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似猛虎吞噬着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生命
烈火似镜子照亮着邵裕桥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
1993年8月,衢化集团公司发生液氯泄漏事故,整个公司上空漂浮着绿色气雾,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有千余名职工群众中毒,厂区内的树叶很快被熏得枯黄。面对毒气危险,邵裕桥把有限的呼吸器让给消防官兵,自己只拿块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冲上去关闭阀门。他当战士时,前后70多次,在救火战斗中他充当着被称为“火场敢死”的一号水枪手。正如邵裕桥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怕死、怕伤、怕残不要来当消防兵。”
恪尽职守视死如归使命履行者
世上最可歌可泣的是鞠躬尽瘁
消防兵是和平年代流血牺牲最多的一支队伍,时刻面临着生与死的严峻烤验,“赴汤蹈火”对他们来说是最平常的事。2004年4月22日,小港一化工企业的双氧水车间发生爆炸火灾事故,这是宁波历史上最大的一场化工大火。拉响战斗警报后,时任支队政委邵裕桥与时任支队长的赵庆平在行进途中指挥8个消防中队的22辆消防车紧急赶赴火场。
火场上空,黑烟冲天,28米高的双氧水车间塔楼在一阵阵爆炸中滚出一团团火球,火场周围50米开外烈焰灼人,20米以下的空中能见度为零,刺鼻的气味令人窒息,爆炸的巨大冲击波震得整个厂区设备“咔咔”作响。氧化塔已经受热过度,炭钢熔化,塔体严重倾斜,上百吨的液体炸弹一触即发。现场员工以最快的速度撤离了厂区。
企业的一位技术人员见到邵裕桥在火场里冲,好心的说道:“这里实在太危险了!万一控制不住就撤吧”。“撤?大火不灭,我们死也不会撤!”
了解邵裕桥的人都知道他是有名的不怕死的“邵大胆”。他有句口头禅:“共产党员,平时工作要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要站得出来,危急时刻要挺得出来。”只要是他到达的火场,从没一次撤退过。
在衢州支队任职时,一家造纸基地发生大火,二千多亩原料堆场大火烧成一片,他连续9天9夜没下火场,嗓子失声不能讲话,就依靠打着手势和将指令写在纸上进行指挥。大火被扑灭了,他人累倒了,被送进医院输液3天。“上!同志们我们没有退路!”邵裕桥大喊一声。“除水枪手外,其他人员全部后撤!”
他不是不珍惜自己与官兵的生命。他清楚如不扑灭这场大火,宁波市将会面临灾难性后果:距火场不远的地方存放着近百吨液氯,相邻的浙江太平洋化学有限公司存放着大量的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如果这些物质被爆炸的巨大冲击波或管道相连的火焰引爆,将会严重危及小港、梅墟、镇海城区数十万群众。
面对这样的恶魔怎么能撤呢!
为减少伤亡,他要求观察员一发现爆炸征兆,就立即命令官兵撤退,等爆炸过后,再往里冲。
突然,观察员发现火焰颜色渐渐变白,燃烧的铁塔发出尖利的啸叫,凭经验判断,马上要发生爆炸。
“快撤!全体人员后撤!”官兵们拔腿就跑。
“砰—”一声巨响,跑出10来米落在最后的二中队操炮手杨国青被剧烈的爆炸冲击波从背后推倒在地,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爆炸碎片击穿了几十米外的铁门,又穿透一辆集装箱车箱。
看到这阵势,赶到现场的市领导都为官兵与群众的安危感到担心,询问邵裕桥需要那些支援。“增援兵力正在行进途中,这大火我们一定能扑灭!”邵裕桥坚定地回答。
一阵爆炸过后,官兵们又冲了上去。
突然,轰隆一声巨响,离官兵几米远的地沟发生了大爆炸。侦察得知,是双氧水燃烧物流进了地下排水沟。排水沟与液氯车间和太平洋公司紧密相连,如不及时控制,后果不堪设想。邵裕桥命令官兵用水枪、水炮对着地沟喷射,进行稀释抑爆。30分钟后,地沟暗火被浇灭。
大大小小的爆炸持续不断,每一次爆炸都涌出大量的可燃液体,加剧着燃烧。烈焰灼人,官兵们每一步的推进,每一分钟的坚持,都是生死搏斗。供水线上的官兵,用自己的身体卡住因沾上油污异常滑溜的水龙,一寸寸地在积水的地面匍匐前进。火势越来越凶,增援的兵力也越战越勇。正面的16支水枪在射击,臂长38米的高喷车将瀑布般的水流喷向火魔,两侧增援而来的3门自动摇摆水炮,在上风两侧投入战斗。经过8个多小时的战斗,前后历经4次大爆炸、30多次小爆炸的宁波历史上最大的化工大火终于被扑灭。
视死如归的指挥员领着260多名不怕死的官兵打赢了一场空前的硬仗、恶仗、险仗!
数十万群众的生命安全保住了!国家数十亿的财产保住了!
近8年间,凡是重大的火灾现场,邵裕桥总是冲在一线指挥。全支队官兵先后扑救火灾16429起,直接挽救了1000多名群众的生命,直接挽回经济损失76亿多元。去年底,宁波市政府授予这支能打硬仗的部队“甬城卫士”光荣称号。
勤政务实埋头苦干事业开拓者
世上的事最怕认真二字。
1997年1月,已在浙江衢州消防支队当了3年政委的邵裕桥被调到宁波消防支队任政委。20年前,他就是从宁波余姚入伍的。这么多年,洋洋东方大港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面对高楼耸立的现代化城市,他的眉头凝成了疙瘩。伴随着经济的繁荣,高楼大厦的增多,城市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城市的自身安全保护力量却严重不足。尽管支队在各党委班子和一代代官兵为支队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底子薄,支队的消防设备与生活设施还比较落后。全市普通型的小吨位水罐消防车仅53辆。
“在困难面前领导不上,谁上?我要和同志们一起我要和同志们一起,用三到五年时间,把宁波支队建成全国一流的消防部队。”邵裕桥在支队党委会上立下军令状,改善部队装备,三年内要新建支队与市区各大队办公楼,解决机关副营职以上干部家属住房。并宣布,全支队营职干部住房不解决,他全家就不住新房。
官兵们听后将信将疑,一些人还议论说:“别把牛皮吹破了!这可不是学雷锋做好事,花点力气就行了,要把这些事情办完至少也要上亿元。”
他是个说干就干的人。党委会开过的第二天早上,他就跑到市政府找分管消防的副市长,副市长外出开会几天没碰到,直到7天后的一个早上,副市长刚走到门口摸出钥匙开门,只见身后站了位不认识的武警上校。问他有什么事,他说:“我是新来的消防支队政委,来汇报消防工作。”副市长说马上要开会,再约个时间。长说:“无论如何,近一两天您一定要抽空听我一次汇报。”副市长发现这是个想干事的急性子,当天在两个会议间隙安排时间找他谈,他一口气讲了40分钟,着重汇报了消防支队装备建设和灭火指挥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副市长听了,觉得事情重要,决定在与书记、市长通气后,让他到市长办公会上作一次汇报。
不久,拨款2700万元,征地筹建支队办公大楼的工作展开了;拨出巨款添置先进消防车辆设备的方案启动了。跑征地规划,按常规,少说也要半年,他要一个星期跑下来。
谁都说这是不可能的。找局长、找处长、找办事员。有些处长接连下基层,他夜里跑到人家家门口等。一位领导到外地出差了,他探准了人家返程时间,风雨之夜等在机场,见面后一把拉着人家上办公室帮他盖公章。
不少局长、处长们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说,我们一定会全力支持消防支队的建设。
“办难办的事,要有‘磁铁精神’和‘钉子精神’,要钻进去,吸住人家,不办成事不罢休,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有些人说,像他这么大的官,成天那样求人也不嫌难为情。他说:“我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情去求人,又不是为个人一己私利求人,有什么好难为情的!”
一年后,12000平米的支队办公大楼建好了;5000平米的特勤大队指挥楼也已建成。伴随着新大楼的落成,还有一辆接一辆开进支队的新装备。望着这些,官兵们笑了:“只要是邵裕桥认准想干的事,没有干不成的。”邵裕桥听了一笑:“这不叫缠,这叫认真干事。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事情再难,只要大家心齐、认真干,就能把难办的事情办成。”
几年间,邵裕桥的这种“缠劲”做出了品牌:凡是同他打过交道的军内外领导对他没有不佩服的。人们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了!
一心为民立身为公无私奉献者
世上最可贵是永不松懈的责任
从一名普通的战士走到领导岗位,邵裕桥始终牢记着当初入伍时的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97年1月,邵裕桥调宁波消防支队任政委。不久,他就在宁波消防部队开展了“六个一工程”,即一个学校、一个敬老院、一个居民区、一个平安小区、一条文明街、一个希望工程。为了实施这项工程,邵裕桥下定决心,要带好头,引好路。
浙东革命老区四明山上有一所镇中心小学,山高路陡、交通不便,许多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买不起书、交不起学费,不得不中途退学。邵裕桥获悉此事后,在这年寒冬来临之前,邵裕桥和其他同志带着学杂费、新书包、棉袄走进深山,与那里的20名贫困生结对,并帮助他们读完小学、初中直到高中。
2004年,台风“云娜”给象山、宁海、奉化等县市(区)造成了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灾害发生后,邵裕桥积极动员支队全体官兵踊跃向灾区人民捐款,帮助灾区人民克服困难、重建家园。
在邵裕桥的组织、带领下,宁波消防部队广泛深入地开展“送温暖,献爱心”为民服务活动。几年来,支队共帮助50余名贫困生重返校园,扶助37名孤寡老人,向灾区人民捐款达百万余元。消防支队多次被省总队评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邵裕桥同时也是一个爱兵如子的人。1997年11月16日下午,宁波消防支队海曙大队有一位战士,在帮助老百姓取钥匙中不慎从三楼摔下,生命垂危。得知消息,邵裕桥立即赶到医院,一直守护在战士身旁。他多次叮嘱医生要用最好的药把战士治好。这一夜他在这位战士动完手术确认没有危险后才离开。出院后,邵裕桥及时为他办理了特等残废军人证,并安排这位战士去奉化溪口疗伤。一有空,邵裕桥总会去看望他,陪他练走步,鼓励他克服困难,树立生活的信心。当那位战士退伍时,邵裕桥又为他开展了“献爱心”活动,支队上下踊跃为他捐款达10万余元。
在对工作岗位上的官兵负好责任外,他对即将复员的战士更要尽到最后一份责任。十几年来,他尽力铺路搭桥,四处游说,使40多名转业复退军人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岗位。前几年,一位在宁波支队工作二十七年的志愿兵,即将到地方去工作,他想去银行工作后因条件不符很难进去,为了这件事他跑了十几趟,解决了战士的后顾之忧。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上,邵裕桥更是全身心的投入。1998年,总投资2700万元的宁波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开始建造。为了指挥中心,邵裕桥是不分日夜忙碌着,对每一项工程都做到精打细算,而对工程质量检查从不马虎;建筑用的水泥、钢材、装饰材料都做到自己采购。钢筋扎得紧不紧,几斗沙子放包水泥、加多少防锈剂,哪一点不合要求,邵裕桥都要他们返工。
在建筑工程建造到第一层时,他发现混凝土墙体有细裂缝的现象,当即要求施工方停工,全部拆掉,重新返工,这样使施工方损失了几万元。施工的项目经理对他说“老邵,我算是服了你”。平时,他还派出几名战士,轮流24小时盯着施工。
建筑商找他叫苦赚不到钱,邵裕桥说:“赚多赚少是你们的事,质量你必须给我保证。”建筑商叫苦没要到钱,反而把他的警惕性搞得更高了,除了让战士们加强监督外,大楼封顶后,他让官兵用水龙头往墙面上喷射,往房顶上灌水,看有无渗透。食堂等地方用的瓷砖,他让炊事班在上面浇上米醋看是不是符合质量要求。建筑商感叹地说:“从没见过这样认真的人!”
一幢崭新的大楼就这样拔地而起,可这项工程比预算节约了250万元。
严以自律清正廉洁 名利淡薄者
世上最难做到的是不为名不为利
近几年,宁波消防支队前后有1.2亿元的工程接连上马,装备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总资金超过2亿元。各路建筑商、销售商凭着他们敏锐的经济嗅觉,都盯上了邵裕桥这个手握重权的人物。可是几次交道打下来,他们都发现这是一个“可畏的人物”。
支队指挥大楼是个预算2700多万元的工程,闻讯后,各路人马纷至沓来,托关系打招呼、递条子,领导与各种关系介绍来的建筑公司有20多家。他乐呵呵的,凡是介绍来的“统统笑纳”。随后,他宣布了两个竞标条件:“第一,工程要由一级资质的建筑公司来做;第二,施工经理必须是省上劳模。没这两条,统统免谈,一下子使15家建筑公司出局。
剩下的五六家,他在招标前对他们说:“我们的钱是人民给的,我们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分花,你们要想赚很多钱就不要来接这个工程。招标我们还有两个条件:一是招标总价位要作大副度下浮;二是主要原材料由支队购买,但不许收管理费。“这工程做了赚不到钱!”5家竞标公司一下又跑掉3家,最后一家中标公司接下工程后,随着工程的推进,直叫“亏大了”!工程所用的721吨钢筋、2660吨水泥与电梯、塑钢窗等材料全是支队买的,只剩个大楼的空壳给他们造。
一些建筑与装备销售商想用权色诱惑将他拉下,可几年交道打下来,却都说:“怕了!”
邵裕桥的老家在余姚,宁波的工程、余姚的工程都不少,一些人便想着法子找到他的兄弟与侄儿处寻找突破口。不找倒好,一来便被他们“上一课”:邵裕桥59岁的大哥邵裕铨在离家4公里外的中学已烧了29年饭,一年365天,不论风霜雨雪,每天凌晨四点半必须起床骑车子到学校做饭,每个月只有520块钱。他二哥邵百安今年57岁,在村上给人做泥瓦匠,盖房子,爬高悬空,现年纪大已做不动了。小弟原开了个摩托修理铺,不知怎么搞的现在半边身子麻木,已不能修车了。侄儿邵振球在一家公司打工,更占不到他半点光。别人找来,他们把自己的状况一说,人家感到不可理解:堂堂一个支队长,不说暗示,就是眼睁眼闭一点,为他们谋份好差事或接点工程做做还不一下就富了?!居然让自己的亲人活得这么清苦!
“太无情无义了!”
对妻子胡宇中,他更是经常唠叨说:“我们两人挣的钱用用足够了,托党的福,我们家生活早小康了。人生在世,做人要守得住尊严,腐败的钱一分都不能要,违反原则的事我们一辈子也不能干。”他还常用成克杰、胡长清等人蜕变的下场给妻子敲警钟。妻子说:“你放心吧!”一次,一个承包商跑到他家,把一个装有万元的大信封一放就要走。胡宇中一把拉住,说:“你给我拿走,不然我明天就交到‘581’去!”承包商看她如此严厉,只好收起钱灰溜溜走人。从此,节假日,如果邵裕桥不在家,官兵们到她家中看看她也不开门了。“夫人路线”,在他家断线。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他信奉的一条古训。可以说,随着这几年地位、环境的变化,他没有陶醉,更没有骄傲自满,停止不前,依然时时刻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
邵裕桥同志简介:1978年3月,邵裕桥从余姚县应征入伍,历任衢州市消防支队战士、副指导员、指导员、科长、副政委、政委兼党委书记,1997年1月从衢州调入宁波支队任政委,现任宁波支队支队长、党委书记。28年来,他自己的信念、品格、气质、心血与汗水与诠解着共产党员先进性,忠实地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82年,他被公安部评为“雷锋式民警”荣誉称号,授予公安战线一级英模;同年光荣出席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团的十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团中央委员;1983年被团中央授予“学雷锋标兵”称号,1984年被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全国双拥模范,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先后七次荣立三功。1999年建国50周年期间,他先后两次来到北京参加全国公安系统英模表彰大会和五十周年国庆观礼,受到江泽民同志的亲切接见。2005年8月,他再次光荣地出席了公安部全国英模大会,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编辑: 孙世云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