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涛
一场源自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蔓延,不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还将很多企业推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在美国汽车业巨头频传濒临破产的消息之时,另一位于亚洲的汽车巨头丰田日子也不好过。2008年12月22日,丰田汽车公司宣布本财年(截止于2009年3月底)营业利润预期将出现1500亿日元(约17亿美元)的亏损。这是丰田汽车成立71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事实上,在早前日本的一期《现代》报纸上,更是直接抛出“丰田汽车公司可能面临破产的危险”这样的标题,称“世界的丰田”的这一家超级汽车王国,可能面临沉没的危险。“因为最能反映企业公司债券信用度的‘CDS’值已经进入到‘要注意’的2%的红线。一旦跨过这一条红线,那么企业的信用力就下降,资金调集能力也走下坡路。”这并非危言耸听。高调标榜“有路必有丰田车”的丰田,已被迫自2008年12月26日开始,对中国境内包括皇冠、锐志、雷克萨斯品牌在内的121930辆汽车实行召回。这只是丰田最近的一次大规模召回行为。但它让公众看到,丰田汽车质量问题已是个痼疾,而丰田却在刻意挣扎回避,非到问题爆发迫不得已之时,才被动善后。
丰田问题车的事故正在不断上演。来自大量主流媒体的报道,为此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据湖南红网报道,长沙的何先生驾驶一辆丰田“皇冠3.0”时方向盘突被锁死,险些酿成交通事故;上海《新闻晨报》也曾报道王先生驾驶一辆丰田锐志2。5款轿车时,方向盘突然难以转动,所幸经朋友紧急提醒才紧急制动逃过一难。而在处理这些事故时,丰田公司却表现出了极为傲慢的姿态,对车主在正常行驶中的生命安全置若罔闻,拒绝给予车主正当的赔偿。如此行径,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丰田技术和服务的双重标准,正如网上流传的那句段子:“一流的丰田给日本,二流的销欧美,三流的给亚洲,压仓的给中国。”虽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
某种程度上,与其说金融危机是一场灾难,不如说是一场考验。对众多的企业而言,如何能在这场危机中屹立不倒,甚至逆势成长,是一个巨大的命题。在这一博弈中,一个出色企业所能呈示出来的除了过硬的产品外,更应是责任和良知,是在危机关头的勇于担当。显然,在这样的语境下,丰田的表现非常令人怀疑。它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曾经信誓旦旦地要做“百年企业”,或许会过早地被证实是一种奢望。作为一家企业,丰田固然要赚钱盈利,要渡过危机,但这些都不该是漠视消费者生命安全和正当价值诉求的理由。否则,必然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丰田全球销量下跌,乃至“面临破产危机”,从根本上讲,还是缘于自身的众多顽症。丰田采取召回等手段,只是权宜之计,掩盖不了背后的层层黑幕。道理很简单,一个企业如果摒弃了责任和道义,如果不能给消费者以关怀和尊重,无异于自掘坟墓。
丰田的当前处境,很容易让人想起三鹿奶粉事件。2008年9月25日的《中国财经报》曾披露,早在2004年4月,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发生后,媒体公布45家不合格奶粉和伪劣奶粉“黑名单”中,三鹿奶粉榜上有名。但经过紧急公关,17天后,三鹿从“黑名单”中消失,成功躲过一劫。但三鹿集团并没从中汲取教训,痛改前非,而是大肆扩张追逐利益,对产品质量隐患视而不见,终至危机全面爆发,让大批婴儿蒙难,此时再公关已经无力回天,只落得个企业轰然倒地、人人唾骂的下场。
丰田虽然被迫召回部分产品,但在本质上,却是刻意回避质量缺陷,漠视消费者生命安全,责任担当匮乏之下的无奈行为。从对中国诸多消费者的态度来看,丰田大有一种财大气粗奈我如何的霸道嘴脸。而这一行径,与三鹿奶粉当初对待消费者的态度何其相似。三鹿这个中国乳业顶级品牌,终究不得善终。对于丰田而言,本该爱惜自己的羽毛,珍重多年积累的品牌效应,但若一意孤行,无视技术输出应有的诚意,不能给消费者以真正的敬畏,很可能就是下一个“三鹿奶粉”。
稿源:荆楚网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