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心月圆——弘一法师书法鉴赏雅集”现场。通讯员供图
今年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李叔同(弘一法师)诞辰145周年。为纪念、传承其书法艺术,前天下午,“天心月圆——弘一法师书法鉴赏雅集”在天一阁昼锦堂举行。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为李叔同,是中国近代文化先驱。他的一曲《送别》流传至今。他在书法、绘画、音乐、戏剧、教育、诗词、篆刻、金石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弘一法师与宁波渊源深厚,宁波的山水人文记录着其步履与心迹。据了解,自1924年至1932年,弘一法师曾十余次莅临宁波,留下了一些弥足珍贵的书法作品。
在雅集上,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围绕弘一法师的书法风格演变、艺术特色及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展开了深入研讨。
现场,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介绍,弘一法师与西泠印社有着深厚渊源。他于1915年加入西泠印社,曾将94方自用印章赠予西泠印社,其最常用的两方印章至今在西泠印社孤山的印廊中碑刻陈列,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管继平深入梳理了弘一法师的艺术人生。管继平认为,其书法风格的演变始终与生命境界的升维同频,“弘一法师的书法风格演变分三阶段,初承碑学、受北碑影响,体势偏扁,笔力刚劲厚实;中期融入楷意,体势转方,欲放还收;到了晚年,自成一格,字字清正,具不食人间烟火的天籁感”。管继平说,其书法行笔轻慢、行气疏朗,满含宁静澹远的独特气象。
作为李叔同挚友夏丏尊先生的曾孙,夏光进一步分享了李叔同与夏丏尊两人始终坦诚的君子友情。他们的交往常以翰墨为纽带,无论是书信往来的恳切,还是题赠作品的寄怀,笔墨间藏着彼此的精神共鸣。
1942年9月,弘一法师给夏丏尊留下遗偈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这表达了对君子友情的珍惜之意和对自己精神追求的欣慰之情。
“追怀大师风范,亦为探析其书艺之精微,更愿承续中华文脉之薪火。”宁波市文联负责人说,相信通过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弘一法师书法中人文精神与当代价值的理解,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张芯蕊 通讯员 张生)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