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亿美元估值、40亿美元交易、博裕投资入局……备受外界关注的星巴克中国股权出售一事尘埃落定。
据公众号“星巴克中国资讯中心”消息,11月4日,星巴克咖啡公司宣布与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
这意味着,在进入中国26年后,星巴克第一次出售业务股权。
根据协议,博裕以40亿美元的价格拿下了合资企业60%股权,而星巴克则保留40%股权,并继续作为星巴克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向新成立的合资企业进行授权。
看清现实,拥抱本土
作为大量中国消费者对“咖啡”这一饮品的启蒙品牌,星巴克这几年在中国的日子并不好过。
一方面,本土咖啡连锁和国产新茶饮的迅速崛起和扩张,分走了星巴克不小的市场份额。在星巴克视为主阵地的一二线城市,人们开始更多地购买价格实惠、方便易得的咖啡;而在三四线城市及县域,星巴克的布局又早已落后瑞幸、库迪等本土品牌。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告诉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中国咖啡市场依然富有潜力,但星巴克在一二线城市的市场渗透率已经接近饱和。因此,向下扩张成了星巴克这几年的主要动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开拓小城市、县域等下沉市场,就需要找一个更“得力”的本土合作伙伴。
“博裕资本对中国消费者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理解,而且与国内多地的商业地产保持着长期合作,这能帮助星巴克在三四线线城市、新兴商圈更高效地选址。”刘春生说。通过这种合作,星巴克可能在加速下沉的同时,加速饮品与数字平台的创新,并加强与本土消费者的连接。
另一方面,星巴克急于找寻“下家”,也是想找人分摊风险。这与其一贯的重资产模式有关。相比于瑞幸等极简门店模式的轻车快马,星巴克的直营、高人力、大店模式,已然负重难行。
“星巴克采用合作入资的方式,一方面是下放经营,一方面是分摊星巴克的经营风险。”知名经济学家盘和林在接受长安街知事采访时指出。
公开资料显示,博裕投资创立于2011年,是一家深耕中国市场、布局全球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组合超过200家企业。“合作伙伴会通过真金白银来分摊风险,共同抵御国产咖啡和新茶饮的‘进攻’。”盘和林说。
收购星巴克,仍是一门好生意
在这轮交易中,星巴克中国的估值超过了130亿美元。
虽然近年来的发展显露颓势,但收购星巴克在诸多资本眼里依旧是门“好生意”。据此前报道,多家美元私募,美团、华润等中资企业,高瓴资本等投资机构都曾竞相入局,想接盘星巴克的中国业务。
盘和林指出,星巴克的运营模式成熟,在国内拥有比较稳定的客源。虽然未来难测,但至少目前对合作方来说依旧是一门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业务。刘春生认为,星巴克全球知名的品牌影响力、咖啡生产的专业度,以及对咖啡文化的培育能力,都是它独特的优势所在。
如今,买家终于敲定,博裕以“合作运营者”的名义现身。
盘和林认为,“合作运营”的模式能将合作伙伴和经营成果绑定,产权能给博裕带来经营恒心,这都对星巴克的区域发展有利。
可以确定的是,出售股权,并非星巴克的撤退,而是更深度地拥抱中国市场。据今天的公告,双方表示会共同致力于未来将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规模从约8000家逐步拓展至20000家。
但强强联合之后,未来依旧充满不确定性。“瑞幸、库迪等国内的竞争对手已经具备较大的规模优势,品牌的认知度也已经很高了。星巴克想要重振势头,实现战略调整和市场份额回升,尚需一定时日。”刘春生说。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