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林菲;王欣;贺峪;蒋文龙)近日在浙江宁波的5天采访,令人有目不暇接的感觉。无论是都市中人来车往的休闲农庄,还是宁静乡村中精致的楼房,整洁的环境,都使人深切地感受到,城乡差别在这里越来越小。浙江省宁波市委办公厅主任郁伟年告诉记者:“宁波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目前,宁波市人均收入城乡之比为2.26∶1,远远低于全国城乡3.7∶1的比例水平……”
宁波的发展不能没有农业宁波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发展经济、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口号:“宁波的发展不能没有农业!”尽管农业在该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越来越小,宁波人却越来越重视农业、离不开农业。主抓农业的副市长陈炳水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了这样精辟的概括:“农业相当于人的肺,一个城市的发展不能没有农业,就好像人离不开肺一样。”
早在几年前,宁波市委、市政府就形成了共识:“要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着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陈炳水为全市的农业现代化而感到自豪,他说:“近年来,我们面上搞基地,城镇搞园区,宁波的农业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现代化的。”宁波市对农业寄予了厚望:除了要确保农民增收外,还要给全市人民提供优美的环境,提供一个生态家园。
以工促农提升农业发展层次
走进宁波,在鄞州、在慈溪、在余姚,公路两旁现代化企业林立,厂房比比皆是,是工业化带动了宁波的经济腾飞。依托工业化的带动作用,以及工业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的渗透延伸,宁波农业产业层次得到显著提高。龙头企业带动了农业现代化基地,实现了农业的规模效益,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火车头。
在此,我们注意到市委、市政府的扶持力度:宁波市连续5年累计投入3亿多元扶持龙头企业,年销售超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已有39家。如今,宁波市的外向型农业已占全省出口量的1/3,2005年出口额7亿美元。
“如果有人问宁波市现代农业的时尚在哪里?你就到慈溪市长河农业示范园区去看一看。”在慈溪市副市长杨慧芳的建议下,我们驱车来到长河镇。这个由农民张建昌创办的示范园区,使现代农业从课堂走向田间,创汇蔬菜由长河辐射到福建、安徽、江西等基地。慈溪市以园区蔬菜拳头产品发展创汇食品工业,2004年该市农产品加工量达46万吨,外贸交货值18亿元,居全省领先地位。
现代农业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张建昌的示范园区引种的绿花菜、甘蓝、白毛豆、日本蚕豆等蔬菜形成了拳头产品,在上海销售出尽了风头。
宁海县对农业龙头企业情有独钟,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存栏1000头奶牛的利丰牧业有限公司和甬青畜牧万头养猪场。在发展规模养殖的同时,全县还完成了畜禽粪便污染治理。
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沼气池78座,共4200立方米;投资180万元建成4个总面积10.5万平方米的有机肥加工厂。
以城带乡共享统筹成果年年到宁波,年年有变化。中心城市建设更加现代,乡镇农村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特别是城镇布局和规模更趋合理,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宁波市城市化率已达到56%以上。
近年来,宁波市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公共财政加快向农村的延伸覆盖。目前班车通村率达95%,通等级公路行政村达到90%。
“从公共服务和公共财政向农村的延伸覆盖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使农民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据介绍,2004年宁波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882元和7018元。至2004年,宁波农村有36.5万人参加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参加各类养老保险的比例超过50%,341万人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占应参保总人数的92.6%。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统筹城乡生态建设,推进了环境保护城乡一体化。象山农民在县政府的组织下,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生态人居建设。有一组数字颇能表现农村环境的变化。全县有585个村实现了垃圾统一清运、270个村实现了垃圾袋装化,全部消灭露天粪坑的村达到674个。8个生态乡镇和39个生态示范村成为生态领头雁。渔民积极参与各种生态活动,自觉将休渔期延长一个月,让更多的海洋生物繁衍生长。
宁波城乡面貌正在发生大改观,人们期待着宁波的“城乡一体化”给这个现代的文明城市带来更多的喜讯。
编辑: 王巍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