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是自己这段时间工作太累了,没想到是得了糖尿病啊。”近日,在奉化区人民医院ICU病房内,36岁男子小汪(化名)在清醒后仍惊魂未定。几天前,他因重度昏迷被紧急送医,血糖检测值高达107mmol/L,同时爆发糖尿病高渗昏迷与酮症酸中毒,伴随休克症状,命悬一线。所幸,经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全力抢救,已成功脱离危险。
小汪在奉化一工厂打工,事发前数周,他的身体已频繁释放预警:每天半夜会被渴醒,疯狂找水喝,一天饮水量近6000毫升;食量莫名增大,刚吃完饭就饿,体重却在不到一个月里骤降十多斤;原本干活有力的他变得极度疲劳,还时常恶心呕吐。直到一天清晨,室友发现小汪无论怎么叫都没反应,呼吸又深又快,口中还飘出一股奇怪的“烂苹果味”,才意识到情况危急,紧急拨打了120。
送医时,小汪已陷入重度昏迷,初步检查时指尖血糖仪直接“爆表”(显示>33.3mmol/L)。进一步的血生化检测结果更令人揪心:血糖高达107mmol/L,动脉血气提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合并高渗状态。他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还合并了糖尿病最凶险的两种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高渗昏迷+酮症酸中毒”,且伴有休克症状,血压也很低,多脏器功能衰竭风险极高。
医院第一时间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将其紧急转入ICU展开抢救。抢救团队制定了精准的治疗方案:通过快速大量补液纠正严重脱水,使用胰岛素持续微量泵入控制血糖,严密监测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同时严防脑水肿、心衰等致命并发症。医护人员24小时值守,根据小汪的实时生命体征调整治疗方案,一场高难度的生命拉锯战就此展开。
经过连续数日的精准治疗与密切监测,小汪的血糖逐步从“爆表”状态稳步下降,高渗和酸中毒症状得到有效纠正,神志也慢慢清晰。
该院内分泌科主任赵艳红指出,小汪所患的1型糖尿病常见于青少年和年轻人,其特点是起病急、进展快,一旦患者在感染、劳累等应激状态下,极易诱发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在接诊的糖尿病患者中,1型糖尿病占比不高,但这类患者往往因‘年纪轻、身体好’的误区,忽略早期症状,延误治疗。”
宁波晚报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任凯 马碧幸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