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口时评  >  评论排行
政治学者亨廷顿逝世 曾发表文明冲突论
稿源: 金羊网-新快报   2008-12-29 09:19:11报料热线:81850000

亨廷顿

亨廷顿经典著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新快报讯 发表“文明冲突论”的美国著名政治学者亨廷顿逝世,享年81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政治学教授福阿德·阿贾米将他称作“可能是上半个世纪最具影响力和独创力的政治学家”。

  由于罹患中风、心脏病和糖尿病,这位大学者早已卧床不起。去世前,他一直生活在马萨葡萄园岛的Windemere护理院,生活无法自理。与他结婚50年的妻子南希住在不远处一幢房子中,这幢房子就是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的版税盖的。亨廷顿在哈佛执教期间,夫妻俩经常到该岛度夏。

  2008年12月24日,亨廷顿逝世于马萨葡萄园岛。

  平生从来反潮流

  少年得意

  1927年4月18日生于纽约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旅馆业杂志的出版商,母亲是一位短篇小说作家。他的外祖父是当时美国颇有名气的“扒粪刊物”(专门揭发政界、商界丑闻内幕的杂志)《麦克卢尔》的合作编辑。

  亨廷顿很早便显示出了他在社会科学方面的才华。16岁时他考入耶鲁大学,18岁时便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加入美国军队。之后在芝加哥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并在哈佛完成其博士论文并取得学位,这一年他23岁。

  此后他开始在哈佛执教,自1950年开始他便是哈佛大学政府学院的高级成员。亨廷顿在哈佛大学任教58年。

  1951年杜鲁门总统因为麦克阿瑟将军不服从指挥而解除了他的职务。亨廷顿以此为由头写作出版了处女作——《士兵与国家:军民关系的理论与政治》(The Soldier and the State:The Theory and Politics of Civil Military Relations)。此书自1957年出版便一石激起千层浪,至今仍被视为最有影响力的关于美国国内军事关系的著作。在这本书的第一篇书评当中,批评家就指责这本书有军事主义色彩,让人联想起墨索里尼“信仰、服从、战斗”的口号。上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一些激进的学生在得知亨廷顿曾经在约翰逊政府内任职的消息后,占领并焚烧了他办公的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有人甚至在他的寓所门口涂上了这样的标语:“战争罪犯居住于此。”而作者本人也不得不暂时逃出哈佛暂避风头。

  从不讨好

  在上世纪60年代,他凭《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而享有盛誉。此书挑战了当时最为流行的现代化理论中的教条:经济和社会进步会给刚刚脱离殖民主义统治的独立国家带来政治稳定。

  越南战争打破了亨廷顿平静的校园生活。作为美国国务院的谋士,他在1968年撰写了一篇长达百页的关于越南战争的报告,提出了在南越推行合村并寨的“战略村计划”并抨击了当时美国政府的战略。这些主张自然是左右不讨好,所以难怪他的办公室会被人焚烧,他被人骂做“战犯”了!

  1977年至1978年间,他参与了白宫有关国家安全战略的决策过程并协调各项相关政策。

  他于1993年发表文章,讲述后冷战时期的暴力冲突。亨廷顿之后将有关理论,辑录成影响深远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书籍被翻译成39种语言,在全世界激起的反响一浪高过一浪。然而,“9·11”事件却使人们不得不又一次回到亨廷顿那里,尽管人们无法甘心接受他的观点和结论,但是在心底里还是忍不住会暗自佩服这个老头子目光的敏锐和思想的鲜活。

  “9·11”事件后他又撰写出版了《我们是谁?》(Who are we?),针对美国的移民问题大发议论,同样引起一片争议。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代表了亨廷顿著作和文章的宿命:甫一问世便饱受争议,与各种奖项无缘,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才会被广泛但又是勉强地接受。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

政治学者亨廷顿逝世 曾发表文明冲突论

稿源: 金羊网-新快报 2008-12-29 09:19:11

亨廷顿

亨廷顿经典著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新快报讯 发表“文明冲突论”的美国著名政治学者亨廷顿逝世,享年81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政治学教授福阿德·阿贾米将他称作“可能是上半个世纪最具影响力和独创力的政治学家”。

  由于罹患中风、心脏病和糖尿病,这位大学者早已卧床不起。去世前,他一直生活在马萨葡萄园岛的Windemere护理院,生活无法自理。与他结婚50年的妻子南希住在不远处一幢房子中,这幢房子就是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的版税盖的。亨廷顿在哈佛执教期间,夫妻俩经常到该岛度夏。

  2008年12月24日,亨廷顿逝世于马萨葡萄园岛。

  平生从来反潮流

  少年得意

  1927年4月18日生于纽约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旅馆业杂志的出版商,母亲是一位短篇小说作家。他的外祖父是当时美国颇有名气的“扒粪刊物”(专门揭发政界、商界丑闻内幕的杂志)《麦克卢尔》的合作编辑。

  亨廷顿很早便显示出了他在社会科学方面的才华。16岁时他考入耶鲁大学,18岁时便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加入美国军队。之后在芝加哥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并在哈佛完成其博士论文并取得学位,这一年他23岁。

  此后他开始在哈佛执教,自1950年开始他便是哈佛大学政府学院的高级成员。亨廷顿在哈佛大学任教58年。

  1951年杜鲁门总统因为麦克阿瑟将军不服从指挥而解除了他的职务。亨廷顿以此为由头写作出版了处女作——《士兵与国家:军民关系的理论与政治》(The Soldier and the State:The Theory and Politics of Civil Military Relations)。此书自1957年出版便一石激起千层浪,至今仍被视为最有影响力的关于美国国内军事关系的著作。在这本书的第一篇书评当中,批评家就指责这本书有军事主义色彩,让人联想起墨索里尼“信仰、服从、战斗”的口号。上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一些激进的学生在得知亨廷顿曾经在约翰逊政府内任职的消息后,占领并焚烧了他办公的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有人甚至在他的寓所门口涂上了这样的标语:“战争罪犯居住于此。”而作者本人也不得不暂时逃出哈佛暂避风头。

  从不讨好

  在上世纪60年代,他凭《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而享有盛誉。此书挑战了当时最为流行的现代化理论中的教条:经济和社会进步会给刚刚脱离殖民主义统治的独立国家带来政治稳定。

  越南战争打破了亨廷顿平静的校园生活。作为美国国务院的谋士,他在1968年撰写了一篇长达百页的关于越南战争的报告,提出了在南越推行合村并寨的“战略村计划”并抨击了当时美国政府的战略。这些主张自然是左右不讨好,所以难怪他的办公室会被人焚烧,他被人骂做“战犯”了!

  1977年至1978年间,他参与了白宫有关国家安全战略的决策过程并协调各项相关政策。

  他于1993年发表文章,讲述后冷战时期的暴力冲突。亨廷顿之后将有关理论,辑录成影响深远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书籍被翻译成39种语言,在全世界激起的反响一浪高过一浪。然而,“9·11”事件却使人们不得不又一次回到亨廷顿那里,尽管人们无法甘心接受他的观点和结论,但是在心底里还是忍不住会暗自佩服这个老头子目光的敏锐和思想的鲜活。

  “9·11”事件后他又撰写出版了《我们是谁?》(Who are we?),针对美国的移民问题大发议论,同样引起一片争议。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代表了亨廷顿著作和文章的宿命:甫一问世便饱受争议,与各种奖项无缘,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才会被广泛但又是勉强地接受。

[1]  [2]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