元,2024年中药饮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6%,近年来,我国中医药进出口贸易总额和数量,年复合增长率约10%左右。

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副司长 王海南:截至2024年底,我国有中药生产企业4912家,中药品种9000多个,涉及中药药品批准文号5.7万个,将近1.6万个中药国家标准,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家标准有369个。

据了解,我国中医药进出口贸易总额和数量近年来均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约10%左右;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29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传统医学法律法规。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从2020年至2024年,最近五年来我国中医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从58.8亿美元增长至83.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3%;进出口数量从62.7万吨增长至92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

(总台央视记者 张芸 赵迎晨 韩文旸)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新规“严进严出” 《中药生产监督管理专门规定》发布

稿源: 央视新闻 2025-09-08 22:53:54

国家药监局今天正式发布《中药生产监督管理专门规定》,对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实施审批管理的中药材、实施备案管理的中药提取物等中药的生产监管提出新要求,主要聚焦中药材源头质量和生产的关键环节,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鼓励企业进行生产改造升级,推进数智化转型。今天发布的新规定,将于2026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一级巡视员 石磊:中药生产涉及的环节多、链条长,从中药材的种养殖一直到产品的上市,同时也包括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等这些类别。国家药监局出台《中药生产专门管理规定》,主要是针对中药的特点和规律,来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实现中药生产的全过程监管。

国家药监局表示,新规定是在药品生产监管通行要求和现行中药监管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药生产过程控制。

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监管一处处长 刘春:特别是强化了中药材等原料的质量评估,严格中药注射剂等高风险品种的生产监管,从源头把关、过程控制、检验放行等各环节加强管理,提升中药质量,严守药品的安全底线。

据了解,中药生产规定主要涵盖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实施审批管理的中药材、实施备案管理的中药提取物等中药的生产及监督管理。

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一级巡视员 石磊:新规定实施后,国家药监局将加强对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生产企业的监管,同时密切关注专门规定的实施效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监管体系。

聚焦物料源头和生产过程 新规“严进严出”

中药生产规定是我国完善中药全生命周期监管的新举措,同时也是我国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生产企业明年3月1日起需要遵循的生产新规。记者从国家药监局获悉,这一新规定对中药生产采取“严进严出,中间松绑”,同时重点监管高风险品种等多项有力措施,引入现代化技术方式加强监管,助力我国中药实现产业化和现代化,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记者采访了解到,新规定首先加强对“中药材源头质量”和“成品检验放行”中药生产的“一进一出”监管。

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监管一处处长 刘春:中药生产规定特别强调中药材等源头质量,进一步严格中药材的质量评估,强化检验验收,减少误购易混品种的风险。比如川贝母,涉及松贝、炉贝及瓦布贝母等多个基原,中药材的多基原混用,可能产生质量波动。要更好地保持质量稳定,就需要企业从药材源头严格把关。所以我们鼓励企业将质量管理体系延伸到中药材产地,引导中药材规范化发展。

新规定在生产过程控制方面,还特别重视对中药注射剂等高风险品种的生产质量监管,不仅严格药材原料管理,细化工艺参数,而且强化委托、受托生产,以及长期不生产品种的恢复生产要求。

与此同时,新规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生产过程的一些环节进行松绑,合理减轻企业负担。

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监管一处处长 刘春:中药生产规定,允许企业可以制定合理的偏差范围,可以将中药材等原料质量调整均一以后再投料,允许中药注射剂以外的品种有条件的共享检验结果,减少重复检验,前提是企业必须切实保证产品质量。

此外,中药生产规定还将完善中药全过程信息化追溯,加快中药生产数智化和绿色转型。

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监管一处处长 刘春:我们鼓励企业开展资源循环利用综合研究,加快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有序建立可视化监控能力,提倡采取电子记录替代纸质记录,推进数智化生产和绿色化转型。

注册+标准+生产 三位一体监管中药

记者在进一步的采访中了解到,国家药监局近年来持续对中药全品类,产业全链条进行监管改革。目前已陆续发布并实施了《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和《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此次刚刚发布《中药生产监督管理专门规定》,这三个中药专门规定,三位一体,从注册审评到标准制定,再到生产管理,环环相扣,覆盖了我国中药产业的全生命周期,形成完整的监管闭环。

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副司长 王海南:《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建立了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明确了每一个类别的中药标准制定的关键点和相应的技术要求。另外也协调了不同层次中药标准的管理要求;《中药生产监督管理专门规定》强调全过程的生产质量控制,优化了基于风险的共享、共管的有关要求,三个专门规定环环相扣。

据了解,《中药注册规定》自2023年7月1日施行以来,国家药监局配套制定40多项技术规范和指导原则,涵盖中药创新药、改良型中药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等全品类中药注册分类,覆盖药物研发和上市后变更。

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中药民族药处处长 于江泳:我国中药研发热情持续高涨,中药注册数量从2018年的47个增长到2024年的144个,累计增长了两倍多。《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实施以来,累计上市了中药新药39个,占近10年上市的总数57%,2025年截至8月已经上市了中药新药18个,超过了2024年上市的总数。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有机衔接药品质量通用要求,明确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质量控制关键点,为建立最严谨的中药监管提供支撑。

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中药民族药处处长 于江泳:《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实施以来,我们以中国药典为核心,持续优化中药标准管理体系。202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了中药标准3069个,新增加和修订了448个。2018年以来,我们修订提高了784个中药国家标准。

国家药监局表示,明年3月1日即将施行的中药生产规定,注重遵循传统生产工艺,根据中药独特价值,提供有别于其他药品监管体系的差异化监管。

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副司长 王海南:国家药监局希望持续地改革,能够不断地完善审评审批制度,中药标准管理的优化,使得我们的中药标准更加与中药的特点相适应,生产监管当中进一步加大全过程控制的力度。总体来说,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监管举措,来促进中医药能够更加现代化和产业化。

我国中药市场规模超7000亿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中药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相关统计显示,我国中药生产企业近5000家,全国中药市场规模超过7000亿元,2024年中药饮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6%,近年来,我国中医药进出口贸易总额和数量,年复合增长率约10%左右。

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副司长 王海南:截至2024年底,我国有中药生产企业4912家,中药品种9000多个,涉及中药药品批准文号5.7万个,将近1.6万个中药国家标准,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家标准有369个。

据了解,我国中医药进出口贸易总额和数量近年来均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约10%左右;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29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传统医学法律法规。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从2020年至2024年,最近五年来我国中医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从58.8亿美元增长至83.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3%;进出口数量从62.7万吨增长至92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

(总台央视记者 张芸 赵迎晨 韩文旸)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