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烈士后人在镇海革命烈士陵园祭奠仪式现场。
10月23日,冷空气过境,天终于放晴。镇海革命烈士陵园里,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位烈士后人的到来,让山顶的风褪去冷意,变得和煦。
随着重大主题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一段发生在隐蔽战线的惊心动魄的历史被揭开。也正因这部剧,四位烈士的后人得以在朱枫烈士的长眠之地相聚,促成了这场意义非凡的“家人重逢”。
霜愈重而色愈浓,恰如英烈们“于黑暗中坚守信仰”的生命底色。正是在一次次对先烈的怀念与追思中,烈士的形象愈发鲜明,精神愈发触动人心。
“家人”重逢
吴石烈士的孙女吴红和朱枫烈士的孙女朱容瑢、陈宝仓烈士的外孙女李敏、聂曦烈士的侄孙女黄怡然挽着手,走上镇海革命烈士陵园高高的台阶。
她们的脚步很轻,像是怕惊扰长眠于此的先辈,又像是在沿着祖辈走过的路,一步步慢慢靠近那段厚重而深刻的历史。
时光回溯至75年前——
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人组成“东海小组”,在敌人眼皮底下构建起隐蔽的情报网络,为中国共产党传递大量重要军事情报。后因叛徒出卖,四人相继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与威逼利诱,他们始终坚贞不屈。
1950年的台北马场町刑场,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也曾这样“并肩”而立:没有搀扶,却凭着共同的信仰站成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最终,他们将生命永远定格在“祖国统一”的誓言里,用热血践行了对国家的忠诚。
如今,后人的身影与先辈的足迹在时空中交叠。台阶上的每一步,都像是一场跨越生死的“家族对话”,诉说着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思念与传承。
默哀、鞠躬、献花……今年恰逢朱枫烈士诞辰120周年,现场举行的祭奠仪式简单而肃穆,却因四位烈士后人的相聚而显得意义不凡。
“我也常想念你们,只要脑子一有空,无论在船上、在车里,或在夜深人静时,都会念念不已……几年来,我彻底体验到‘人非木石’这句话的真义。”这是朱枫烈士写给家人的信。
世人眼中,朱枫烈士是铁骨铮铮的英雄,可在家书中,她只是个会牵挂家人,流露温情的普通母亲。“奶奶当年期盼的好日子,我们替她看见了,这就是对她最好的告慰。”朱容瑢说。
这并非四位烈士后人第一次相聚。吴红回忆,从父辈开始,几家人就常来常往,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有时,大家也会开玩笑,自称是“新东海小组”,先辈们当年为守护祖国统一奉献一切,“我们现在要守护他们的故事,守护这段不能被遗忘的历史。”
英雄“重现”
“这个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看得我很心酸,因为你们看的是故事,我们看的是亲人,所以电视剧看到最后,我心里很矛盾,一边是不忍看下去,一边又想多看几眼,想和他们多待一会儿。”李敏不由自主有些哽咽。
四位烈士早在1950年便壮烈牺牲,对后人而言,祖辈的形象最初大多来自长辈的碎片化回忆与零星的历史资料,模糊而遥远。随着《沉默的荣耀》开播,剧中对烈士生平的细腻还原,加上后人对史料的深入挖掘,那些藏在时光里的英雄故事才逐渐清晰,烈士的形象也从抽象的英雄符号,变成有血有肉、有温度、有信念的身边人。
朱枫烈士的孙子朱则安回忆,那时他才读小学一二年级,“家里人跟我讲,我有个奶奶,为祖国统一牺牲在台湾,我对奶奶最初的印象是她是一个英雄。”
直到后来,看了奶奶留下的书信,听了奶奶当年战友的回忆,帮父亲(朱枫烈士的儿子朱明)誊抄回忆文章,朱则安对奶奶的英雄形象才有了更多细节和温度。
奶奶并非天生的“英雄”。她出生于镇海一个家境优渥的商人家庭,原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却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主动变卖家产支持抗日救亡运动,还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曾在浙江、上海、重庆、武汉等地从事工作,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与智慧,多次完成危险的任务。
“奶奶的选择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受先进思想影响后,深思熟虑的人生抉择。她是个思想进步、有勇有谋,还特别温柔的人。”
随着《沉默的荣耀》的热播,朱则安第一次见到一个如此生动、鲜活的奶奶,“感觉很亲切,特别是她的气质,从容、优雅,即便是面对危机,也不失大家闺秀底色,和我心中奶奶的形象在很多地方都是重叠的。”
在《沉默的荣耀》中,吴石烈士有一句台词“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让不少观众潸然泪下,也让吴红对爷爷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这句台词是编剧的艺术创作,但特别贴合爷爷当时的心境,“爷爷不是被动牺牲,而是主动选择为信仰献身,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李敏对陈宝仓烈士的理解,也在更多了解后变得更加立体,“他的记忆力非常强,过目不忘,他搜集到的情报都是背默下来,交给吴石整理好以后传递出去的。”
“其实他们每一次情报的传递,都是对生命的一次赌注,但是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仰,他们愿意冒这个险。”李敏感慨。
从模糊的英雄符号到具体、鲜活的人物,从零散的家族记忆到完整的精神认知,正是一次次的“形象重构”,让烈士精神有了可传承的根基,也让后人对“传承”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传承不是简单的怀念,而是要读懂先辈的信仰,扛起他们未完成的使命。
吴红说,如果换做她,她也会跟爷爷做出一样的抉择。李敏也说,作为“东海小组”的后代,现在已经集合完毕,“为了祖国的统一,我们一定要贡献我们的力量,告慰他们在天之灵。”
精神重燃
在这次来镇海前,四位烈士后人先去了福州。在吴石烈士故居,看到络绎不绝前来参观的人们,看到满目的鲜花,吴红忍不住泪如雨下,“我特别感谢大家对爷爷的纪念和尊敬,或许这就是因为祖国统一是所有人共同的心愿吧。先辈们当年为之牺牲的理想,如今正被一代又一代人守护着。”
这次“回家”,朱容瑢还捐赠了几件朱枫烈士的遗物。当被问及“为什么舍得把它们捐出来”,朱容瑢的回答让人动容:
“这不是偶然,这是我们家族很早的决定,只是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地方去把它展现出来,不让它只成为一个家族的记忆,而让它能够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通过这些实物,去了解先烈曾经的生活和战斗经历,让一代代人从一点一滴的记忆中,去连成图谱,知道我们是怎么享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我们未来应该往何处去。”
英雄从不是无名的,他们的名字藏在荧屏的细节里,藏在生活的记忆里,更藏在每一个记得他们的人心里。正如《沉默的荣耀》所传递的,那些曾隐于黑暗的牺牲,终将在光明里被永远铭记。
近日,由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宁波市国家安全局、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开展的“丹心映枫红”朱枫烈士事迹巡展活动在宁波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园启动。
陵园培育的“小红缨”讲解员崔稞欣同学为来园的少先队员讲述朱枫烈士故事。当讲到朱枫吞下的不仅仅是二两金子,更是她的决绝和忠诚时,她的光辉形象和崇高革命情怀,深深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位少年的心灵。
除了线下的纪念活动,线上的传承同样热烈。《沉默的荣耀》播出后,关于这部剧的话题相继登上热搜,网友们纷纷留言致敬:“以前不知道他们的故事,现在才明白,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多少英雄用生命换来的”“英雄不该被遗忘,他们的名字值得永远铭记”……
正如《沉默的荣耀》用九成真名真姓的原型人物引发的“历史考古热”,这场跨越荧屏与现实的追思,让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的事迹,不再是历史书上冰冷的文字。从烈士故居的参观热潮,到事迹巡展的广泛传播;从后人主动讲述先辈故事,到青少年自发学习英雄精神,社会各界的行动,都在延续着对英烈的纪念,传承着隐蔽战线的精神火种。
烈士的名字或许曾在历史长河中短暂沉默,但他们的荣耀永远不会褪色。就像红枫,霜愈重而色愈浓。
记者 石承承 通讯员 俞佳怡 /文 记者 崔引 /摄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从废弃料到小挂件 他们让咖啡渣焕发第二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