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宁波戏曲演员争练“绝活”
2025-11-19 07:31:25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倪圣晨的舞剑和杨扬的长水袖。剧团供图

  近一个月,宁波各戏曲院团掀起争练“绝活”的热潮。

  越剧演员练起了双剑、长水袖、踩跷、旋子、变脸,甬剧演员学起椅子功、帽翅功、甩发,姚剧演员练起腿功、吃火……不畏难、敢挑战、勤学戏、勇攀峰的精气神在练功房里蔚然成风。

  为推动宁波戏曲行业良性发展,近日,宁波戏曲发展座谈会召开。宋官林、黎继德、于凡林、林为林等业内专家应邀出席,为我市各戏曲院团传承发展建言献策。

  苦练“绝活”强技艺

  11月14日,各院团就近期训练成果,在宁波市演艺集团组织了一次内部汇演。

  第一次来宁波的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于凡林,对宁波这批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青年演员青春靓丽的形象及扎实的基本功印象深刻,“鄞州区越剧团的花旦杨扬,表演了《霸王别姬》里的双剑。她身段条件非常好,舞剑有美感,是一个值得培养的孩子。”

  出演《周仁哭坟》的尹派小生倪圣晨、学了踩跷的戚派花旦叶芝玲、表演长水袖的花旦黄彦茜,也都引起于凡林的注意,他建议“鄞州区越剧团可以请更多老师来给演员说戏,抠身段,让他们的武戏、文戏都能有所进步”。

  宁波市甬剧团24岁演员李梦凡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死谏》技惊四座,极具爆发力和情感表现力,杨濛帆的《挂画》展示了椅子功,陈吉来展示了帽翅功,还有马科源的《浮士德与魔鬼》,拓宽了甬剧的题材与戏路。

  姚剧方面,20岁余京泽的《珍珠塔·跌雪》动作规范;18岁杨颜伊的《情探·阳告》能将动作和内心活动相结合;周瀚雄的《华子良下山》展示了扎实的腿功,该戏在排练中请来天津京剧院著名文武老生王平说戏,专家认为“演员条件很好,很有发展潜力”;徐盛盛的《时迁偷鸡》同样移植自京剧,包含“吃火”技艺,由天津青年京剧团的石晓亮帮助说戏。

  于凡林认为,经过一个月的练习,目前青年演员已能掌握部分技艺,但要做到“从准确、生动到精彩”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他提出“戏曲先是行当,再是人物”,真知灼见令演员受益匪浅。

  昆曲名家、梅花奖获得者林为林点评说,近段时间,演员们对技巧的学习显然是“有用”的,把好的剧种的绝活学来,将来在新编戏、历史剧中“用上一两招”,会非常出彩。

  计划举办岁末展演

  国家艺术基金理事宋官林近期两次来宁波,演员们的默默努力都被他看在眼里。

  “这段时间,通过在练功房的浸泡,甬剧、越剧、姚剧、宁海平调等剧种青年演员的表演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他说,“姚剧平添了《时迁偷鸡》这个剧目,《浮士德与魔鬼》丰富了甬剧艺术样式,还搭建了国内一流艺术家、经典剧目首演艺术家与宁波青年演员对话的平台,建立口传心授的纽带,这些可能都会影响宁波戏曲未来的发展。”

  宋官林表示,宁波的甬剧团、姚剧团、宁海平调都是“天下第一团”,守正创新、推陈出新,拥有广阔天地。他建议,宁波在条件成熟时,可以组织各戏曲院团和重要票社的擂台赛、晚会、迎春戏曲晚会、演出周,为演员提供展示的平台,演员有“戏”才能让城市“有戏”。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中国演员》主编黎继德从实操层面给出建议。他表示,向别的优秀剧种学习、移植改编,是戏曲良性发展的必要一步。

  事实证明,新编历史剧是戏曲创作中容易出彩的部分,改编经典名著也是“讨巧”的方法。“宁波要根据剧种特点讲好本地故事,写自己的历史故事;甬剧、姚剧烟火气很浓且接地气,在创作现代戏方面也有一定优势。”黎继德认为,宁波还可以从滩簧剧种的优势出发,组织本地乃至江浙沪地区的滩簧戏展演,把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带到群众身边,让宁波成为江浙沪滩簧戏的“码头”。

  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全市戏曲院团掀起的学艺之风非常“提气”,在锻炼演员的同时,也丰富了本土剧种剧目储备。

  据悉,岁末年初,我市将举办新春戏曲展演,集中展示各区(县、市)的优秀节目,同时推荐优秀作品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

  宁波晚报记者顾嘉懿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戏曲演员争练“绝活”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11-19 07:31:25

倪圣晨的舞剑和杨扬的长水袖。剧团供图

  近一个月,宁波各戏曲院团掀起争练“绝活”的热潮。

  越剧演员练起了双剑、长水袖、踩跷、旋子、变脸,甬剧演员学起椅子功、帽翅功、甩发,姚剧演员练起腿功、吃火……不畏难、敢挑战、勤学戏、勇攀峰的精气神在练功房里蔚然成风。

  为推动宁波戏曲行业良性发展,近日,宁波戏曲发展座谈会召开。宋官林、黎继德、于凡林、林为林等业内专家应邀出席,为我市各戏曲院团传承发展建言献策。

  苦练“绝活”强技艺

  11月14日,各院团就近期训练成果,在宁波市演艺集团组织了一次内部汇演。

  第一次来宁波的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于凡林,对宁波这批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青年演员青春靓丽的形象及扎实的基本功印象深刻,“鄞州区越剧团的花旦杨扬,表演了《霸王别姬》里的双剑。她身段条件非常好,舞剑有美感,是一个值得培养的孩子。”

  出演《周仁哭坟》的尹派小生倪圣晨、学了踩跷的戚派花旦叶芝玲、表演长水袖的花旦黄彦茜,也都引起于凡林的注意,他建议“鄞州区越剧团可以请更多老师来给演员说戏,抠身段,让他们的武戏、文戏都能有所进步”。

  宁波市甬剧团24岁演员李梦凡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死谏》技惊四座,极具爆发力和情感表现力,杨濛帆的《挂画》展示了椅子功,陈吉来展示了帽翅功,还有马科源的《浮士德与魔鬼》,拓宽了甬剧的题材与戏路。

  姚剧方面,20岁余京泽的《珍珠塔·跌雪》动作规范;18岁杨颜伊的《情探·阳告》能将动作和内心活动相结合;周瀚雄的《华子良下山》展示了扎实的腿功,该戏在排练中请来天津京剧院著名文武老生王平说戏,专家认为“演员条件很好,很有发展潜力”;徐盛盛的《时迁偷鸡》同样移植自京剧,包含“吃火”技艺,由天津青年京剧团的石晓亮帮助说戏。

  于凡林认为,经过一个月的练习,目前青年演员已能掌握部分技艺,但要做到“从准确、生动到精彩”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他提出“戏曲先是行当,再是人物”,真知灼见令演员受益匪浅。

  昆曲名家、梅花奖获得者林为林点评说,近段时间,演员们对技巧的学习显然是“有用”的,把好的剧种的绝活学来,将来在新编戏、历史剧中“用上一两招”,会非常出彩。

  计划举办岁末展演

  国家艺术基金理事宋官林近期两次来宁波,演员们的默默努力都被他看在眼里。

  “这段时间,通过在练功房的浸泡,甬剧、越剧、姚剧、宁海平调等剧种青年演员的表演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他说,“姚剧平添了《时迁偷鸡》这个剧目,《浮士德与魔鬼》丰富了甬剧艺术样式,还搭建了国内一流艺术家、经典剧目首演艺术家与宁波青年演员对话的平台,建立口传心授的纽带,这些可能都会影响宁波戏曲未来的发展。”

  宋官林表示,宁波的甬剧团、姚剧团、宁海平调都是“天下第一团”,守正创新、推陈出新,拥有广阔天地。他建议,宁波在条件成熟时,可以组织各戏曲院团和重要票社的擂台赛、晚会、迎春戏曲晚会、演出周,为演员提供展示的平台,演员有“戏”才能让城市“有戏”。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中国演员》主编黎继德从实操层面给出建议。他表示,向别的优秀剧种学习、移植改编,是戏曲良性发展的必要一步。

  事实证明,新编历史剧是戏曲创作中容易出彩的部分,改编经典名著也是“讨巧”的方法。“宁波要根据剧种特点讲好本地故事,写自己的历史故事;甬剧、姚剧烟火气很浓且接地气,在创作现代戏方面也有一定优势。”黎继德认为,宁波还可以从滩簧剧种的优势出发,组织本地乃至江浙沪地区的滩簧戏展演,把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带到群众身边,让宁波成为江浙沪滩簧戏的“码头”。

  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全市戏曲院团掀起的学艺之风非常“提气”,在锻炼演员的同时,也丰富了本土剧种剧目储备。

  据悉,岁末年初,我市将举办新春戏曲展演,集中展示各区(县、市)的优秀节目,同时推荐优秀作品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

  宁波晚报记者顾嘉懿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