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播出节目《宁波巧匠郎》。
甬派客户端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陈也喆
10月1日晚,央视戏曲频道(CCTV-11)播出首届《举世无双·2025稀有剧种盛典》,甬剧、新昌调腔、雁北耍孩儿、阿宫腔、柳子戏、平调落子、庐剧、满族新城戏等全国三十多个稀有剧种同台,展现百花齐放的梨园盛景。
该节目9月12日在河北邯郸录制,以“回归文化本真·激活非遗生命力”为核心理念,分“源流长歌行”“匠心护遗珍”“新变焕新生”三大篇章告诉世人,稀有剧种既是古老的腔调,也是流行的声音。
甬剧节目《宁波巧匠郎》在第二篇章登场,由王锦文、苏醒、张欣溢、娄志旗、李梦凡等演员同台演出。节目改编自小调《三番十二郎》,早年流行于浙东地区的田间地头,完整版里会演唱12种职业,清新的曲调夹杂口技表演,为劳动人民喜闻乐见。

苏醒(左)在表演中。
因时长限制,本次演出将12种职业删到3种职业。
“大郎来么哥哥,其本是裁缝郎,其手拿剪刀,每日裁衣裳……”“二郎来么哥哥,其本是厨师郎,其手拿锅铲,每日炒菜忙……”“三郎来么哥哥,其开一爿老酒坊,他手拿洗帚,每日洗酒缸……”活泼诙谐的生活化曲词与生动形象的拟声词,将百姓身边的市井生活绘声绘色地呈现于舞台之上。
王锦文说,甬剧是一门“从生活中来”的艺术,其最初的形成、表现的场景离不开浙东百姓街头巷尾的日常。《三番十二郎》轻快的节奏里藏着江南的灵动,演员们的一招一式皆带着生活气息。

王锦文(左)在表演中。
据了解,《举世无双·2025稀有剧种盛典》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录制,得到中国戏曲学会支持。
中华大地分布348个戏曲剧种,其中不少是稀有剧种。作为宁波甬剧界唯一的梅花奖得主、宁波剧协主席王锦文表示,此次登上央视舞台,不仅是一次艺术展示,更是与其他兄弟剧种共探传承之道的一次对话。

节目录制同期举办交流沙龙。
近两年,甬剧传承通过直播与短视频传播,呈现出喜人场景。苏醒、娄志旗等演员收获一批线上粉丝,并反哺线下演出,吸引了一批平均年龄20岁的年轻观众走进剧场。这批青年观众默默成为在线上助力宁波原创戏剧扩大影响力的“自来水”。
稀有剧种传承,从来不是孤芳自赏,而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共同守护的文化接力。此次甬剧亮相央视,再次让宁波地方剧种“被听见”。当甬剧的故事与更多人产生联结,这一剧种,便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扎下更深的根。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