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口时评  >  快评热论
梁萍:本地人遭遇就业歧视该怨谁呢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09-02-10 09:20:58报料热线:81850000

  作者:梁萍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35岁的居民常红霞昨天很郁闷,该区举行的新春首场招聘会上,一家企业一看她的身份证号,就以“不招武汉本地人”一口回绝了。(《楚天都市报》2月9日报道)

  每每见闻到如报道中的类似事情,许多人就会立即在心头把应聘者排进弱势群体的位置,给予一定的同情。然后,心情陡然一翻,怒气涨鼓,于是对招聘方横加指责,甚至谩骂诅咒。看来,于情,这对招聘方很不利。应聘似乎颇感莫名其妙,同样是人,而且或许自己比外地人的综合条件更优越,招聘方凭啥就把我们本地人拒之门外呢?看来,于理,这对招聘方也很不利。应聘者在质问为什么,而招聘方就是坚决免谈。于是,律师说这是涉嫌构成就业歧视。看来,于法,这对招聘方更是不利。

  种种不利,有如万箭齐发,几乎把招聘者快射成刺猬了。不过,对此结果,招聘方却是提前预想到的,而且有的还是早已身经百战。但是,他们就是“不思悔改”,而要么死猪不怕开水烫,要么装聋作哑,等等。总之,他们依然是我行我素,继续着不招本地人的所谓潜规则。

  为什么用工单位不愿意或拒绝招聘本地人为员工呢?或许应聘方和招聘方,对此讲啥也只是一面之词而没有多大的可信度。然而,有知情的第三方讲话了,尽管讲得很“含蓄”。他们说,现在企业不愿聘用本地人,这种变化值得本地居民反思。当然,讲这样话的人,其身份有些“特殊”。他们不想看到,因过于挑明了而伤害了谁。再则,其个中缘由应该是应招双方都是心知肚明的。这若再说“白”了,就没多大的“意思”了。

  但是,事情不公开摊在台面上来说清楚,而让其继续蔓延“冷战”下去,这好像对应招双方都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因此,笔者不妨来将这层薄薄的窗户纸捅开。

  首先要说明的是,笔者不是什么如老板类的资方人士,同样也是一个打工的,只不过运气稍微好点,“混”到了企业的管理层中,而且一“混”就是十多年。也正因为如此,笔者对不招本地人这个所谓潜规则,基本上就是了如指掌的。

  其实,应聘方也很无奈,于是就不得已而出此“下策”。

  外地人到异地工作,许多企业是包吃包住的,这样一来,在赚起钱来就没什么后顾之忧了。如果他们失业了,就标志着自己要掏老本去解决吃住的问题。当然,也有外地人在异地工作,他们是不愿意吃住在单位食堂和宿舍的,于是在外面租房住。但是,这也是有工作而有固定的收入,甚至“富裕”的收入作为前提保障的。所以,他们相对很珍惜自己的工作而有所努力性。于是,他们在与公司的管理上,其配合度就相对高些。

  而本地人在本地工作呢?有些人就显得难以管理了。他们由于没有相对如外地人的吃住之忧,就表现出许多的无所“畏惧”,或者自以为是本地人,甚至“地头蛇”,觉得单位管理人员拿他没辙,而故意调皮捣蛋。总之,一句话,大不了不干而回家,几十分钟的车程,甚至走路也要不了刻把钟就回到家了。换句话说,就是他们至少马上就能有一个免费的住处。所以,他们对工作的珍惜程度是相对不怎么高的。不过,还不仅如此。更有甚者,因为在单位的一些是是非非,于是回家邀约一大批人马来冲击单位。这一点,是最让单位头疼的。当然,他们的不良所作所为还不包括,有些本地人在单位如歧视外地人,欺负外地人等不利于员工团结的因素。

  “惹”不起,“躲”得起。于是,许多单位在招聘工人时,就把本地人拒之门外了。当然,这个潜规则不仅存在于某一个地区或某几个地区,全国的许多的企业,尤其是外来投资企业,几乎都将此作为了“惯例”。对此,我们不禁要问:事情发展到目前的这一种异常局面,这到底该怨谁呢?答案很简单。这正如前面身份“特殊”人士所讲:这种变化值得本地居民反思!

  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事情的表面,单方面地将矛头指向招聘单位,甚至根本就不应该怪罪于人家。解铃还需系铃人,问题的根本在于本地人如何来赢回自己所失去的“形象”。否则,在自己家门口,在有富裕的用工需求条件下,而自己的“条件”也非常良好,却找不到工作。这不是一个天大的讽刺笑话吗?当然,反过来笔者也要对招聘单位说几句,那就是不要一朝被蛇咬而十年怕井绳,而且蛇就是蛇,绳子就是绳子,非常地好区分。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

梁萍:本地人遭遇就业歧视该怨谁呢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09-02-10 09:20:58

  作者:梁萍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35岁的居民常红霞昨天很郁闷,该区举行的新春首场招聘会上,一家企业一看她的身份证号,就以“不招武汉本地人”一口回绝了。(《楚天都市报》2月9日报道)

  每每见闻到如报道中的类似事情,许多人就会立即在心头把应聘者排进弱势群体的位置,给予一定的同情。然后,心情陡然一翻,怒气涨鼓,于是对招聘方横加指责,甚至谩骂诅咒。看来,于情,这对招聘方很不利。应聘似乎颇感莫名其妙,同样是人,而且或许自己比外地人的综合条件更优越,招聘方凭啥就把我们本地人拒之门外呢?看来,于理,这对招聘方也很不利。应聘者在质问为什么,而招聘方就是坚决免谈。于是,律师说这是涉嫌构成就业歧视。看来,于法,这对招聘方更是不利。

  种种不利,有如万箭齐发,几乎把招聘者快射成刺猬了。不过,对此结果,招聘方却是提前预想到的,而且有的还是早已身经百战。但是,他们就是“不思悔改”,而要么死猪不怕开水烫,要么装聋作哑,等等。总之,他们依然是我行我素,继续着不招本地人的所谓潜规则。

  为什么用工单位不愿意或拒绝招聘本地人为员工呢?或许应聘方和招聘方,对此讲啥也只是一面之词而没有多大的可信度。然而,有知情的第三方讲话了,尽管讲得很“含蓄”。他们说,现在企业不愿聘用本地人,这种变化值得本地居民反思。当然,讲这样话的人,其身份有些“特殊”。他们不想看到,因过于挑明了而伤害了谁。再则,其个中缘由应该是应招双方都是心知肚明的。这若再说“白”了,就没多大的“意思”了。

  但是,事情不公开摊在台面上来说清楚,而让其继续蔓延“冷战”下去,这好像对应招双方都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因此,笔者不妨来将这层薄薄的窗户纸捅开。

  首先要说明的是,笔者不是什么如老板类的资方人士,同样也是一个打工的,只不过运气稍微好点,“混”到了企业的管理层中,而且一“混”就是十多年。也正因为如此,笔者对不招本地人这个所谓潜规则,基本上就是了如指掌的。

  其实,应聘方也很无奈,于是就不得已而出此“下策”。

  外地人到异地工作,许多企业是包吃包住的,这样一来,在赚起钱来就没什么后顾之忧了。如果他们失业了,就标志着自己要掏老本去解决吃住的问题。当然,也有外地人在异地工作,他们是不愿意吃住在单位食堂和宿舍的,于是在外面租房住。但是,这也是有工作而有固定的收入,甚至“富裕”的收入作为前提保障的。所以,他们相对很珍惜自己的工作而有所努力性。于是,他们在与公司的管理上,其配合度就相对高些。

  而本地人在本地工作呢?有些人就显得难以管理了。他们由于没有相对如外地人的吃住之忧,就表现出许多的无所“畏惧”,或者自以为是本地人,甚至“地头蛇”,觉得单位管理人员拿他没辙,而故意调皮捣蛋。总之,一句话,大不了不干而回家,几十分钟的车程,甚至走路也要不了刻把钟就回到家了。换句话说,就是他们至少马上就能有一个免费的住处。所以,他们对工作的珍惜程度是相对不怎么高的。不过,还不仅如此。更有甚者,因为在单位的一些是是非非,于是回家邀约一大批人马来冲击单位。这一点,是最让单位头疼的。当然,他们的不良所作所为还不包括,有些本地人在单位如歧视外地人,欺负外地人等不利于员工团结的因素。

  “惹”不起,“躲”得起。于是,许多单位在招聘工人时,就把本地人拒之门外了。当然,这个潜规则不仅存在于某一个地区或某几个地区,全国的许多的企业,尤其是外来投资企业,几乎都将此作为了“惯例”。对此,我们不禁要问:事情发展到目前的这一种异常局面,这到底该怨谁呢?答案很简单。这正如前面身份“特殊”人士所讲:这种变化值得本地居民反思!

  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事情的表面,单方面地将矛头指向招聘单位,甚至根本就不应该怪罪于人家。解铃还需系铃人,问题的根本在于本地人如何来赢回自己所失去的“形象”。否则,在自己家门口,在有富裕的用工需求条件下,而自己的“条件”也非常良好,却找不到工作。这不是一个天大的讽刺笑话吗?当然,反过来笔者也要对招聘单位说几句,那就是不要一朝被蛇咬而十年怕井绳,而且蛇就是蛇,绳子就是绳子,非常地好区分。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