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瓷为媒、以茶为介、以书为引、以史为证。昨日,以“海丝古港·东方起点——东亚文明互鉴与未来共创”为主题,宁波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十周年系列活动之“文都对话”举行。

“文都对话”活动现场。
围绕青瓷文化、藏书文化、海丝文化等宁波标志性文化符号,众多国内外专家与文化学者,深入挖掘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再次深化了宁波“海丝古港·东方起点”的国际认知。
对话现场,多位专家的分享都指向一个共识:历史上的宁波,早已不是单纯的滨海港口城市,这里不仅是全球物资商贸的集散地,更是东亚文化交流、思想碰撞、文明互鉴的枢纽地。
复旦大学教授沈岳明从秘色瓷的独特魅力与工艺标准切入,阐述了越窑青瓷如何凭借其类冰似玉的超高质量、晶莹细润的天青釉色、精妙绝伦的烧造技艺,成为东亚窑业文化的独特载体。沈岳明认为越窑秘色瓷凭借其“品质极佳、成本极高、产量极低”的特质,决定了秘色瓷在当时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复旦大学教授沈岳明。本文图片均由宁波市文化与广电旅游局提供
浙江大学文学院求是特聘教授、亚洲文明研究院副院长王勇提出的“海上书籍之路”,更让宁波的文化枢纽角色具象化。他讲道,从唐代日本遣唐使满载书籍归国,到宋代中国书籍与瓷器一同跨越海洋,“宁波,更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超市’”。

浙江大学文学院求是特聘教授、亚洲文明研究院副院长王勇。
如果说历史是宁波的“文都”根基,那么当代的传承创新,则为宁波的“文都”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对话中,专家围绕“文化遗产在当下”的话题展开研讨,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观点。

活动现场。
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何振良分享的“泉州经验”,为宁波提供了借鉴。“泉州在世界遗产保护中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宁波可以依托‘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打造海丝主题体验线路,让游客不仅观赏文物,更能体验青瓷烧制、宋式点茶,形成‘保护—体验—消费’的良性循环。”
“就像德天瀑布的水流经越南再回流中国,宁波文化也以这样的‘流动感’,长期深刻影响着东亚文化圈。”宁波市社科院副院长陈建祥提到,当代文化传播需要一些本土化的智慧。
在现场专家的深度交流中,作为“东亚文化之都”的宁波,历史轮廓愈发清晰,未来图景愈发鲜明。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张芯蕊 孙宇卓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