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突发高热、下肢剧痛 “元凶”是一条未煮熟的海鱼
2025-10-16 07:21:3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都说被鱼刺扎到可能感染创伤弧菌,怎么吃没煮透的海鱼也会中招?”近日,已经脱离生命危险的黄师傅(化姓)躺在宁波市中医院感染(肺病)科病房内,一脸疑惑地向查房医生提出疑问。黄师傅因突发高热、下肢剧痛紧急入院,一度发展为脓毒性休克,险些丧命。经多学科团队全力救治后,医生终于揪出“元凶”创伤弧菌。而感染源,竟与他网购的一条海鱼有关。

误把感染当感冒

黄师傅今年65岁,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有40多年的吸烟和饮酒史。在朋友眼中,他活得随性自在:即便患高血压、糖尿病十余年,依然我行我素,不戒烟酒。

意外出现在8月底。当天,黄师傅突然出现发热、畏寒寒战,最高体温飙至40℃,还伴随下肢疼痛。起初,他以为是感冒,自行服用感冒药后毫无缓解,于是赶紧到宁波市中医院急诊就诊。通过检查,接诊的急诊医生发现黄师傅的感染指标显著异常,其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值为103.8mg/L(正常<10mg/L),降钙素原9.2ng/ml(正常<0.065ng/ml),同时存在肝功能损伤、电解质紊乱。结合高热、下肢疼痛症状,医生初步判断其为脓毒症、感染性发热,随即收住院治疗。

感染灶在哪里?是哪种细菌在作祟?接诊医生第一时间送检了血培养,并同时给予强有力的抗感染及生命支持治疗。

两天内进展为脓毒性休克

溯源还没有得到结果,但黄师傅的病情却急转直下。入院第2天,复查显示肝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相关指标提示组织缺氧,且血培养口头回报“细菌阳性”。随后,黄师傅血压骤降至83/50mmHg、心率加快至110次/分,出现脓毒性休克。入院第三天,化验室明确血培养结果为“创伤弧菌”,同时黄师傅的左下肢出现肿胀、皮温升高,还长出水泡,下肢MRI提示:两侧胫骨、左侧距骨存在骨髓水肿,小腿软组织肿胀伴筋膜炎,细菌已侵犯骨骼和软组织。医护团队全力救治帮他渡过难关。

明确致病菌为创伤弧菌后,医生再次反复追问黄师傅病史,终于有了突破。黄师傅回忆,发病当天上午曾在网上下单一条已处理好的海鱼,收到后自己简单清洗过,“洗鱼过程中没有被鱼刺扎伤”,但为了口感鲜嫩,烹制时间较短。

结合黄师傅无海水接触史、无皮肤创口,团队医生最终判定:感染途径为消化道,推测海鱼未彻底煮熟,导致鱼肉中残留的创伤弧菌通过消化道侵入人体。

这种菌专挑特定人群“下手”

该院感染(肺病)科张松副主任介绍,创伤弧菌是一种嗜盐、喜温的革兰阴性杆菌,常存活于近海水域及鱼、虾、贝类等水产品中,尤其夏季水温升高时,繁殖速度会大幅加快。“创伤弧菌有‘海洋隐形杀手’之称,这是因为这种菌对特定人群有‘致命性’,早期症状类似感冒或痛风,易被误判延误救治。”

张松分析,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肝病(乙肝、肝硬化)、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人群,一旦感染,细菌会快速突破免疫系统,引发“创伤弧菌脓毒症”。这类高危人群感染后的病死率超50%。黄师傅有十余年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正是创伤弧菌的“攻击目标”。

该院感染(肺病)科团队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病等慢性病患者,给出4条核心防护建议:

一是食用海产品前,建议持续加热3分钟以上,确保鱼肉无血丝,贝类开口后再煮5分钟-10分钟,不碰生食或“半生”水产品;二是清洗、处理鱼、虾、贝类时,务必佩戴厚实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水产品汁液,处理完毕后,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清水彻底清洗双手;三是慢性病患者应尽量减少直接接触海水、淡水的机会(如海边散步、钓鱼时避免赤脚);四是同时定期监测基础病指标,增强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周晶晶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突发高热、下肢剧痛 “元凶”是一条未煮熟的海鱼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10-16 07:21:30

“都说被鱼刺扎到可能感染创伤弧菌,怎么吃没煮透的海鱼也会中招?”近日,已经脱离生命危险的黄师傅(化姓)躺在宁波市中医院感染(肺病)科病房内,一脸疑惑地向查房医生提出疑问。黄师傅因突发高热、下肢剧痛紧急入院,一度发展为脓毒性休克,险些丧命。经多学科团队全力救治后,医生终于揪出“元凶”创伤弧菌。而感染源,竟与他网购的一条海鱼有关。

误把感染当感冒

黄师傅今年65岁,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有40多年的吸烟和饮酒史。在朋友眼中,他活得随性自在:即便患高血压、糖尿病十余年,依然我行我素,不戒烟酒。

意外出现在8月底。当天,黄师傅突然出现发热、畏寒寒战,最高体温飙至40℃,还伴随下肢疼痛。起初,他以为是感冒,自行服用感冒药后毫无缓解,于是赶紧到宁波市中医院急诊就诊。通过检查,接诊的急诊医生发现黄师傅的感染指标显著异常,其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值为103.8mg/L(正常<10mg/L),降钙素原9.2ng/ml(正常<0.065ng/ml),同时存在肝功能损伤、电解质紊乱。结合高热、下肢疼痛症状,医生初步判断其为脓毒症、感染性发热,随即收住院治疗。

感染灶在哪里?是哪种细菌在作祟?接诊医生第一时间送检了血培养,并同时给予强有力的抗感染及生命支持治疗。

两天内进展为脓毒性休克

溯源还没有得到结果,但黄师傅的病情却急转直下。入院第2天,复查显示肝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相关指标提示组织缺氧,且血培养口头回报“细菌阳性”。随后,黄师傅血压骤降至83/50mmHg、心率加快至110次/分,出现脓毒性休克。入院第三天,化验室明确血培养结果为“创伤弧菌”,同时黄师傅的左下肢出现肿胀、皮温升高,还长出水泡,下肢MRI提示:两侧胫骨、左侧距骨存在骨髓水肿,小腿软组织肿胀伴筋膜炎,细菌已侵犯骨骼和软组织。医护团队全力救治帮他渡过难关。

明确致病菌为创伤弧菌后,医生再次反复追问黄师傅病史,终于有了突破。黄师傅回忆,发病当天上午曾在网上下单一条已处理好的海鱼,收到后自己简单清洗过,“洗鱼过程中没有被鱼刺扎伤”,但为了口感鲜嫩,烹制时间较短。

结合黄师傅无海水接触史、无皮肤创口,团队医生最终判定:感染途径为消化道,推测海鱼未彻底煮熟,导致鱼肉中残留的创伤弧菌通过消化道侵入人体。

这种菌专挑特定人群“下手”

该院感染(肺病)科张松副主任介绍,创伤弧菌是一种嗜盐、喜温的革兰阴性杆菌,常存活于近海水域及鱼、虾、贝类等水产品中,尤其夏季水温升高时,繁殖速度会大幅加快。“创伤弧菌有‘海洋隐形杀手’之称,这是因为这种菌对特定人群有‘致命性’,早期症状类似感冒或痛风,易被误判延误救治。”

张松分析,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肝病(乙肝、肝硬化)、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人群,一旦感染,细菌会快速突破免疫系统,引发“创伤弧菌脓毒症”。这类高危人群感染后的病死率超50%。黄师傅有十余年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正是创伤弧菌的“攻击目标”。

该院感染(肺病)科团队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病等慢性病患者,给出4条核心防护建议:

一是食用海产品前,建议持续加热3分钟以上,确保鱼肉无血丝,贝类开口后再煮5分钟-10分钟,不碰生食或“半生”水产品;二是清洗、处理鱼、虾、贝类时,务必佩戴厚实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水产品汁液,处理完毕后,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清水彻底清洗双手;三是慢性病患者应尽量减少直接接触海水、淡水的机会(如海边散步、钓鱼时避免赤脚);四是同时定期监测基础病指标,增强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周晶晶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