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在全国少工委“红领巾小百灵少年唱响新征程”“十·一三”建队纪念日合唱展播交流活动中,余姚世南小学推送的原创歌曲《追梦好少年》登上展演舞台。歌曲节奏欢快,生动唱出新时代少先队员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眼下,另一首原创歌曲《桥见余姚》也在余姚市民的朋友圈悄然走红。“小城和我一起在成长,诉说着阳明故里点点过往……”舒缓旋律伴着磁性男声,真切道出了游子对余姚四十年变迁的感慨,恰与余姚撤县设市四十周年的重要节点相呼应。
一首唱响少年风采,一首承载城市记忆,这风格迥异的两首歌,皆出自同一名作曲者——余姚本土“90后”音乐教师邹璐懋。

邹璐懋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他已为家乡创作10余首作品,每首均紧扣余姚发展关键节点,如同一名“音乐档案员”,用旋律为城市变迁留下生动记录。
邹璐懋从高中起便开始音乐创作。出于热爱,他大学就读音乐教育专业,正式走上创作之路。
那时,他主要创作言情类歌曲,善于以细腻的曲调记录成长中的心绪变化。但时间一长,他渐渐感到情歌风格的局限性:“总觉得作品缺了些分量,难以传递更有温度、更有广度的内容。”
2013年,邹璐懋大学毕业,如愿成为一名音乐教师,赴鹿亭乡中心学校任教。
新环境带给他全新的体验。一方面,他见证着山区孩子们的淳朴天真,也直面乡村音乐教育模式单一的问题,尝试探索音乐教育的新路径;另一方面,四明山秀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人文底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何不用音乐,把四明山的故事唱给更多人听?”他心想。
任教期间,他时常利用空余时间走进四明山采风,挖掘当地特色文化。久而久之,被大山景致深深吸引的他,心中自然而然流淌出一段旋律,为中村村创作的村歌《雨落山村》就此诞生。
这首歌凭借优美的曲调,很快在当地传开。孩子们听说老师会写歌,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村民得知这首歌歌唱的是自己的家乡,也争相传唱。一首村歌,不仅点燃了山村对音乐的热情,也成为中村村的一张文化名片,越传越远,最终入选2020年中国村歌大赛“百佳村歌”,并获得第六届余姚市优秀文艺作品“杜鹃花”奖。
2021年,邹璐懋调至余姚市世南小学,担任音乐教师兼大队辅导员。新的身份让他有了新的想法:“我想用音乐作为媒介,创作出更打动人心的作品,让市民通过传唱,对城市的大事件更加深刻。”
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始终没有停止学习。在他的音乐工作室里,电钢琴、电子鼓等设备一应俱全,录音桌上一本封面写着“音乐知识”的厚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他的学习心得。“音乐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不学习就会落后。”邹璐懋笑着说。
这份对音乐的敬畏与对家乡的热忱,不仅让他的创作视角愈发开阔,更让作品与余姚的城市大事贴得更紧。
2023年杭州亚运会前夕,他创作出《等你太久了呀》,以朗朗上口的旋律,带领世南小学的孩子们唱出余姚人民对亚运的期盼,与时代盛会同频共振,歌曲还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进行展播。
今年年初,余姚91岁老兵胡凡尧与离别61年的儿子许来疆重逢,邹璐懋以此为素材,创作了《穿越千山拥抱你》,与市民共同见证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重聚,歌曲入选余姚文艺精品工程重点项目,在CCTV-12《道德观察》栏目展播。
而在近期火热的“浙BA”赛事中,《余战愈勇姚遥领先》以激昂的节奏点燃全场。这首歌在流行乐的基础上,融入“姚江水、长又长”等姚剧唱腔和RAP说唱元素,兼具现代气息与传统韵味,成为余姚队的专属BGM……
从体育赛事到人物故事,从传统戏曲到现代曲风,邹璐懋的创作题材不断拓展,风格日趋多元。随着作品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学生、企业职工等群体也加入进来,众人的努力聚沙成塔,在一次次传唱中,向外传递属于余姚的故事。
“当我把家乡的故事真诚地融入歌曲,音乐便有了更强的生命力。”邹璐懋说,“而最大的成就感,便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我的音乐而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顾佳诚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