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儿童频繁口渴、精神萎靡,嘴巴里还传出阵阵烂苹果般的气味。没想到,竟是遭遇了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多数家长的认知中,糖尿病是成年人的专属疾病,宁波明州医院儿内科主任施苏林特别提醒,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同样可能遭遇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一凶险的内分泌急症。
血气分析提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
几天前,2岁男孩安安(化名)被紧急送到明州医院急诊室。儿科施苏林主任从患儿家长口中了解到,安安近1个月频繁口渴、尿量明显增多,近4天更是精神萎靡、浑身乏力,呼吸变得又深又快,呼出的气体还带着特殊的烂苹果味。
送到医院时,安安已处于嗜睡状态,精神反应极差,皮肤黏膜干燥、眼眶凹陷,是典型的重度脱水表现,同时呼吸深快、心率增快。结合症状,施苏林立即判断这极有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儿童内分泌急症中死亡率极高的一种。
化验结果印证了这一判断:血糖>41.6mmol/L,血气分析提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若不及时干预,随时可能出现脑水肿、休克甚至死亡。情况危急,施苏林立即带领团队启动DKA 抢救预案,将安安收入儿内科重症监护单元。
救治团队迅速分工,快速建立双静脉通道,准确计算补液量纠正重度脱水,这是稳定生命体征的关键。通过微量输液泵持续输注小剂量胰岛素,平稳降低血糖和酮体;实时监测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指标,动态调整补充方案,维持内环境稳定。
医护团队24小时不间断监护,每小时记录生命体征、神志变化,每2小时复查血糖和血气分析,根据指标波动及时优化治疗方案。经过48小时的全力攻坚,安安的血糖、血酮逐步降至安全范围,代谢性酸中毒得到纠正,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脸上重新泛起健康的红润。
出现“三多一少”务必立即带孩子就医
脱离危险后,主诊医生赖娟牵头为安安制定了个性化的长期管理方案,从胰岛素注射技巧、血糖监测方法,到饮食搭配、运动注意事项,逐一细致指导,并协调营养科医生提供专项饮食规划,帮助孩子带着“甜蜜的负担”健康成长。
赖娟提醒,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完全缺乏胰岛素——胰岛素就像打开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钥匙”,“钥匙”缺失后,血糖无法被利用而堆积,身体只能分解脂肪供能,进而产生大量酸性的酮体,堆积过多便会引发危及生命的酮症酸中毒。
而酮症酸中毒往往只是1型糖尿病的首发表现,家长一定要警惕这些早期信号:“三多一少”,也就是喝得多、尿得多、吃得多但体重下降;精神状态异常,比如持续乏力、嗜睡、精神萎靡;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脱水迹象,包括皮肤干燥、眼眶凹陷、口唇干裂;特征性呼吸,呼吸深快且呼出气体有“烂苹果味”。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三多一少’伴随精神萎靡,务必立即带孩子就医。”赖娟提醒,儿童糖尿病并非不可控,重视儿童的异常身体信号,不要忽视任何看似“常见”的症状。即使孩子确诊1型糖尿病,也无需恐慌,通过规范的胰岛素治疗、科学的血糖监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孩子们完全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运动,拥有精彩的人生。
宁波晚报记者陆麒雯 通讯员姚璐璐 项宇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