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口时评  >  评论排行
从改革开放这部“教科书”中学什么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08-12-30 11:07:46报料热线:81850000

  毕晓哲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26日下午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一部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教科书,是一部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实现我国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科书。(12月27日新华网)

  总书记将30年改革开放实践视为一部“教科书”,其譬喻精当贴切,内涵丰富而又高屋建瓴,语言通俗而又生动形象。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之、领会之、践行之。

  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历经30年,其间波澜壮阔、波谲云诡,并不乏困难、艰险与挫折。但在党的领导下,这场亿万人民切身参与和体验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永彪青史的不朽功绩。在30年这样一个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纪念的历史节点,我们重温这部“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有助于我们继续高举科学发展观伟大旗帜,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30年改革开放教会我们一个“破”字。改革开放的30年,是创新发展的30年,是在打破旧的思维框框和旧的思维积弊上,突破和创新的30年。我们不会忘记,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们党和国家处于怎样的一个十字路口。在党内和国内“左”的思潮严重影响下,在很大一部分人仍然坚持“两个凡是”的历史背景下,敢于打破“两个凡是”的桎梏,打破僵化的体制束缚,高高擎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改革大旗,打破对本本和教条的迷信,这将是怎样一种胆量?在“一大二公”在人们心中还如此根深蒂固的时候,大胆地提出打破“铁饭碗”、“铁交椅”,允许各种私营经济充实我们的市场,并从“铁幕式”的计划经济时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这种从旧向新,“破旧立新”的改革之举,在一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在当时那样一个充斥旧观念、旧思维的国度,在那样一个非常的历史时期,没有一个无比坚定的“破”字,没有改革开放引领者们顺应时代和历史潮流的大胆地“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几无可能!

  改革开放还让我们学会如何去“闯”。改革开放需要一种精神,畏首畏尾不行、瞻前顾后也不行,没有敢于“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没有攻坚破难的勇气和决心,同样不行。改革开放之路,走的是一条前所所没有走过的路,没有现成本本可以照搬,也没有先人经验可以借鉴。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一个国情格外复杂、经济基础和底子尤为薄弱的国家,发展之路更难、改革开放之路更艰巨。这就尤需要改革者们大胆地“闯”、大胆地“试”。

  如果没有这个“闯”字,我们或许还停留在自我封闭的年代,也就不会有诸多成功的“窗口”和对外口岸,也就不会有从“珠三角”、“长三角”辐射全国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开放。如果没有党带领下全国人民的“闯”劲,建三峡大坝、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修青藏铁路、办奥运盛会、中国人行走太空……这些梦想或将无法实现;如果不是这个“闯”的精神和勇气,很难想象,在今年南方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的巨大考验面前,我们能如此沉着、冷静、从容地赢得抗灾斗争新胜利。

  改革开放让我们始终恪守着“实”。30年辉煌,30年风雨历程,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行动指针。邓小平同志“摸着石头过河”讲究一个“实”,我们倡导改革者“步子快一些、胆子再大一些”,其实也是一个“实”字。我们对中国建设和改革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的设计和把握;我们在农村推进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再到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样体现了“实”。以及,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总体发展形势,高瞻远瞩地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无一不体现了党在引领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遵循和恪守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灵魂和精粹。

  诚如胡总书记所言,30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是一部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教科书,是一部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实现我国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科书”。这部“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譬喻,是对改革开放实践活动的最经典注解,每一名党员干部亟需用这部“教科书”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之指导实践。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

从改革开放这部“教科书”中学什么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08-12-30 11:07:46

  毕晓哲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26日下午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一部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教科书,是一部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实现我国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科书。(12月27日新华网)

  总书记将30年改革开放实践视为一部“教科书”,其譬喻精当贴切,内涵丰富而又高屋建瓴,语言通俗而又生动形象。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之、领会之、践行之。

  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历经30年,其间波澜壮阔、波谲云诡,并不乏困难、艰险与挫折。但在党的领导下,这场亿万人民切身参与和体验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永彪青史的不朽功绩。在30年这样一个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纪念的历史节点,我们重温这部“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有助于我们继续高举科学发展观伟大旗帜,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30年改革开放教会我们一个“破”字。改革开放的30年,是创新发展的30年,是在打破旧的思维框框和旧的思维积弊上,突破和创新的30年。我们不会忘记,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们党和国家处于怎样的一个十字路口。在党内和国内“左”的思潮严重影响下,在很大一部分人仍然坚持“两个凡是”的历史背景下,敢于打破“两个凡是”的桎梏,打破僵化的体制束缚,高高擎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改革大旗,打破对本本和教条的迷信,这将是怎样一种胆量?在“一大二公”在人们心中还如此根深蒂固的时候,大胆地提出打破“铁饭碗”、“铁交椅”,允许各种私营经济充实我们的市场,并从“铁幕式”的计划经济时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这种从旧向新,“破旧立新”的改革之举,在一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在当时那样一个充斥旧观念、旧思维的国度,在那样一个非常的历史时期,没有一个无比坚定的“破”字,没有改革开放引领者们顺应时代和历史潮流的大胆地“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几无可能!

  改革开放还让我们学会如何去“闯”。改革开放需要一种精神,畏首畏尾不行、瞻前顾后也不行,没有敢于“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没有攻坚破难的勇气和决心,同样不行。改革开放之路,走的是一条前所所没有走过的路,没有现成本本可以照搬,也没有先人经验可以借鉴。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一个国情格外复杂、经济基础和底子尤为薄弱的国家,发展之路更难、改革开放之路更艰巨。这就尤需要改革者们大胆地“闯”、大胆地“试”。

  如果没有这个“闯”字,我们或许还停留在自我封闭的年代,也就不会有诸多成功的“窗口”和对外口岸,也就不会有从“珠三角”、“长三角”辐射全国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开放。如果没有党带领下全国人民的“闯”劲,建三峡大坝、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修青藏铁路、办奥运盛会、中国人行走太空……这些梦想或将无法实现;如果不是这个“闯”的精神和勇气,很难想象,在今年南方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的巨大考验面前,我们能如此沉着、冷静、从容地赢得抗灾斗争新胜利。

  改革开放让我们始终恪守着“实”。30年辉煌,30年风雨历程,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行动指针。邓小平同志“摸着石头过河”讲究一个“实”,我们倡导改革者“步子快一些、胆子再大一些”,其实也是一个“实”字。我们对中国建设和改革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的设计和把握;我们在农村推进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再到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样体现了“实”。以及,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总体发展形势,高瞻远瞩地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无一不体现了党在引领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遵循和恪守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灵魂和精粹。

  诚如胡总书记所言,30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是一部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教科书,是一部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实现我国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科书”。这部“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譬喻,是对改革开放实践活动的最经典注解,每一名党员干部亟需用这部“教科书”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之指导实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