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2025)》发布
2025-09-26 13:54:10 稿源: 潮新闻  

“当前,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人,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地区读者总量占全球80%,市场份额超50%,北美地区约占30%,欧洲、拉美等地正成为新的增长点。”

9月26日,以“新动力?新格局?新形态——AI赋能下的网文全球图景”为主题的2025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在杭州启幕,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作家、译者、AI技术专家以及网文平台、视听影视机构负责人等数百位嘉宾齐聚一堂。

开幕式上,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发布《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全面勾勒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全球发展图景。

《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成效日益凸显,翻译传播体系逐步完善,IP全球化稳步推进,海外平台和社群生态日渐活跃,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从文学原著的多语种翻译,到《庆余年》《隐秘的角落》《开端》等IP改编作品海外走红,再到海外网文、微短剧对中国网文叙事模式、文化元素的借鉴,中国网络文学出走海外已迈入一个新阶段。

日版《隐秘的角落》。资料图

创作筑基,优质内容撑起出海底气

如今,网络文学已然是当代大众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深受海外用户青睐。网文、网剧、网游,文化出海“新三样”,网文始终处于内容源头的位置。“为有源头活水来”,《报告》明确指出,优质且丰富的内容是中国网文走向世界的坚实基础。

截至2024年底,中国网络文学作品总量超3300万部,年新增200万部,同比增长7%,建立起了包括玄幻、科幻、历史、现实等题材在内的丰富的内容生态。《报告》特别提到,在中国作协的引导下,网络文学创作题材结构不断优化,其中现实题材作品总量达180万部,年新增17万部;科幻题材作品年新增18万部,总量约210万部,展现出题材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发布报告

当前,中国网文创作精品化趋势显著,一批批精品佳作不断涌现。众多精品网络文学吸收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中华文化精髓,受到全球读者的广泛认可,《诡秘之主》等多部网络文学精品入藏海外著名图书馆。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网络文学实体书已传播约5000部,电子书累计传播近13万部,以泰国、越南、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等二十余个核心国家为辐射点,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AI赋能,技术激活出海新动力

文本翻译是出海的主要路径和基础环节,随着AI技术广泛应用于翻译环节,中国网文出海的效率和规模大大提高。

《报告》显示,目前多数平台的翻译作品中,AI翻译比例已超过50%。以Webnovel平台为例,AI翻译作品数量达7200部,占中文翻译总量的七成以上。除翻译环节外,AI技术也应用于内容分发环节,通过语义识别、关键词、用户偏好建模技术构建内容画像,实现精准个性化推荐。

现场嘉宾

依托AI技术的突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版图持续扩大: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人,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巩固亚洲、北美市场的同时,随着AI小语种训练的成熟,俄罗斯、西班牙、巴西等欧洲和拉美国家正在成为新兴市场。

《报告》还揭示了不同地区的偏好差异:东南亚市场女性读者占比高,女频作品接受度领先;东亚市场中,日韩读者既青睐高设定创新作品,又因文化亲缘性对古代历史与仙侠玄幻题材情有独钟;欧美市场则以男频作品为主,修真类题材凭借独特魅力在北美广泛流行。此外,在全球女性意识觉醒的背景下,大女主题材广受青睐,女性向作品在海外市场成绩亮眼。

《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2025)》

生态拓展,从IP衍生到叙事出海的新格局

当前的网文出海,早已超越单一的小说文本传播。在内容生态层面,影视剧、微短剧、动漫等IP改编作品大大拓展了传播边界,C-drama(中国网络文学改编剧)更以原汁原味的“中国叙事”成为全球知名文化符号。

《司藤》凭借别具一格的中国风景和华美的各色旗袍服饰出圈,在MyDramaList评分达8.8分,获俄、葡、西等多国媒体称赞“典雅东方之美”;《长月烬明》美术概念融合敦煌元素,“十二神”造型参考壁画艺术,Netflix全球热度位列前三,TikTok相关话题播放量达41亿次;《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韩国创下中华TV收视率历史第一;《庆余年第二季》则成为Disney+史上热度最高的中国大陆剧集……这些案例无不印证着网文IP跨媒介传播的强大影响力。

《庆余年第二季》成为Disney+史上热度最高的中国大陆剧集

近年来全球风靡的微短剧,更为网文出海开辟了新渠道。一方面,中文在线ReelShort、点众科技Dramabox、九州文化ShortTV等平台积极布局海外微短剧市场;另一方面,海外的原创微短剧也广泛借鉴中国网文叙事模式,让“中国叙事”通过新载体持续渗透。

这种“叙事出海”不仅体现为叙事模式的借鉴,更表现为文化符号的跨文化融合。英国网文《My Vampire System》将“系统任务”融入西方吸血鬼题材;俄罗斯网文《Shadow Slave》延续“无限流”“生存副本”等经典元素;韩国作品《我独自升级》则借鉴“升级文”内核,讲述主人公在地下城冒险中强化实力的故事。

《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2025)》

更值得关注的是,以儒家精神、道家思想为代表的文化符号正逐步融入世界流行文化体系:美国网文《Cultivation Online》直接采用中文命名角色,诠释“天道轮回”概念;印度作品《Walker of the Worlds》融入“阴阳五行”体系;英国作家更在创作中将“哈利?波特”与“孙悟空”并置,实现中国玄幻“宇宙”概念与西式科幻架构的创新结合。

与此同时,版权跨国共研与机制化合作成为出海新亮点。《报告》指出,目前已有近60部网络文学作品授权海外进行影视改编,《赘婿》《开端》韩国版、《隐秘的角落》日本版等跨国改编项目陆续推进。2025年,阅文与日本CCC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启动“小说方程式”日本大奖赛,联合石森动漫、索尼动漫在日本构建本土化网文IP开发生态,标志着网文出海进入深度合作阶段。

《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2025)》

挑战与展望,在破局中迈向文化共创

在肯定成就的同时,《报告》也客观剖析了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针对性发展策略。

翻译领域的痛点尤为突出:AI翻译虽大幅提升效率,但网络文学中的大量专有术语仍需依赖人工精准转化;小语种翻译人才的匮乏,也对新兴市场拓展形成制约。区域传播不均衡问题同样显著,目前出海仍集中于东亚、东南亚和北美地区,在欧洲、拉美、中东、非洲等地区的覆盖与影响力尚显不足,存在明显的区域断层。

盗版侵权则是长期存在的顽疾:大量海外网站未经授权擅自转载、翻译中国网文作品,加之各国版权法规差异较大,导致平台跨境维权面临难度大、成本高的困境。

题材结构有待优化也是关键问题:当前出海作品仍以仙侠、玄幻、言情为主,现实题材、乡土题材传播效果欠佳,展现中国现实发展、当代生活与时代形象的内容供给亟待加强。

此外,海外竞争格局日趋激烈。中国网文的成功经验已被海外平台广泛借鉴,韩国Kakao等平台通过全面引入中国运营机制,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实力。面对挑战,中国平台在全球统筹布局、精准市场调研与模式创新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对此,《报告》提出系列解决方案:完善翻译支撑体系,重点提升小语种翻译能力;健全跨境版权保护机制,构建合力维权格局等。

正如著名网络作家、福建省作协副主席萧鼎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所言:“中国网络文学走过20多年,无论是本身还是出海,都已不可同日而语。”从“作品出海”到“机制出海”,再向“叙事出海”与“文化共创”进阶,中国网络文学正完成从单一文化传播者到全球文化共创重要参与者的身份转变。

随着国际传播体系的完善与全球产业链的成熟,中国网络文学的全球影响力必将持续提升,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2025)》发布

稿源: 潮新闻 2025-09-26 13:54:10

“当前,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人,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地区读者总量占全球80%,市场份额超50%,北美地区约占30%,欧洲、拉美等地正成为新的增长点。”

9月26日,以“新动力?新格局?新形态——AI赋能下的网文全球图景”为主题的2025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在杭州启幕,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作家、译者、AI技术专家以及网文平台、视听影视机构负责人等数百位嘉宾齐聚一堂。

开幕式上,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发布《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全面勾勒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全球发展图景。

《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成效日益凸显,翻译传播体系逐步完善,IP全球化稳步推进,海外平台和社群生态日渐活跃,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从文学原著的多语种翻译,到《庆余年》《隐秘的角落》《开端》等IP改编作品海外走红,再到海外网文、微短剧对中国网文叙事模式、文化元素的借鉴,中国网络文学出走海外已迈入一个新阶段。

日版《隐秘的角落》。资料图

创作筑基,优质内容撑起出海底气

如今,网络文学已然是当代大众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深受海外用户青睐。网文、网剧、网游,文化出海“新三样”,网文始终处于内容源头的位置。“为有源头活水来”,《报告》明确指出,优质且丰富的内容是中国网文走向世界的坚实基础。

截至2024年底,中国网络文学作品总量超3300万部,年新增200万部,同比增长7%,建立起了包括玄幻、科幻、历史、现实等题材在内的丰富的内容生态。《报告》特别提到,在中国作协的引导下,网络文学创作题材结构不断优化,其中现实题材作品总量达180万部,年新增17万部;科幻题材作品年新增18万部,总量约210万部,展现出题材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发布报告

当前,中国网文创作精品化趋势显著,一批批精品佳作不断涌现。众多精品网络文学吸收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中华文化精髓,受到全球读者的广泛认可,《诡秘之主》等多部网络文学精品入藏海外著名图书馆。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网络文学实体书已传播约5000部,电子书累计传播近13万部,以泰国、越南、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等二十余个核心国家为辐射点,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AI赋能,技术激活出海新动力

文本翻译是出海的主要路径和基础环节,随着AI技术广泛应用于翻译环节,中国网文出海的效率和规模大大提高。

《报告》显示,目前多数平台的翻译作品中,AI翻译比例已超过50%。以Webnovel平台为例,AI翻译作品数量达7200部,占中文翻译总量的七成以上。除翻译环节外,AI技术也应用于内容分发环节,通过语义识别、关键词、用户偏好建模技术构建内容画像,实现精准个性化推荐。

现场嘉宾

依托AI技术的突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版图持续扩大: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人,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巩固亚洲、北美市场的同时,随着AI小语种训练的成熟,俄罗斯、西班牙、巴西等欧洲和拉美国家正在成为新兴市场。

《报告》还揭示了不同地区的偏好差异:东南亚市场女性读者占比高,女频作品接受度领先;东亚市场中,日韩读者既青睐高设定创新作品,又因文化亲缘性对古代历史与仙侠玄幻题材情有独钟;欧美市场则以男频作品为主,修真类题材凭借独特魅力在北美广泛流行。此外,在全球女性意识觉醒的背景下,大女主题材广受青睐,女性向作品在海外市场成绩亮眼。

《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2025)》

生态拓展,从IP衍生到叙事出海的新格局

当前的网文出海,早已超越单一的小说文本传播。在内容生态层面,影视剧、微短剧、动漫等IP改编作品大大拓展了传播边界,C-drama(中国网络文学改编剧)更以原汁原味的“中国叙事”成为全球知名文化符号。

《司藤》凭借别具一格的中国风景和华美的各色旗袍服饰出圈,在MyDramaList评分达8.8分,获俄、葡、西等多国媒体称赞“典雅东方之美”;《长月烬明》美术概念融合敦煌元素,“十二神”造型参考壁画艺术,Netflix全球热度位列前三,TikTok相关话题播放量达41亿次;《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韩国创下中华TV收视率历史第一;《庆余年第二季》则成为Disney+史上热度最高的中国大陆剧集……这些案例无不印证着网文IP跨媒介传播的强大影响力。

《庆余年第二季》成为Disney+史上热度最高的中国大陆剧集

近年来全球风靡的微短剧,更为网文出海开辟了新渠道。一方面,中文在线ReelShort、点众科技Dramabox、九州文化ShortTV等平台积极布局海外微短剧市场;另一方面,海外的原创微短剧也广泛借鉴中国网文叙事模式,让“中国叙事”通过新载体持续渗透。

这种“叙事出海”不仅体现为叙事模式的借鉴,更表现为文化符号的跨文化融合。英国网文《My Vampire System》将“系统任务”融入西方吸血鬼题材;俄罗斯网文《Shadow Slave》延续“无限流”“生存副本”等经典元素;韩国作品《我独自升级》则借鉴“升级文”内核,讲述主人公在地下城冒险中强化实力的故事。

《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2025)》

更值得关注的是,以儒家精神、道家思想为代表的文化符号正逐步融入世界流行文化体系:美国网文《Cultivation Online》直接采用中文命名角色,诠释“天道轮回”概念;印度作品《Walker of the Worlds》融入“阴阳五行”体系;英国作家更在创作中将“哈利?波特”与“孙悟空”并置,实现中国玄幻“宇宙”概念与西式科幻架构的创新结合。

与此同时,版权跨国共研与机制化合作成为出海新亮点。《报告》指出,目前已有近60部网络文学作品授权海外进行影视改编,《赘婿》《开端》韩国版、《隐秘的角落》日本版等跨国改编项目陆续推进。2025年,阅文与日本CCC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启动“小说方程式”日本大奖赛,联合石森动漫、索尼动漫在日本构建本土化网文IP开发生态,标志着网文出海进入深度合作阶段。

《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2025)》

挑战与展望,在破局中迈向文化共创

在肯定成就的同时,《报告》也客观剖析了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针对性发展策略。

翻译领域的痛点尤为突出:AI翻译虽大幅提升效率,但网络文学中的大量专有术语仍需依赖人工精准转化;小语种翻译人才的匮乏,也对新兴市场拓展形成制约。区域传播不均衡问题同样显著,目前出海仍集中于东亚、东南亚和北美地区,在欧洲、拉美、中东、非洲等地区的覆盖与影响力尚显不足,存在明显的区域断层。

盗版侵权则是长期存在的顽疾:大量海外网站未经授权擅自转载、翻译中国网文作品,加之各国版权法规差异较大,导致平台跨境维权面临难度大、成本高的困境。

题材结构有待优化也是关键问题:当前出海作品仍以仙侠、玄幻、言情为主,现实题材、乡土题材传播效果欠佳,展现中国现实发展、当代生活与时代形象的内容供给亟待加强。

此外,海外竞争格局日趋激烈。中国网文的成功经验已被海外平台广泛借鉴,韩国Kakao等平台通过全面引入中国运营机制,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实力。面对挑战,中国平台在全球统筹布局、精准市场调研与模式创新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对此,《报告》提出系列解决方案:完善翻译支撑体系,重点提升小语种翻译能力;健全跨境版权保护机制,构建合力维权格局等。

正如著名网络作家、福建省作协副主席萧鼎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所言:“中国网络文学走过20多年,无论是本身还是出海,都已不可同日而语。”从“作品出海”到“机制出海”,再向“叙事出海”与“文化共创”进阶,中国网络文学正完成从单一文化传播者到全球文化共创重要参与者的身份转变。

随着国际传播体系的完善与全球产业链的成熟,中国网络文学的全球影响力必将持续提升,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