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良在制作咖啡。(陈福良 顾佳诚 摄)
在余姚四明山镇平莲村的平坑自然村,一条蜿蜒的山路串起山林、竹海、溪流与梯田。前几天,记者来到村里时,清晨的山雾尚未散尽,“茶落归山”民宿已升起袅袅炊烟,民宿主理人俞良此时刚为客人送完早餐。望着窗外熟悉的风景,俞良告诉记者:“这片山地养育了我,我回来的目的,就是想好好守护它。”
“70后”俞良是土生土长的平坑人。高中毕业后,他和许多山里青年一样外出闯荡,当过工人、开过小店,最终选择从事民宿行业。过去十年,他在海曙、奉化的几家高端民宿做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从业经验。然而,每次回乡,看到空置的老屋与留守的老人,他的心里空落落的,感慨道:“记忆里热闹的村庄,如今只剩下十几位老人。”
转机出现在2023年。余姚在平坑自然村启动“共享村落”EOD示范项目,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路径。借政策东风,俞良带着一腔热情,毅然返乡创业。
去年,俞良投资150万元,正式启动自家老宅的改造,计划将其打造成一处高端民宿。在他绘制的设计图中,父亲种植的雪松、母亲栽下的红枫,以及陪伴他成长的柿子树和广玉兰都被特意保留下来。他告诉记者:“保留这些树木,既是为了保存我们儿时的记忆,留住乡愁,又是为了让游客能体验到最真实质朴的乡村生活。”
他把这份情怀注入民宿的角角落落。民宿内的木质连廊正对日出观景台,部分房间留出天窗,为住客观星提供方便;院落里引种了四明山特色植物,构成一个微缩版的山野生态园。此外,民宿的下午茶选用后山茶园的茶叶,简餐食材取自本地村民自家种植的蔬菜。俞良在带动村民增收的同时,也将当地山村特色集中呈现在游客面前。
“茶落归山”民宿今年初开始营业,如今已积累了不少回头客。一名上海游客在九个月内来了五次,还有游客从云南专程自驾前来,只为体验“推窗见林海,枕畔闻溪声”的山野意境。
“我们的这家民宿,能够成为当地文化的传播‘窗口’。”俞良对未来充满信心。随着四明山镇多个文旅项目的持续推进,他意识到自己的民宿正与村庄一同“成长”。截至目前,民宿客房的平均入住率稳定在50%以上,接待游客已超3000人次。
俞良的创业故事是四明山镇乡村振兴实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四明山镇坚持党建引领,用好丰富的红色资源,走绿色发展之路,引导村民开办民宿、发展文旅产业。目前,全镇已建成酒店7家、民宿48家,拥有床位1440余张,山区村民的生活也越过越红火。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顾佳诚 通讯员陈福良 方田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