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记者 陈妤涵 黄国飚
在宁波惊驾桥下,有一位特殊的手艺人——70多岁的鲍菊莲奶奶。别人退休后爱打毛衣、搓麻将,她却握着刻刀与刨子,把旁人眼中的废木头变成了承载岁月记忆的老家具、时髦可爱的小摆件,用一双粗糙的手刻出了热气腾腾的晚年生活。
鲍菊莲与木工的缘分,始于2003年。那年,她家的老房子拆迁,新家装修好后还剩下了不少废木料,于是她想到用这些废木头“重建”老房子。“外孙、孙女都没见过老房子,我想做一个模型,让他们看看我当年住的地方。”抱着这个简单的想法,没有任何木工基础的她开始凭着记忆琢磨起来。
自此以后,鲍菊莲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做木工,尤其偏爱复刻老家具:70年代流行的双抽屉柜子,下面能放被子;还有宁波人叫“GACHU”的橱柜,专门用来放菜。
她做的老家具模型,处处是宁波人的生活印记,更有着她的儿时记忆。例如,宁波人熟知的“张斌桥”——那是她出生的地方。如今“张斌桥”迁到了天宫庄园,模样早已不同,但小时候在桥上玩耍、天热时在桥下乘凉的场景,她都清晰地记在心里,一点点复刻进木作里。
“我没学过木工,全靠自己琢磨。”鲍菊莲笑着说,自己就像“老年多动症”,刚开始做一个、两个,后来越做越开心,便天天泡在木作里。除了老家具,她还跟着年轻人的喜好,做哪吒、结界兽,甚至是网红形象LABUBU。社区里的年轻人知道她会做木工,常拿着图片找她:“鲍阿姨,能不能帮我做这个?”她总是爽快答应,还让年轻人帮忙把图案打印出来,自己照着一点点雕琢。
有人问她卖不卖作品,她总摆手:“不卖!我已经送给朋友很多了。”展览时也有人想花钱买,她却说:“你自己挑,钱用了就没了,但人家拿着东西会说‘这是鲍阿姨送我的’,多好。”
眼下,鲍菊莲正在攻克一个“大项目”——宁波鼓楼模型。为了做得细致,她已经去鼓楼拍了两次照片,“有的细节看一眼就忘,多拍点照片,做的时候对着看才放心。”鼓楼模型要做三层,三层上面还有时钟,现在第一层还没完成,但她不急,慢慢做,“天冷了,正好在家做木工,一件一件做好,人家喜欢就拿去。”
有人说她“出名了”,鲍菊莲却没放在心上:“我做东西就是图个开心,一是留存自己的记忆,二是想让年轻人看看宁波的老家具,知道我们以前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一把刻刀,一块木头,一段时光。鲍菊莲用木工手艺,把回忆刻进木料,把热爱融入生活,也让更多人看见:晚年生活可以不只有柴米油盐,更有热爱与传承带来的无限可能。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