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甬派客户端记者 徐丽敏
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是城市运行的重要支撑。怎样让“流动的温暖”有处可依、让奔波的身影“有家”可归?
9月26日,“爱在宁波·今天我发布”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专场发布会在江北区举行,四位发布者现场分享了暖心故事。
让“微光”成炬

吕琴分享。以下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我们不想让小哥只当‘跑腿的’,更想帮他们往‘更好的方向’走。”聊起服务新就业群体的初心,江北区望江社区党总支书记、宁波市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吕琴语气诚恳。
她详细介绍了这座为奔波者打造的1000平方米的“避风港”。该中心科学规划四大空间、八大功能区,提供按摩、淋浴、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等服务,解决小哥日常所需。
针对“进门难、送得慢”痛点,中心创新推出“甬爱E家”小程序和“甬爱码”,骑手扫码即可快速进出小区。
最让吕琴欣慰的是,越来越多骑手从“服务享受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积极上报消防通道堵塞、井盖破损等问题,在不影响跑单的同时,还能累积公益积分。
从“独行侠”到“众行者”

林辉军分享。
“除了送订单,我还能为这座城市做更多事。”第二位发布人林辉军,是一名“饿了么”骑手队长。
林辉军讲述了五年骑手生涯的心路历程。以前,他觉得骑手像“独行侠”,如今,谈到遍布城市的驿站,林辉军笑容满面:“跑单路过它,就像回‘娘家’。”一次大雨中,他浑身湿透,驿站提供了热水澡和洗烘服务,“穿上烘干了的衣服,身上心里都暖了”。
在“娘家”的温暖下,骑手们也从被服务者转变为城市共建者。“骑士网格员”在送餐途中随时上报道路安全隐患,闲暇时参与社区治理,推动恶劣天气配送时限优化、夜间送单路线照明提升。
“城市给我们温暖,我们回报以力量。”林辉军说。
方向盘上的温暖与团圆

陈笑云分享。
“一场饺子宴,让我们成了一家人。”滴滴网约车队长陈笑云讲起了他与“甬爱E家”的暖心故事。
从业五年的陈笑云,原本觉得网约车司机就是“一人一车跑到底”,可去年冬至的一场饺子宴让他转变了看法。
那天,“甬爱E家”的工作人员给他发消息,让他晚上去吃饺子。“一进门,就看到大家围坐包饺子,工作人员、司机和社区阿姨热热闹闹,热气腾腾的饺子蘸着醋吃下去,心里一下子暖了”。陈笑云说,陌生的同行也变成了熟络的朋友。
他还分享了司机张盖的故事。张盖家中突遭变故时,“甬爱E家”主动帮扶,找顺路长单、凑钱应急、谈心疏导,助其渡过难关。
这份归属感也转化为司机们服务城市的动力。作为滴滴雷锋车队队长,陈笑云带动越来越多司机参与“爱心送考”,节假日疏运等公益服务。
他说,党群服务中心带来的温暖,正让网约车司机从“独自奔波”转变为有凝聚力、有责任感的城市伙伴。
“真心换真心”的驿站温度

陈丽丹分享。
“从‘没人来’到‘主动帮’,这背后是一份份真心换回来的信任啊!”“甬爱E家”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江北枢纽站站长、“甬爱E家”公益服务中心主任陈丽丹用质朴的语言,分享了驿站日常服务的点滴。
驿站刚在北岸星街坊落地时,为了打开外卖员的心门,陈丽丹和同事钻进等单的“骑手”间,倾听他们的抱怨与琐事。通过组织掼蛋比赛、发放“小哥便当”等点滴行动,逐渐让大家愿意在驿站歇脚。
最让陈丽丹难忘的,是驿站的第一面锦旗。在一次集体合影时,大家突然展开一面写有“暖心驿站,情系小哥”的锦旗,那一刻她热泪盈眶。
驿站还专门为新就业群体子女设立“成长营”。一对骑手夫妻的孩子初来时非常内向,在志愿者耐心陪伴下逐渐打开内心,最终在文艺汇演中勇敢告白:“我的爸爸妈妈风里来雨里去,是我的英雄。”
这些服务背后,是社会力量的共同支撑:企业食堂提供实惠便当,共建单位认领“微心愿”,高校开展职业培训。驿站用“真心换真心”,而新就业群体也把这里看作可依靠、可信任的“家”。

专家点评环节。
宁波党建研究中心主任、党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齐峰表示,“甬爱之城?蓝色微光”宁波市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的建成,标志着新就业群体服务从“零散解痛点”迈向“体系建生态”的关键跨越。期待未来持续深化探索,让更多新就业群体在城市找到归属感与幸福感。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