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报道(作者:宋体金)【内容提要】王延勤是一位转业军人,是一位基层残联工作者,2005年正月十二在工作岗位上去世,年仅五十二岁。因为他爱残疾人事业,用全身心的爱去爱他所服务的残疾人,他去世后,成百上千残疾人为他守灵三天三夜。他是一个从默默无闻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因为他的离世,三天变震惊四方,他的事迹传遍整个宁波市。是老百姓发现了他,传扬他,歌哭他。随后,王延勤事迹不仅感动宁波,也感动全国的残疾人工作者,感动了全社会。
在王旭烽长篇报告文学《让我们敲希望的钟》论证会上的发言
我是带着感动的心情来参加《让我们敲希望的钟》纪实文学作品研讨会的。本来中国残联的常务副理事长吕世明同志要亲自出席的,由于公务繁忙,实在走不开,委托我代表他参加今天这个作品论证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残联、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关心、关注残疾人事业的王旭烽女士表示诚挚地谢意。
王延勤事迹不仅感动宁波,也感动全国的残疾人工作者,感动全社会。邓朴方同志对王延勤事迹作出了评价和批示:“王延勤同志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是我们大家的榜样,他的事迹,也是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写照,应大力宣传,让大家都知道他”。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王新宪批示“王延勤同志的事迹,他为事业树立了一面旗帜,为残疾人工作者的一面镜子。”中国残联理事长汤小泉同志批示“感人至深,扩大影响力”。这也充分说明王延勤的事迹在国残疾人系统和全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参加会议之前,我已经有幸拜读了这部作品。我既是一个读者,又是一个残疾人宣传工作者。我是用双重身份去阅读这部作品的,无论我用哪个身份去解读作品中主人公的看似平凡的人生轨迹,感觉都是那样震撼和感动。一个粗旷的转业干部,他对周围的残疾人兄弟姐妹的内心感情世界是那样的细腻,情感是那样的真挚,主人公王延勤心灵中迸发出的完全是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怀,谁能说他不是一位为人道主义而献身的英雄呢?记得,我和作者第一次在中国残联交流这部作品的时候,她告诉我这样一个观点:我们观察社会,观察人生,有许多不同的视角。有时转换一个视角,常常会给人一种新的认识、新的发现。中国的残疾人群体,就给她提供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看问题的角度。从这个窗口看社会、看人生,我们的发现可能会更独特,我们的认识可能会更深刻。正是王旭烽深刻的思索、细致的采访,用不同于别人观察视觉,用真情实感的投入,才使这部作品让我及我们残联所有的同事感动不已。
残疾人是社会中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残疾人生存的状态、素质的变化、社会对他们的态度,无不反映出我们社会中最深刻的一面。这块地方也最敏感,经济、政治的变革,社会生活的变化,世态的炎凉,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动,都会最早反映在残疾人这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文化几千年的积淀中,那些最厚重的东西,都集中反映在残疾人身上,反映在他们的现实处境上。
改革开放以来,残疾人事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的是社会的文明,蕴涵着深厚的社会文化,残疾人事业发展对提升我们国家的社会凝聚力,体现我们的中华民族的制度的优越性,稳定社会良性运行、缓解社会矛盾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王延勤这样的残疾人工作者折射出的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弘扬的中华民族和善好实的优良传统。王延勤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举动,可是他用火热的心肠和社会责任感点燃了残疾人心中的希望之火,温暖了最容易受人冷视的群体。从他的行为中能够让残疾人感受到党和人民的关爱。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王延勤崇高思想的核心就是燃烧自己,温暖他人。残疾人由于残疾影响,造成家庭困难多,社会地位低,文化水平低这是全国性问题。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群体的要求,残疾人工作者工作内容和方式必须人性化。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人都有他善良的一面。正是王延勤的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和真情、慈爱工作态度,残疾人群体就会接受他,爱上他。王延勤的事迹在现实生活中才产生教化人,打动人,感染人的效果。王延勤对残疾人的慈心善举,更应该使我们健全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才会感动包括作者王旭烽在内的所有人所敬仰和感动。不是吗?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时代,王延勤能够把自己全部精力和身心无私的奉献给他人,奉献给残疾人事业,这是需要有一种觉悟和境界的。王延勤的高尚品德不是用豪言壮语喊出来的,他是用点点滴滴的爱心、责任心和对残疾人事业的激情堆积起来的。
朴方同志曾经讲过“残疾人工作者这支队伍应该用人道主义思想武装起来,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这个队伍的成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为残疾人服务为荣。要有为残疾人工作献身的精神.通过千千万万件平凡细小的具体工作,去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搞好残疾人事业,是需要有献身精神的。要从内心到行动体现出对残疾人的爱护和尊重,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中国各级残疾人组织中,在人道主义的感召下,一批真诚的人道主义者默默地实践他们的理想,王延勤就是其中一员。在王延勤的心里,他并不是把残疾人作为一个弱者看,他也不只是用怜悯与同情的心态去面对他们。而是用朴素的感情、平等的心情和每个人都具有的善良去尊重他们、帮助他们,使残疾人充满自信的生活。
残疾人事业是非常敏感的、引人注目的问题,人们往往从它的发展水平去看一个国家是先进还是落后。我们做得好,就能为社会主义增添光彩;做得不好,人们就会说社会主义不好,共产党不好。所以,残疾人的工作还有着很强的政治性。正是王延勤这位在部队培养起来的干部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他把自己的工作职责确实看作是社会主义事业不可缺少的部分。王延勤的身上体现的就是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他因为理解人道主义精神的实质,所以他才会忘我的去践行着人道主义事业。
难能可贵的是,《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人道主义。王延勤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呼唤和践行人道主义,感动和影响着身边的人;他用自己全部的爱去广泛地宣传和实行人道主义。他尊重每一个残疾人的人格,承认他们存在的价值,承认他们生命的价值。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助,要尊重人、关心人,发挥人的潜能。他与时俱进地把握了残疾人的观念发生的变化,种种转变正在发生,他所具有的人道主义情怀和残疾人的“渴求理解”的心灵呼唤产生共鸣。
王延勤的价值何在呢?有人会说,王延勤太平凡了,几乎所有提及王延勤的人,都使用了“平凡”这个字眼,以为王延勤所做的一切,其实别人稍加努力,也都是可以做到的,一步之遥而已。然而,恰恰是在生命终结的最重大时刻,王延勤以其特立独行的选择,展现了卓而不群的精神风范,给我们这个世界提供了令人仰视的人性高度。你看,他所爱的对象在人世间一直被作为弱势群体相看,那么,他现在的生命也已经到了极弱的地步,他将以自身的弱去加入群体的弱,彻底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这是他活着的最后的爱了……在王延勤身上和身边的感动证实了一个残疾人工作者所具有的人道主义的情怀,普通而又博大,微弱而又强烈。要变得可爱,就必须得到爱;只有通过仁慈,我们才能得到更高的仁慈;只有在我们能爱别人,并且有机会去爱的时候,我们才成为人;生命中最要紧的事情,是学习如何付出爱,以及接受爱。正是他的这样看似平凡的爱,才会使一座城市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三天来络绎不绝地穿梭在宁波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风雨交加之中,他们庄严地抬来了花圈、鲜花,在众目睽睽之下,坦然地尽情地,同时又是克制地抒发他们对一个死去的人恩人般的情感。王延勤不止一次对那些您帮助过的残疾人说:我们是朋友,我做这些事是应该的,如果您说出去,以后我就不帮您了。也正是因为这个逝世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存在表达出了前所未有的尊重、理解、同情、关爱,才让人们看到弱势与强势,在王延勤灵魂面前交融汇合。王延勤的平凡却让宁波这座城市空前未有的以这样一种方式,接受了一次真善美的人性洗礼。
“要给别人多一点,对别人好一点,该得的待遇少一点”。王延勤这个普通残疾人工作者三个“一点”的处世哲学,不就是体现了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怀吗。这样的情怀才真正能够潜移默化地启发人们的良知,启发人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在有的读者看来,或许作品中可能有一种低沉、压抑的感觉。要如实地反映残疾人工作者的自身工作和生活,就不能回避真实的东西。残疾人工作者也有许多的隐痛,自己吞了下去而不愿说出来,有些是根本无法用语言文字表现的。从王延勤身上会使我们懂得理解人、尊重人、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的、普通而伟大的残疾人工作者,一个有着真性情的基层残联组织的干部。
人道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它也不是靠思想的灌输可以建立起来的,它是一种情怀。在读完整篇作品令我们深深地感动之余,也同时向我们每个人提出这样的质疑———我们究竟缺失了什么,为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感觉不到我们的缺失;我们究竟在王延勤身上找回了什么,以至于深深地沉浸在失而复得的感激之中。都说这个世界并非缺乏爱,而是彼此之间缺乏爱的交流。然而我们为什么缺乏爱的交流?我们为什么说不出那个爱字?因为我们听不到那个爱字。然而,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而王延勤为什么就听到了呢?难道缺乏爱的交流不也就是缺乏爱吗?这一切一切正是王旭烽作品所揭示的深刻内涵和提出的思考。
王旭烽的作品里,通篇作品没有华丽的语言,主人公没有惊天壮举,但我们却仿佛能够听到她对爱的呼唤,对善的呐喊。从王延勤这个残疾人工作者的一扇心灵窗口中,让社会和人们了解什么是真情?什么是美好的人性?作品传达着中国的文明的变革,传达着人道主义推进过程中的所遇到的阵痛,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更多的反思。从事残疾人宣传工作多年来,我深刻地体会到:残疾人是一个最困难的群体,他们特别渴求社会的和谐与文明进步。社会的每一点进步,人们的每一点善意关怀,他们都能体察入微地感受到;相反,哪怕是微小的社会动荡、道德沦丧,都会给他们带来切肤之痛。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让我们敲希望的钟》,是浓缩地反映着数万名残疾人工作者的崇高而伟大的精神世界,讴歌人道主义践行者的博爱。残疾人事业是人类的共同事业,不分社会制度,不分宗族,不分信仰。
做残疾人工作,也就是在从事一项文明进步事业。这项事业不仅为残疾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更能够促进着社会的和谐,推动着文明进步,会把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提升到新的高度。王延勤把残疾人事业看作是神圣的,所以他为神圣的事业而能奉献全部。
今天,我们党和政府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方面说明我们这个社会还有不和谐的问题。另一方面说明这个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我们中国有6000多万残疾人,这个时期我们的产业结构快速变化,社会利益急剧变动,如何最大限度的去帮助弱势群体,以减轻政府的压力,缓和社会稳定,保持社会的安宁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随着人间一切爱的善的声音的汇合,钟声开始荡气回肠,响彻天空,那长虹贯日的气度,向我们昭示着生命的永恒、爱的真谛。王旭烽自己也正是包含着这样的情怀,用手中的笔,用掷地有声的感情,敲响人道主义呼唤的钟声……
编辑: 王巍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