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十年走遍五十城 三姐妹陪着母亲看风景
2025-10-29 07:08:26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潘修龄(右)和母亲林谷梅参加社区的端午活动。受访者供图

  近日,在鄞州区钟公庙街道宁广社区“宁悦课堂”越剧班上,社区居民潘修龄和年过八旬的母亲林谷梅同台献艺,赢得阵阵掌声。

  在宁广社区,提起潘修龄一家,网格员和邻居们总是赞不绝口。十年来,59岁的潘修龄和两个妹妹,始终如一地践行孝道,陪着母亲走遍山川湖海。她们用平凡日常中的点滴温暖,绘出了一幅“家和万事兴”的幸福画卷。

  从前母亲牵着我们看世界,现在我们陪着她去追风景

  潘修龄是家中长女,十年来,她和两个妹妹组成“孝心旅行团”,陪着年过八旬的母亲走过15个省份的50多个城市,累计行程超过20万公里。

  从西安古城墙的秦砖汉瓦,到青海湖的粼粼波光;从长江三峡的滔滔白浪,到深圳湾的璀璨霓虹……三个女儿精心设计的路线,像一条银色轨迹在中国地图上蜿蜒伸展。

  她们陪着母亲,触摸每一处古迹的温度,像翻阅一本立体的历史书:在敦煌莫高窟了解壁画故事,在西湖断桥重温白蛇传说,去大理古城体验扎染工艺;每月至少安排一次短途出游,足迹遍布近在咫尺的沪杭等长三角城市,春采桑、夏露营、秋登高、冬赏梅,她们把二十四节气过成了一首流动的诗。

  被问起最难忘的旅行记忆,潘修龄翻出了2022年在大理的照片。照片里,母亲身着民族服饰站在古城中,银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那是父亲离开后我们第一次带她出远门。”潘修龄轻声说,“母亲站在那儿对着镜头微笑的瞬间,我们仿佛看到了她年轻时的模样。”这张被称为“景美人更美”的照片,至今仍是三姐妹每个人的手机屏保。

  为了让母亲旅途舒适,三姐妹自创了一套“银发旅行宝典”。规划路线时优先考虑适老性,坚持“观光两小时,休憩一刻钟”的节奏,酒店也尽量选带温泉的养生民宿。

  潘修龄展示着写满标注的旅行笔记,笑着说:“妈妈怕坐船,我们就改走陆路;她爱听戏,我们就安排看戏……这些细节,比旅游途中看到的风景更重要。”

  小时候妈妈给我们织毛衣,现在换我们把她宠成“公主”

  三姐妹中,最小的妹妹心灵手巧,总用亲手制作的小物件表达孝心:为母亲爱穿的墨绿色旗袍搭配一串串珠手链,旅游用的刺绣背包上悄悄绣上全家人的姓名缩写,连日常发饰都缀着她亲手做的缠花。“小时候妈妈给我们织毛衣,现在轮到我们给妈妈服务了。”最小的妹妹说。

  母亲抚摸着这些充满心意的手工作品,眼里满是欣慰:“这些东西,带着女儿手上的温度,比什么都珍贵。”

  2022年,潘修龄把时年78岁的母亲接到自己家中照顾。为了让母亲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快乐,三姐妹化身“课程规划师”:伴着晨光在社区打太极,午后在越剧课唱《梁祝》选段,端午节一起包粽子,春节时一起编中国结……邻居们总能看到母女四人默契搭档的身影。

  更难得的是,潘修龄每周都会陪母亲去老年大学上课。“妈妈现在会用智能手机,还爱上了摄影和书法。”潘修龄说,“学习让妈妈的生活更丰富,能陪她一起学,我们也特别快乐。”

  说起温暖回忆,2023年有件事让潘修龄记忆犹新。一次越剧演出前,母亲不小心把演出服落在家里。为了不耽误演出,潘修龄的丈夫二话不说,开车4个小时,及时把服装送到现场。这个看似平常却满含深情的举动,很快在现场传开了。大家不仅为老人的精彩演出鼓掌,更为这份细致入微的孝心与支持深深感动。

  在快节奏的今天,潘修龄三姐妹用十年的坚守,默默诠释着“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动人承诺。在重阳节来临之际,这份跨越代际的温情守护,就像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孝老爱亲的文明之路,也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记者王悦宁 通讯员凌沪琼 付博勋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十年走遍五十城 三姐妹陪着母亲看风景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10-29 07:08:26

潘修龄(右)和母亲林谷梅参加社区的端午活动。受访者供图

  近日,在鄞州区钟公庙街道宁广社区“宁悦课堂”越剧班上,社区居民潘修龄和年过八旬的母亲林谷梅同台献艺,赢得阵阵掌声。

  在宁广社区,提起潘修龄一家,网格员和邻居们总是赞不绝口。十年来,59岁的潘修龄和两个妹妹,始终如一地践行孝道,陪着母亲走遍山川湖海。她们用平凡日常中的点滴温暖,绘出了一幅“家和万事兴”的幸福画卷。

  从前母亲牵着我们看世界,现在我们陪着她去追风景

  潘修龄是家中长女,十年来,她和两个妹妹组成“孝心旅行团”,陪着年过八旬的母亲走过15个省份的50多个城市,累计行程超过20万公里。

  从西安古城墙的秦砖汉瓦,到青海湖的粼粼波光;从长江三峡的滔滔白浪,到深圳湾的璀璨霓虹……三个女儿精心设计的路线,像一条银色轨迹在中国地图上蜿蜒伸展。

  她们陪着母亲,触摸每一处古迹的温度,像翻阅一本立体的历史书:在敦煌莫高窟了解壁画故事,在西湖断桥重温白蛇传说,去大理古城体验扎染工艺;每月至少安排一次短途出游,足迹遍布近在咫尺的沪杭等长三角城市,春采桑、夏露营、秋登高、冬赏梅,她们把二十四节气过成了一首流动的诗。

  被问起最难忘的旅行记忆,潘修龄翻出了2022年在大理的照片。照片里,母亲身着民族服饰站在古城中,银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那是父亲离开后我们第一次带她出远门。”潘修龄轻声说,“母亲站在那儿对着镜头微笑的瞬间,我们仿佛看到了她年轻时的模样。”这张被称为“景美人更美”的照片,至今仍是三姐妹每个人的手机屏保。

  为了让母亲旅途舒适,三姐妹自创了一套“银发旅行宝典”。规划路线时优先考虑适老性,坚持“观光两小时,休憩一刻钟”的节奏,酒店也尽量选带温泉的养生民宿。

  潘修龄展示着写满标注的旅行笔记,笑着说:“妈妈怕坐船,我们就改走陆路;她爱听戏,我们就安排看戏……这些细节,比旅游途中看到的风景更重要。”

  小时候妈妈给我们织毛衣,现在换我们把她宠成“公主”

  三姐妹中,最小的妹妹心灵手巧,总用亲手制作的小物件表达孝心:为母亲爱穿的墨绿色旗袍搭配一串串珠手链,旅游用的刺绣背包上悄悄绣上全家人的姓名缩写,连日常发饰都缀着她亲手做的缠花。“小时候妈妈给我们织毛衣,现在轮到我们给妈妈服务了。”最小的妹妹说。

  母亲抚摸着这些充满心意的手工作品,眼里满是欣慰:“这些东西,带着女儿手上的温度,比什么都珍贵。”

  2022年,潘修龄把时年78岁的母亲接到自己家中照顾。为了让母亲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快乐,三姐妹化身“课程规划师”:伴着晨光在社区打太极,午后在越剧课唱《梁祝》选段,端午节一起包粽子,春节时一起编中国结……邻居们总能看到母女四人默契搭档的身影。

  更难得的是,潘修龄每周都会陪母亲去老年大学上课。“妈妈现在会用智能手机,还爱上了摄影和书法。”潘修龄说,“学习让妈妈的生活更丰富,能陪她一起学,我们也特别快乐。”

  说起温暖回忆,2023年有件事让潘修龄记忆犹新。一次越剧演出前,母亲不小心把演出服落在家里。为了不耽误演出,潘修龄的丈夫二话不说,开车4个小时,及时把服装送到现场。这个看似平常却满含深情的举动,很快在现场传开了。大家不仅为老人的精彩演出鼓掌,更为这份细致入微的孝心与支持深深感动。

  在快节奏的今天,潘修龄三姐妹用十年的坚守,默默诠释着“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动人承诺。在重阳节来临之际,这份跨越代际的温情守护,就像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孝老爱亲的文明之路,也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记者王悦宁 通讯员凌沪琼 付博勋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