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红尾鸲
今日,我们迎来寒露节气。
在节气起源地的黄河流域地区,寒露的到来,便意味着深秋的开始。然而,对于宁波来说,情况并非如此。宁波常年入秋时间是10月4日,那么通常来说,到了寒露,恐怕只能说尚属初秋或清秋时节。今年的情况尤其特殊,由于副热带高压势力非常强大,前几天多晴热高温天气,真正的秋天迟迟未至。但愿在不久的将来,“副高”消退,秋凉快快到来。
古人眼中的“寒露三候”
古人认为,寒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寒露一候的“鸿雁来宾”,其实跟白露一候的“鸿雁来”意思差不多,都是指大雁陆续南迁。具体到宁波来说,白露时节其实是不大会见到迁徙的大雁的,通常要到10月中下旬(即寒露与霜降之时)才会发现它们的踪迹。
而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天冷之后,在中国北方,古人不理解为何很多鸟雀都不见了,而发现海边(所谓“大水”,就是指大海)倒是有不少斑纹及颜色与鸟雀羽色相似的贝类,就误以为那是鸟儿变的。其实,我们现在都知道,那些在北方地区消失的雀鸟,也是向南迁徙,前往越冬地了。
至于三候“菊有黄华”,这个好理解,即到了金秋十月,不管是野菊还是人工种植的菊花,都纷纷绽放了。

寒露林蛙
阿拉宁波的“寒露三宝”
不过,在这里就不细讲以上“三候”,而是想根据个人对本地寒露时节的物候的观察,说说阿拉宁波“寒露三宝”,涉及鸟类、植物和蛙类。
第一宝,是北红尾鸲(qú),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宁波的报秋鸟”。
在我国北方很多地方,北红尾鸲属于夏候鸟;而对处于江南的宁波来说,则是冬候鸟,每年秋天从北方飞来南方越冬,次年3月再返回北方繁殖地。因此,它们总是“搭乘”秋风而来,于10月大量抵达华东,有的会继续南迁,也有的就留下来越冬了。
据多年观察,北红尾鸲在下半年稳定出现在宁波城区的时间,比入秋日晚不了几天,因此称其为“报秋鸟”十分恰当。
当然,要成为“报秋鸟”,还得满足一个条件,即这种鸟必须容易被观察到。秋季迁徙经过宁波的鸟非常多,但有不少鸟不易见到,自然就不适合对大众“报秋”了。而北红尾鸲十分常见,无论在城市,还是在郊野,都容易见到它们。
第二宝,是木芙蓉。本来,寒露时节最有代表性的花,自然要算菊花。不过,无论是论颜值,还是论在城区绿地里的常见程度,肯定是木芙蓉要胜出一筹。
木芙蓉,为锦葵科木槿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湖南。近年来,在宁波各地,木芙蓉广为栽种,就市区而言,在公园、小区内,都不难见到。其盛花期在10月,并可延伸到11月。
从10月中旬开始,木芙蓉迎来繁花满树的最美时节,绿叶丛中满是粉粉白白的硕大花朵,老远即可见到;花儿在秋阳下迎风摇曳,花色如美少女的脸颊,娇媚可人,引人注目。

木芙蓉
第三宝,则是寒露林蛙。这是中国唯一一种用节气来命名的蛙类。
为什么以寒露节气来命名它?原来,绝大多数蛙类都喜欢在春夏繁殖,而这种蛙有点“另类”,它们的繁殖期正是在每年的寒露节气前后。
寒露林蛙属于近年才被发现的宁波蛙类新品种。原先,大家公认在宁波地区有分布的林蛙只有一种,即镇海林蛙。而寒露林蛙一度被认为仅分布于湖南省双牌县、贵州省东南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等少数地方;约四年前,研究人员在宁波四明山里也采集到了标本,才确认寒露林蛙在宁波也有分布。宁波晚报记者张海华 文/摄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