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胜
“喝金牌牛奶,特伦苏人生”、“特伦苏,给享受生活的人”,多么美妙的意境?不过,就是这曾经禁受住三聚氰胺冲击波的蒙牛特伦苏,近日再一次掀起奶业风波:特伦苏中所含OMP可致癌!此消息犹如暴风雨过后突然一声惊雷,振聋发聩!
OMP在三聚氰胺事件中蒙混过关,彰显国家食品安检部门消极滞后、片面单一的工作作风。按理说,当牛奶中查出三聚氰胺之后,食品安检部门应当对整个食品安全问题给与全面系统、带有预见性的监测,可是,从结局来看,官员们没做到也做不到;那么,至少应当对出了问题的牛奶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吧?OMP用真实的事实说明:相关部门只是对出现问题的三聚氰胺进行了监测,而至于牛奶中是否含有其他有毒物质在所不问!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为什么公务员总是那么清闲的原因了-----其实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但是他们懒得做,等到出了问题(还必须是众所周知的大事件)再临时抱佛脚。
小小一个OMP,真的需要六部委“会诊”?一个OMP就需要六部委同堂会审?官员们的目的是好的:为了展示自己对事件的重视程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可是,这样一个小小化学物质检测就需要动用六部委,再大一点的事情,我们动用谁?这样一个举动折射出两个方面的弊端:一是行政效率低下,一个或者两个化学家(当然应当事尊重科学,尊重事实,未被腐蚀)就可以得出结论的事情,硬是拉来了六部委;二是某些行政官员跟风抢功的浮躁心态,出了大事情,都想借此机会出一把名,抢一份功,我倒要问问:为什么不把精力放在为人民办实事上面?
蒙牛在OMP定性上左右摇摆引发诸多嫌疑。蒙牛一会儿说OMP是这种物质,一会儿说是那种物质;一会儿说具有这种功能,一会儿说具有那种功能。所以,公众就弄不清OMP到底是什么,究竟具有哪些功能了。引发的嫌疑之一是OMP是不是跟三聚氰胺一样的有毒物甚至比三聚氰胺更厉害;嫌疑之二是OMP根本就不是什么巩固骨骼的物质,只不过是蒙牛拿来忽悠消费者的一个道具罢了;嫌疑之三是蒙牛也“学会”撒谎了(之前,牛根生信誓旦旦:自己很诚信)。
媒体媚俗化让恶性事件大白天下变得困难。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工具,本来应当本着客观实际的态度传播事实;可是,现实中,很多媒体为了金钱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为奄奄一息的房地产摇旗呐喊者有之;为三聚氰胺屏蔽不良信息者有之;为特伦苏漂白者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为什么媒体需要自降身价和格调?他们不知道媚俗化的最终结局是走向灭亡么?原因只有一个,很多媒体工作人员根本就不具备起码的道德水准,他们才不管什么客观不客观,只要有钱,狠命事都能做。为了给自己留一个赚钱的机会,他们往往是先报道一点有关事实的情况,威慑出事单位----再不给钱屏蔽,我就把真实情况讲出来了,等到出事单位给了钱,他们就不做更进一步的报道了;如果不给钱,他们就大张旗鼓甚至及其夸张的报道“新闻”。此乃媒体报道“犹抱琵琶半遮面”形成的根本利益关系。
食品安全问题昭示行政问责措施极度匮乏。前些年,毙掉了一个药检局长郑筱萸,老百姓拍手称快。其实,按照损害及过错程度,郑筱萸何止被毙一次?批出那么多假药,伤害那么多性命,被毙十次也不足以弥补损失。行政问责制度、措施匮乏表现之一是,公务员平日的“小错误”不被追究,比如,对老百姓的冷漠;表现之二是公务员有的“关系”,犯了错由别人挡着;表现之三是表面问责应付公众质疑,私下里不降级、不降薪,照样当官!君不见,公安部部长助理(此人已经被双规了)大名不还在公安部网站上么?
在中国,权威部门往往不权威。中国奶业协会,名头大吧?权威吧?它多少次大吹大擂,声称奶业安全?数也数不清。这回,出了事情了,不再忽悠了。中国房地产协会,权威吧?多少次为了迎合房地商出卖自己准政府组织的身份?所以,在中国,我们不要相信所谓的权威,更不要相信“专家”(没准就是骗子们找演员演的),为什么呢?翻开诺贝尔奖历史,中国的哪个权威进入了大名单?所以,中国的专家们“务虚”的秉性只能糊弄一下国民而已!为什么同是中国人,到了国外就能拿诺贝尔奖呢?值得深思。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